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端午节

母亲的端午节
刘晓燕


  若不是有人给我送来一拎袋粽子,我还感觉不到端午节的到来与迫近,每天在忙忙碌碌的琐碎中打发着日子 ,竟总是忘了时间的存在。
  小儿子早上五点就趴在被窝里若无其事,气定神宁地看电视,我免不了追问一句:“还不起来,上学该迟到了?”
  “妈,又忘了今天是双休,上什么学?”
  哦,确实把每一个日子都要忘掉了。前一阵子忙栽稻子的事,这一阵子忙卖玉米卖粮的事,后一阵子该忙田园、菜园的事了,随着季节的深入,这菜园子里的杂草也草长莺飞般丰茂起来。哎!一日复一日,日日有杂事。
  “把粽子用凉水凉起来不爱坏,好吃。”送粽子的人提醒我。
  我挽留她吃饭,不肯,走了。其实我并不喜欢吃粽子,不喜欢它的粘性,总感觉吃到口里粘粘的直打团咽不下去,我一直就不喜欢吃粘性的东西,但我不喜欢吃不代表全家人都不喜欢吃。粽子代表的是一个佳节的习俗与特征,就如同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一样。 谁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与传说,连小孩都懂得,但我做小小孩的时候却不管这些,谁管它怎么来历呢?只盼望着母亲在这一天能多做些好吃的,好解解我们这些贫穷家的孩子肚子里的馋虫。
  这一天多宝贵呀,我们总是盼望着,盼望着,盼来盼去最后大都失望收场,盼来的只不过是一顿肉少菜多的饺子而已,没有我们所奢望的鸡鸭鱼肉,更甭说吃粽子了,我们连粽子长什么样儿都没见过呢,当然也不怎么向往。在我记忆中端午节对我来说,除了想吃点好吃的外,并无太大诱惑和快乐,相反端午节总给我带来丝丝沉重与恻恻纤悲。
  父亲在世的时候,每一个端午节简直就是我们这群孩子的端午节,父亲不在后,每一个端午节好像又成了母亲一个人的端午节,母亲又不在后,我们这帮孩子却再也没有过过端午节了。现在想想有父有母有兄弟姐妹俱全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快乐啊!哪怕天天吃粗粮素菜,哪怕天天食不果腹(有父母在,又怎能让自己的儿女食不果腹呢?),所以儒家认为这是上苍赐恩福中最大一项。而这上苍的赐恩我们却没享守多少年,一场大病父亲去了,原本团圆快乐的家庭坍塌了,本就清寒的生活便雪上加霜,母亲领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孩子艰难度日,弟弟最小刚满十岁,哪有心思过端午节呢?连平常的日子都很难过啊!
  记得每年端午节这天,母亲早早起来,等我们醒来后,母亲便踩着湿漉漉的露水已从山上采回了一大捆艾蒿,一根根整齐地插在茅屋的房檐下,剩下的就阴干起来,留着不是晚上熏蚊子,就是哪家小孩病了用得着拿点去,或泡脚什么的,我们小时候都用过很管用,确实是好药材。我们看着带露的艾蒿插在房檐下在斜风中微荡,我们心里便有一种对节日的庄重与虔诚,还有一种兴奋的期待。母亲高兴的时候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五彩线给我们手脖脚脖都拴上,我们高兴的不得了,这一天都不敢说过分的话,都恭恭敬敬就如同过年要说拜年嗑一样不敢亵渎。
  早饭通常都是一人一个鸡蛋或咸鸭蛋,这已是最大的褒赏了,多半我们盼着晚饭,因为有时母亲也杀只鸡或多割些肉回来犒劳我们一顿,我们上学赶上星期天更好,赶不上一般时候不放假,那时代拿节日不当回事,我们是十分盼望放假的。往往背着书包一进院就闻到香味,我们就猜出八九分了,一定是做好吃的了。但这样的时刻少之又少,我们进门经常见到的却是母亲的眼泪,母亲一边“砰砰”地剁菜(包饺子)一边用袖子擦试着眼角,看见我们回来急忙背过身去,当时我们不解母亲为什么会流泪,平时是看不见她流泪的,我们虽对节日充满快乐的期待,但只要见到这一幕内心总是怯怯的,沉沉的,无言的。自从父亲去世后,每一个端午节都是这样,这样的端午节一连过了三年多,不到四年,母亲突然又得了绝症,一年后,离我们而去,从此我们再也没有过过端午节。直到现在我仍想不起来父母去世后我们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是怎么过的,一点都没印象了,因为没过过端午节怎会有印象啊?
  现在每当想起小时候的端午节,真是无尽的酸痛、惭愧和遗憾,惭愧的是自己的不懂事,怎么一点都不明白母亲,都不理解母亲的心事呢?遗憾的是自己未偿还一丁点儿上苍所赐的恩福,未偿还一点对父母深深地生养报答之恩,不是自己无力,是无奈啊!那时小不懂事,长大了父母却早早地没有了,让我们上哪儿去报答呢?
  如今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各自都早已开花结果,一枝连着一枝,我们内心谨记手足箴言,因为我们同属一棵树啊,同连一个根,顺着藤蔓枝里仍能找回童年的发源地。一些邻里与亲戚非常羡慕我们六姊妹间的感情,羡慕我们姊妹亲密无间的团结与和谐,其实,外人怎么懂得我们这些没有父母的孤单苦难的孩子,是怎样如何相互搀扶着走过来的呢?此中的经历与滋味,谁又能体会?父母给了我们家庭丰茂的兄弟姐妹,避免的就是旷野的孤单啊!有哥有弟,有姐有妹,乃人间大福份,此福于今已罕见,特别是在城里,此福加身,善予珍惜吧。
  小儿子说:妈妈,端午节不许吃鸡蛋,我不爱吃,粽子也不好吃,做点特别的吧?妈妈,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我摸摸他的头笑笑。不经意想起一首著名作家李瑛的诗《端阳》:……于是,我们便有了这一天/用蒼蒲的清香/包粽子的苇叶的清香和诗的清香/酿成酒/遗来者  祭先人/告诉我们的子孙,不要忘记/滋润  我们民族的生命的根的那副精魂/这就是为什么  太阳/每年都要为我们发一次讣闻。
  这首诗是端午节为纪念屈原而作,我喜欢并深谙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端午节,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母亲的端午节,想起母亲那充满泪水与疼痛与思念的端午节,而每一年,太阳也要为我发一次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