代表专访

深化改革落实  加快发展进程  建设美丽、富裕、幸福、快乐的新东丰
——访市人大代表、东丰县县长郑一明
本报记者 于芯

郑一明

    “听了金育辉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受启发、倍感振奋。”在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东丰县县长郑一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出自己的看法。
    郑一明说,今年,东丰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落实,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环境吸引要素集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统筹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美丽、富裕、幸福、快乐的新东丰。
    郑一明说,结合东丰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地方可用财力持续增长,民生质量持续改善的总的目标,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项目带动,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风气互补发电、巨能食品添加剂、泰丰汽车自动防撞器等项目建设;巩固发展钢铁铸造产业,突出发展梅花鹿产业,加快发展酒类饮品、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逐步打造多业支撑的产业格局;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助推民营经济腾飞;强化开发区建设,完善“三园一基地”格局,全力打造项目集聚的载体平台。二是深化农村改革,活跃农业农村经济。深化“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建强聚鲜园蔬菜、皓月现代牧业等产业园区,扩大小四平金红苹果、东丰镇生猪等产业基地,推进现代种养业规模化、专业化、设施化发展;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大力发展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深入开展清收还林“三年竣工”活动,扩大生态建设成果。 三是注重区域联动,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深化国家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创建,高质量推进商住开发工程、配套工程和公益设施建设,着力把县城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绿色之城、文化之城、魅力之城;突出抓好白云新城和那丹伯新城建设,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新亮点;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白云新城和那丹伯新城为副中心、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格局。四是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设煤炭、蔬菜水果等专业市场,大力宣传推介梅花鹿、农民画等特色产品和黄牛、金红苹果等农副产品,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秀水现代农业观光园、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以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特色山庄为节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建立金融机构定向联系扶持规模以上企业制度,实现银企对接制度化、常态化。五是改善民计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点抓好城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暖房子”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水源地保护管理、县级医院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等10件惠民实事;突出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供坚强有力保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一顽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职 能转变,增强政府执政为民的公信力、狠抓落实的执行力和清正廉洁的感召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和有力保障。

推动东辽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访市人大代表、东辽县县长蒋凯
本报记者  李艳红

蒋  凯

    “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开创辽源转型发展新局面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后,市人大代表、东辽县县长蒋凯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结合东辽工作实际,蒋凯说,今年,我们一要坚持项目带动,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整合、优化汽车零部件、建筑工程机械、蛋品综合开发利用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切实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确保招商引资务实高效。二要坚持典型示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抓住政策机遇,启动实施以金州为中心的北部组团建设规划,全力推进金州乡特色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带动战略,加快农民住宅新区、鴜鹭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努力形成现代农业、生态林业、旅游度假、低碳循环、养老养生、辽河文化等六大产业格局。三要坚持规划引领,搞活商贸流通,加快服务业发展。畅通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强农牧产品、汽车模具、钢铁建材等专业物流园区建设。依托聚龙潭水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积极包装项目,对龙潭路两侧进行整体规划,推进综合开发,在保证水源地不受污染的前提下,把聚龙潭水库周边区域建设成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餐饮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安石镇朝阳村朝鲜族风情旅游街建设,打造集民俗、餐饮、特色产品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区,形成东辽文化旅游的样板。四要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坚持“保护一条母亲河,强化两个机制,突出三项监管”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坚决执行环保准入机制,严格控制增量,努力优化存量。要强化考核机制,完善生态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奖惩和问责力度。要加强动态监控,防止各类污染源进入东辽河主干流,提高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率。要推进杨木水库、聚龙潭水库和金满水库3个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保证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要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五要坚持民生优先,优化发展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调整支出结构,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向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公路建设和教育、卫生等领域,利用2至3年时间,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大提升,推动东辽民生事业实现大跨越。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好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抢抓机遇  改革创新  全面加快首善之区建设步伐
——访市人大代表、龙山区区长张凤林

本报记者 于蕾


张凤林

    龙山区作为中心城区,是我市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主阵地。过去的一年,龙山区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市人大七届二次会议开幕后,市人大代表、龙山区区长张凤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张凤林说,2014年,龙山区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深化改革发展机遇。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扶持壮大民营经济;结合龙山工业开发区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汽贸产业园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打造龙山文化品牌为重点,突出中心城区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抓好“接、放、管”,完善基层管理服务职能,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快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坚持按照“分类指导、扶优扶强、集群发展”的方针,在重点产业发展、骨干企业培育、现代园区建设和服务平台打造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力争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90个,完成投资50亿元。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航天科工等科研机构和实体企业的战略合作,着力打造汽车动力装备产业园、孵化产业园、智慧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谋划静脉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以特色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各项政策,破解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难题,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三是突出产城融合,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切实将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融入到全区发展战略之中,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充分发挥近郊乡镇的区位优势,结合城市需求,发展规模型、特色型、效益型、生态型、安全型等“五型”农业,着力打造特色农牧业园区,做长产业链条,优化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科学制定乡镇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以工业开发区和汽贸产业园为中心,以现代农业、生态与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园区配套服务项目和近郊乡镇特色旅游业,引导农民向非农行业转移,全面推动“人的城镇化”。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完善物业公司参与乡镇保洁、供热等公共服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四是实施惠民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近两年,龙山区累计实施惠民实事44项,并全部实现当年实施、当年受益。今年,我们将在全面贯彻市政府各项民生工程基础上,结合龙山实际,继续制定并实施惠民实事计划,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与管理,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围绕群众需求,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打造社区服务品牌、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原则,加大安监、消防、食安等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建立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坚决守住安全发展“红线”,为群众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五是践行群众路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重心下沉、窗口前移,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作为,回应百姓期待,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继续强化领导包保责任制,全面推动房屋征收、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严格预算编制,高效节约配置公共资源。严格预算执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严控各类经费追加和预算调整。强化审计、监察工作,确保资金使用依法合规。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将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抢抓机遇 拼搏进取  奋力开创西安转型发展新局面
——访市人大代表、西安区区长李晓东

本报记者 于芯


李晓东

    在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西安区区长李晓东。就落实大会精神、谋划部署好今年西安区的总体工作,李晓东谈了自己的看法。
    李晓东说,西安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以及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围绕“全面提高人民福祉水平”总目标,坚持“四化统筹”,推动“五个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工业支撑体系,着力抓好“经济增长、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任务,纵深实施“4+1”发展战略,奋力开创西安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李晓东说,一要着力强化投资拉动,进一步推进工业支撑体系建立。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230亿元;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力争道源建材、旧物市场改造等新建项目开工,中意科技园、龙泉春城等重大项目复工,隆盛源、佳德碳纤维等续建项目投产,聚源重型、希玛微藻DHA等建成项目达效;继续实施重点企业“三年滚动”技改计划,大力实施“品牌工程”,全力支持希玛生物、夏兴集团上市融资;依托聚源重型、隆盛源等企业,着力打造矿山装备制造基地;发挥“御泉”大米、“暖流谷”饮品等品牌优势,抢占健康产业高端市场;建成全市建筑建材供应市场,努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升级,加快融入全市工业园区总体布局的步伐。二要着力发展高效农业,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西孟河城防二期、4座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启动实施金河塘坝灌渠改造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失地、返乡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玉米高光效种植新技术,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和牧业经济,抓好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推动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加快夏兴生态农业种养基地建设。三要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激发第三产业活力。培育商贸物流业,推进仙城城市综合体、汽车4S店、创业大市场等项目实施,加快浩然仓储、宝都现代物流项目进程;发展新兴服务业,开发文化旅游业,加快龙泉春城产业园、凯旋王国游乐场项目进程,深度挖掘“民俗泥塑”、“百年龙泉”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四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积极推进社会事业、财税、科技、投融资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个,引进域外资金62亿元,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五要着力优化城区布局,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加速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等项目实施,加快城中村改造,加快重点镇建设,形成镇域经济发展体系。六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巩固和谐稳定局面。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扎实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扩大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强化应急保障建设,加快构建安全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