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与九〇后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时代与九〇后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近年来,《诗刊》不断加大对青年诗人特别是“90后”诗人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对“90后”诗歌的阶段性总结,由《诗刊》社编选的诗集《我听见了时间:崛起的中国90后诗人》近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集中收录了120位“90后”诗人的诗作。6月27日,由《诗刊》社主办的“新时代与90后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及谢冕、吴思敬、唐晓渡、张清华、汪剑钊、臧棣、西渡、谢建平、霍俊明等20余位诗人、评论家、学者与会,以该诗集为研讨文本,围绕“90后”诗歌现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研讨会由《诗刊》副主编李少君主持。
  吉狄马加谈到,“90后”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良好势头,不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对“90后”诗歌创作进行研究、探讨和引导具有积极意义。“90后”诗人在前辈诗人经验基础上进行书写,阅读视野广,创作起点高,其作品具有丰富独特的日常生活经验。伟大的作品离不开历史和时代的造就,优秀的诗歌要有哲学高度和精神高度,体现出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面对我们置身的这个发展变化极其迅速的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将个体生命经验与大的历史背景紧密联系起来,如何更好地用自己的诗歌对应和呈现时代,是包括“90后”诗人在内的所有诗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个新的时代,只有那些真正具有使命和担当意识的诗人,才可能写出反映我们伟大人民创造美好新生活生动实践的作品。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体现了对青年诗人的关心和扶持,中国作协和《诗刊》社今后有责任继续发现和扶持更多年轻的诗人,为推动诗歌创作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与会者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已经从校园步入社会,“90后”诗人的身份也逐渐由校园诗人向青年诗人转变。他们大多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在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等方面颇具优势。他们心境透明单纯,性格阳光平实,创作刻苦勤奋,具有独具慧眼的创作角度,不少作品都体现出超越其年龄的成熟诗意、老到表现和敏锐发现力、深刻洞察力、艺术创造力,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代人精神成型的路径轨迹。同时,“90后”诗歌在题材选择、技术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还存在欠缺,需要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希望“90后”诗人不负厚望,在今后的诗歌之路上不懈跋涉,努力以更多佳作为新时代增光添彩。
  据介绍,《诗刊》近年来专门制定了“90后诗歌计划”。早在2010年,《诗刊》就开设过“90后少年诗人作品小辑”。2014年,《诗刊》将原“大学生诗页”栏目改为“校园”栏目,并沿用至今,众多“90后”诗人从这里起步踏上诗坛。玉珍入选《诗刊》社第30届青春诗会,成为该诗会历史上首个“90后”诗人。近期,《诗刊》除再次推出“90后诗人特辑”,还在“诗刊社”微信公众号和中国诗歌网上大规模推介“90后”诗人的作品。此外,《诗刊》社启动了“百位90后诗人扶持计划”,先后为百余位“90后”诗人免费赠书,并在海南、安徽举办“90后”诗歌对话会。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这些举措,继承提携青年才俊的传统文化,为汉语诗歌的历久常新尽到自己的责任。 (转自《文艺报》 王 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