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美丽中国”加速前行


    贵州草海迎来候鸟越冬高峰 新华社 杨文斌 摄


    一个天蓝水净的“美丽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心愿。2013年,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严格防治大气污染、严厉惩处环境违法犯罪、建设完整的制度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速前行。
    展望2014年,人们对“美丽中国”有更多期许,也将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重现蓝天白云,必须摸清空气污染状况,需要提升空气监测能力;要重现碧波荡漾,必须重视农村污水治理,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要给人们诗意栖居的家园,必须推进绿色城镇化,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我们特别采访了三位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的普通人,听听他们的建议。

    乡愁
    南昌市湾里区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符俊海——
    绿色城镇化,首先要科学规划
    经济日报记者 来 洁 通讯员 程 婷

    这是一座被青山绿水环抱着的南方小城。从城中心的广场望去,脚下一潭碧水,远处连绵青山,森林覆盖率高达73.7%。这座小城就是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
    问起湾里区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符俊海的新年愿望,他笑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个新提法让我们备受鼓舞。这几年,湾里已经在朝着绿色城镇化的方向努力,我希望未来的湾里能够与自然更加和谐,也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融入大自然。”
    据统计,全国每天有300个自然村在消失,这样的城镇化是记不住乡愁的。要保护好乡村,应该在改造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012年以来,湾里提出“农村即景区,村庄即景点”的理念,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全局规划、高水平村庄规划、高品位农房设计。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梅岭老街在改造中,基本保留了原有建筑,按照与自然山体协调的徽派风格进行外立面改造,对原有人行道、路灯、绿化、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改造后的梅岭,居住环境改善了,更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乡村也是生态环境的保育者。试验表明,每公顷水田每季可净化7500至12000立方米生活污水。“在城镇建设中,不能脱离自然生态、自然风貌。在城镇规划中,我们把保护自然山体放在第一位,严格控制山体周边的建筑体量。”符俊海说。
    展望2014年,湾里将通过加大资金保障、倾斜土地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等措施推进绿色城镇化。

    治霾
    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亮亮——
    研发国产监测设备,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经济日报记者 沈 慧

    “新的一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国家继续加大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让蓝天白云早日重现。”31岁的李亮亮对空气质量很关注,因为他所在的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国内空气质量监测的龙头企业之一。“以前的合肥天蓝蓝的,云白白的,水清凌凌的。去年入冬以来,合肥也是隔段时间就遭受雾霾困扰,远远望去天空灰蒙蒙一片。”
    空气污染的形势,的确不容乐观。这是一组沉甸甸的数字: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平均霾日数35.9天,全年超过一个月的时间都笼罩在雾霾的阴影下。全国大部地区有10天以上,其中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南、华南及四川中东部在40天以上。
    治理空气污染,国家动了真格。2013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治理计划,明确提出5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的目标。
    根据《计划》,到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其他省(区、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于2015年底前完成。同时,《计划》拟定的1.7万亿元的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投资也逐步进入释放阶段,这些都极大促进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国家加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也推动了PM2.5监测设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本PM2.5监测设备在环保产业中有点冷清,现在成为众多环保企业竞相发力的热点。按照我国空气监测‘三步走’规划,近两三年全国监测点位预计将达几千个,PM2.5监测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十亿元。”李亮亮说。安徽蓝盾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M2.5监测设备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虽然PM2.5监测设备一度被国外企业抢占先机,但是如今“中国制造”的PM2.5监测设备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扩大。李亮亮说,一开始国内企业没抓住市场,很多是因为技术储备不足,但这只是暂时的,现在“中国制造”的PM2.5监测设备性能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而且,从社会使用成本及性价比方面综合考量,国产设备更有优势。
    “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对环境监测设备厂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未来我们会在监测精度等方面精益求精,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李亮亮表示。
    同时他也希望国家给予“中国制造”的PM2.5监测设备多一些政策支持,在政府采购中能够优先选择自主品牌,多为国内企业提供市场机遇。

    治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彬——
    加快农村污水治理,必须城乡统筹
    经济日报记者 杜 铭

    “农村污水不仅关系到我国水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而且与农村人居环境和基本民生息息相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彬说。
    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有效建成率不到5%,即便在一些已开展大规模农村污水治理的发达地区,由于建设质量不高、后续运行维护欠缺,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不超过20%,很多投入最后往往成了“面子工程”。
    “农村污水治理难,根源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由此带来体制不顺、管理体系缺失等诸多问题。要治理好农村污水,关键是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城乡统筹治理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解决农村污水治理推进困难、绩效低下的问题。”范彬强调说,“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打破县市域内部行政区划,优化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和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以小城镇为重点,逐步实现县市域污水治理全覆盖。要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费要统一征收,强化工业废水有偿排污,建立融资平台,多渠道统筹城乡污水治理资金。
    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应以县市财政统筹支付为主、乡镇财力投入为辅,在行业部门指导下,由各乡镇按照统一设计的技术方案组织建设。“县市域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应尽可能采取专业化的集中运行,行业部门和环境监管部门制定运行规范和考核办法,结合远程监管技术,强化对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和运行效果的监管。”范彬认为,这有助于解决技术良莠不齐、后继乏人维护的难题。
    近年来,在国家“水专项”课题等的支持下,江苏省常熟市开展了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的示范研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常熟市市域集中污水处理能力仅为2.32万立方米/日,到2012年年底提升到14.7万立方米/日,135个村庄点纳入市域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从29套增加到391套,合计村庄污水处理率达到37%,且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率稳定在90%以上。
    “常熟市农村污水治理之所以能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除本地经济发达之外,关键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污水统筹治理的管理体系,经验值得借鉴。”范彬说。

    生态经纬度  把绿色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端 然 

    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过去,对很多普通人而言,并不会主动去思考这个似乎遥远的哲学命题。但是,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国大范围、长时间爆发的雾霾却让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为什么城市的蓝天变得如此珍贵,什么是空气污染的根源……
    在最近热映的贺岁片中,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可贵的思索。面对深陷雾霾而举目灰暗的城市,面对过度砍伐而一片荒芜的山峦,面对盗采煤矿而满目疮痍的草原,面对肆意排污而“五彩缤纷”的河流,人们开始意识到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始对大自然道歉。
    人是自然之子,绝不是自然之主。人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命题。能够对人与自然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这只是第一步。只有将这种认识普遍转化为自觉行动,才是完成了深刻转变。在采访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时,他的一句话令我深受触动,“要使这一代中国人成为‘绿色意识’最强烈的一代人”。
    在某种程度上,雾霾唤醒了越来越多人的绿色意识。正是因为对空气污染的感同身受,人们开始懂得良好环境的珍贵,认识到现有生产生活方式对环境的破坏,也开始愿意为保护生态作出改变。
    把绿色意识化为自觉行动,将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艰巨任务。这首先体现在执政观念的转变上。目前,国家已经树立了绿色的政绩指挥棒,纠正了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倾向,加大对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考核。今后要逐渐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同时需要加快调整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法律法规,形成强大的约束力。
    把绿色意识化为自觉行动,不仅需要绿色的政绩观,也需要绿色的生产观念。依靠透支环境而获得的经济利润,只是暂时的,将来为了治理和修复要付出更加高昂的成本。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必须积极承担起环境责任,实现绿色生产、循环生产、低碳生产。目前,环境违法的从重处罚、环境执法力量的增强都已经初步形成良好的倒逼机制。
    把绿色意识化为自觉行动,关键在于每个普通人。我们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体。我们既然期盼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应该为实现愿望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既包括形成绿色的生活理念和习惯,也包括为环保“埋单”。水价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调整虽然短期内会对民生略有影响,但长期看对提高资源效率、环境效益和公众健康效益都是显著的。今天已经到了我们为良好生态付费的时候。
    虽然绿色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并非一日之功,但令人欣喜的是,2013年已经开启了这一可贵的转变。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