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旅 照亮生活
文学之旅 照亮生活
吉林省作家协会走进新时代传习所暨大平原采风活动走进辽源侧记
本报记者 赵强
省作家采风团走访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
封国男 摄
6月初的辽源,不仅有山水的灵秀,还有人文的厚度,更显出一种诗意的迷人,让辽源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热土和“富矿”。
6月7日至8日,由省作家协会主办,辽源市作家协会、省作家协会创联部承办的“文学照亮生活暨吉林省知名作家、诗人走进魅力辽源”采风活动在我市举行。省内知名作家、诗人及本土作家、诗人代表共60余人汇聚一堂,共话辽源之美。
从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到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从企业及社区传习所,再到东辽河源头等地,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在这里交汇,使采风团的每一个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辽源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成为作家、诗人创作的灵感、回忆的片段。
触摸历史 感受沧桑
6月7日上午,在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采风团作家、诗人们嘴角紧抿,表情凝重,似乎思绪已穿越时光隧道。
“还原这段历史,重建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避免悲剧重演,它告诫世人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珍爱生命……”讲解员面向到访的采风团各位作家、诗人,对战俘营旧址保护和开发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了生动的描述。
据了解,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期间,日军在战俘营里关押过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共计34名军政要员,其中有8名高级将领和8名地方长官。最著名的是美国陆军中将、驻菲律宾美军总司令乔纳森·温莱特和英军陆军中将、马来西亚总指挥官阿瑟·珀西瓦尔。目前,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已被批准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国防教育基地。
在展馆内,细细品读二战时期大事记和遗物,感念间,纤细的神经编织起红色的绳结。“珍惜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声。”松原市新诗学会副会长、女诗人乌银说,战俘营里战俘们在种种逆境中坚持正义,不屈服的品质,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里便是日本侵略罪行的重要见证。”长春长江艺术工作室专业创作员、女作家王淑梅感慨地说,高级战俘营旧址,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捍卫和平,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的英雄壮举。
在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公祭广场前方竖立着一块四棱锥形公祭台,表达了辽源人民对死难矿工的缅怀之情;公祭台前刻着“1931—1945”字样的铭文,记录了西安煤矿工人所蒙受的民族屈辱与苦难,见证了日本殖民者的野蛮与残暴,警示着后人永远铭记那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震撼着采风团的每一位作家、诗人的心弦。
青山垂首,江水呜咽。当日上午,殉难同胞纪念碑前,采风团作家、诗人们集体肃立,深切缅怀80多年前被侵略者屠杀的遇难同胞,并向殉难同胞默哀。尔后,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说下,大家怀着肃穆的心情,参观了纪念馆的《煤城西安》《侵占矿山》《矿工血泪》等6个展区,观看了展出的图片和资料,系统了解了日本侵略者强征大肆掳掠中国劳工,对其进行野蛮奴役和残酷迫害的历史罪行,被侵华日军灭绝人性的残暴行为所震惊。“这里是日本侵略者掠夺我国资源、残酷压榨中国劳工的历史见证地,将永远警示后人,勿忘国耻。”九台市文联副主席、畅销书作家丁志阔说。
历史是一面镜子,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省内知名诗人郑庆红激动地说:“陈列馆里看到不少日本侵略者当年用来残害中国矿工的各种刑具及惨无人道的刑法,一张张照片让人触目惊心,日本侵略者反人道、反人类、反文明的罪行必须写入历史,让后人唾弃。”
红色之旅 花火碰撞
6月7日下午,采风团一行来到市公汽公司,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每一个执着追梦公交人的风采。走进市公汽公司,柳树在轻风中欢快地摇曳着,蓝色的屋顶下茶色墙壁房屋别具一格,惹得不少人啧啧称赞;在公司最醒目位置竖立的一面绘有党旗的大型入党誓词墙,引起采风团作家、诗人们的关注,引得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公司环境有了文化的点缀,显得非常温馨、优雅,满满的诗意。”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德林说。
随后,省作家协会主席张未民在该公司“新时代传习所”宣讲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文艺思想,并以《新时代文学创作》为题,从文学本位、史学思维、开放视野等多方面对新时代文学创作进行详细阐述,令在座作家、诗人及该公司工作人员受益匪浅。张未民认为,“新时代文学”之新在于更加尊重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如今,文艺工作者要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更要有自己的沉淀与思考,这样才能去浮夸骄躁之体会,得真性情之文章。
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吉振宇深有感触地说:“通过采风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了视野,获得了很多的素材,对以后的文学写作有很大的好处。”
6月8日上午,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下整个城市都显得很有精神。
8时30分,采风团成员分成两个小分队,分别走进向阳社区传习所和东艺社区传习所开展传习采风活动。记者跟随其中的一个小分队进入了向阳社区。进入社区传习所,只见墙壁上大大小小的宣传画,还有许多寓意平安、幸福、和谐的剪纸,仿若走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画廊触动着大家的神经,大家纷纷驻足观看并阅读。
在随后的作家、诗人座谈交流上,大家畅谈发展新时代文学事业、做好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思路,则为采风团的“社区传习所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饮水思源 诗意长流
6月8日9时50分,采风团两个小分队大巴车在七一桥附近会合后再次启程,经龙山区寿山镇,赶赴此次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东辽县辽河源镇,探访东辽河源头。
据当地人讲述,东辽河源头有一眼泉水,名叫吾龙泉,位于福安村农田旁一片山坡上的东辽河源头园林。而这个泉眼,正是东辽河的起源,此地也被当地人称为辽河掌。相传康熙皇帝东巡打猎曾喝过这个泉眼的水,顿时只觉甘甜凉爽,暑气全消,说道:“真乃吾之龙泉也”,吾龙泉就由此得名。
东辽河源头园林,这是一处清丽、典雅的所在。一进园,只见小桥流水、奇花异石、林荫石踏、古朴游廊、仙鹤林、神鹿园……别具匠心的景致,令人目不暇接。园林北侧耸立着由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在生前题写的“东辽河源头”石碑,碑后记录着吾龙泉的由来。
该园林负责人介绍说,这个地方就是吾龙泉。泉水从潭壁缝隙间无声流出,形成几条细小的水流,借助山坡的走势,这几条小水流缓缓合流,最终向福安村外汩汩延伸。
“清凉甘甜,沁人心扉,饮上一口,真是妙不绝伦。”采风团有的作家、诗人早已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拿起水瓢舀了一瓢水,一口一口的大喝起来。“很早就有来东辽河源头采风的打算,这次如愿以偿,满心收获。”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景凤鸣说。
采风结束,大家依依不舍告别福安村。返程的路上,梅河口市作协副秘书长、女作家高健男说:“这次采风活动不虚此行,领略了辽源当地多处旅游景区和风景名胜,不仅有纯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
辽源之行,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触动作家、诗人们的细腻情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并宣传推介辽源,为创作出一批反映和展现辽源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提供了丰厚的灵感和创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