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党的建设亮点扫描

从严治党就要敢啃“硬骨头”
郑志文

    回望2013年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不懈努力,可以清晰地感知,“从严治党”铺就了这一年党的建设最鲜明的底色。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人民大会堂向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这一年来,大到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小到严禁公款买送贺年卡,从整顿会风到轻车简从,从清退会员卡到禁止公款购买烟花爆竹……执政党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以从严治党的坚决态度,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创了党的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从严治党,首先得有面对难题敢于“亮剑”的勇毅。作风问题,看小实大;作风转变,说易行难。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决不能“躲着走、低头走、绕着走”。纵观十八大以来的新开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化作风建设的切入口,是从盛会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带头做出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开始的。面对作风方面的痼疾沉疴,不是没有担心:抓作风会不会沦为一阵风?但很快人们就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常”、“长”二字的清醒认识中,从“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坚定决心中,从“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惩治思路中,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治本之策中,感受到执政党从严治党的决心与长期作战的恒心。
    从严治党,就得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硬举措。紧盯住关键节点,一个“标”一个“标”地治理;发扬“钉钉子”精神,积小胜为大胜……只要梳理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管党治党的务实举措,就不难发现,一项项约束,哪一项不是有的放矢?一系列严禁,哪一禁不是剑指沉疴?一条条红线,哪一条不是自我加压?这些“硬招”,涉的是险滩,啃的是“硬骨头”,不仅量大力沉,而且极富针对性、可操作性。正是随着这些“硬招”、实招的持续“发酵”,八项规定深入人心,反对“四风”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深入推进。也正基于此,从严治党便不仅是执政党的政治宣誓,更有“治”与“管”的具体手段。
    从严治党,还须善于建章立制、生发制度长久功效。从2013年3月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到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媒体盘点2013年中央出台的各项“禁令”时发现,截至2013年12月23日“禁令”已达13项。这些“禁令”无一不切中时弊,令党风政风耳目一新,也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人们看到,这一年多来,无论是八项规定的深化,还是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转化,一系列被实践证明为“管用”的新制度不断涌现,制度的笼子正越扎越紧、越扎越密。而且,这些制度坚决拒绝“稻草人”,不光竖起“高压线”,而且还“带电”。也许,不断出台管党治党的新制度,不断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会让有的干部“不自在”,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不自在”必定会越来越多。因为,干部的“不自在”多一些,群众的“不满意”就会少一些。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将不断提升。

八项规定:清风涤荡得民心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年来开短会、讲短话;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等文件陆续公布。
    从2013年3月至12月,中央纪委分3次集中通报了20多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截至2013年10月底,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17380起,处理1989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75人。
    为及时掌握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中央纪委建立了月报制度,每月统计各省区市查处情况。自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后,中央纪委就不断地在重要时间节点上提出明确要求,针对全国两会、清明节、“五一”小长假、暑期、中秋、国庆等关键节点,加强监督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楼堂馆所违规、公款大吃大喝、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等,还包括收送节礼、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违反工作纪律、庸懒散等方面的问题。
    群众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干部离特权远了,离群众近了,党风为之一变;机关里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政风为之一变;奢侈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民风也为之一变。

图①:河北张家口党员志愿者“播绿队”成员在义务植树。

图②:江西上饶储蓄所员工对银监局干部作风进行评议。

图③:中央巡视组联系信箱。


图④:江西广昌党员指导菜农种植黄瓜。



教育实践:动真碰硬反“四风”


    海南开展“庸懒散奢贪”专项整治,查办“庸懒散奢贪”案件365件;深圳对首批88家活动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全面“体检”,逐一对应建“病历”,对症下药开“处方”……2013年7月以来,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深入开展,第一批参加活动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洗礼。
    2013年4月,中央决定用一年时间左右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教育实践活动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突出反对“四风”。
    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领导示范带头,中央政治局常委都建立了各自的联系点,并全程出席指导联系点省区党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这在党的建设史上是第一次;坚持开门搞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查摆问题、开展批评阶段,第一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259家单位陆续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3000多名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按照总要求,贯彻整风精神,动真碰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目前,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收尾环节,中央以及各地区部门单位及时组织“回头看”,抓住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总结实践经验,切实加强建章立制,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长久绩效。


查办案件:“老虎”“苍蝇”一起打


    陈柏槐、郭有明、许杰、戴春宁、陈安众、童名谦、李东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以来,多名高级领导干部相继落马,党中央惩治贪腐的坚强决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到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严肃查办了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王素毅、李达球、杨琨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并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目前正在立案调查的还有李春城、蒋洁敏、郭永祥、季建业、廖少华、陈柏槐、郭有明、王永春、齐平景、许杰、戴春宁等案件。各地区各部门也查处了一批在本地区本部门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在打“老虎”的同时,也不放过“苍蝇”,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人民群众关注点作为查办案件工作的着力点,查办发生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教育等部门的案件,还查处了一批职级不高、涉案金额巨大的“小官大腐败”案件。

干部选用:焦点对准“好干部”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是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新的历史时期下,怎样算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改革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为干部制度改革明确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用20个字为新时期好干部画了像——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新形势下选好用好干部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和准绳。
    选什么人是风向标。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了怎样将好干部用起来——用当其时、不拘一格、任人唯贤。把好干部选用起来,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是关键。针对干部选任机制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干部选任中过度依赖票数导致“唯票取人”等,下一步将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把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针对一些地区存在的“火箭式”违规提拔干部、干部年轻化“一刀切”的现象,中央提出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同时指出,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

党内法规:建设步入快车道


    从2013年5月两部党内重要法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到8月中共中央对党内法规制度进行集中清理、决定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再到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12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公布,2013年于党内法规建设而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年”。
    应当承认,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相比,当前党内法规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条例》和《备案规定》这两部重要党内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党在加强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而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的出台,则标志着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年时间不长,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大事不断,而且件件都是“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党内法规制度“立改废”的加速、提质,一个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必将加快构建起来。


巡视改革:“内外共震”找问题


    中央纪委日前透露,廖少华、郭有明、陈柏槐、戴春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线索都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第一轮巡视移交的线索。
    十八大之后,中央对改进巡视方式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举措:实行巡视组组长不固定、巡视的地区和单位不固定、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组建巡视组组长库、一次一授权,做实做细做足巡视前准备,到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纪检监察部门派员全程参与巡视,组织部门派出干部选拔任用专项检查组……
    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的同时,巡视组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比如,加强与被巡视地区、单位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沟通,了解哪些人的反映比较多,对哪些人、哪些事感觉不踏实;向审计和业务监管部门了解情况,拓展发现问题的视野;对重要问题线索进行深入了解,协调纪检监察部门提前介入……

    据初步统计,中央巡视组在改进方式方法后发现了被巡视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线索,其中有价值的线索比过去增加了5倍。中央强化巡视成果运用的决心和举措在党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各级领导干部受到警示教育,潜在违纪违法人员受到很大震慑,形成了“内外共震”的良好效果。


政绩考核:纠偏错误政绩观


    不久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这一新政只有短短8款条文,但其透出的鲜明导向让人印象深刻。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出台这样的重大新政,饱含深意。

有什么样的政绩考核标准,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行为。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发展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盲目追求GDP,以GDP论英雄,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要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新政的出台,对于解决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通知》强调,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要看全面工作,不能把GDP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而加强对债务情况考核的表述,更给盲目举债的干部上了“紧箍咒”。
    稿件由人民日报记者 盛若蔚 姜洁 江琳 赵兵  采写    (转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