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山区:打造辽源首善之区以“转型+”凝聚发展新动力
龙山区:打造辽源首善之区以“转型+”凝聚发展新动力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龙山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容面对挑战,矢志笃行使命,奋力攻坚克难,狠抓工作落实,以“转型+”为引擎,凝聚发展新动力,敢于“打先锋”“站排头”,以战而必胜的信心与勇气打造新时代的辽源“首善之区”。
作为辽源的中心城区,龙山区将如何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转型新突破?又将如何汇聚内生动力助力经济跨越发展?
龙山区主要领导与企业负责人研究推进项目建设
瑞意粮机的工人在操作机械
整洁的屯路
寿山镇永治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
市领导视察龙山区重点项目
硕果累累的新农村
华纺纤维生产线
汽车商贸物流特色小镇项目签约现场
龙山区汽贸产业园
转型+项目 ——带动区域经济稳步增长
2018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省委就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和“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推进会,吹响了“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的号角。龙山区按照全省“三抓”会议精神,凝心聚力抓项目、转型创新促发展,共谋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拟新开工项目11个,谋划项目19个。续建和拟新开项目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掀起了“大抓项目、勇谋转型、创新发展”的工作热潮。
重点项目重点推进。2018年,龙山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全力以赴保障辽源汽车商贸物流特色小镇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动鸿峰汽车年产660万件热成型轿车A、B、C柱启动项目落地开工;重点推进华纺静电纤维、太阳能光伏组件、中农冷链物流仓储、蓝天城儿童素质教育基地、巨峰生化玉米房仓及简易库房等续建项目尽快建成投入正式运营。
辽源汽车商贸物流特色小镇一期辽源国际商贸物流城项目作为辽源市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是集商品展示交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会展中心、星级酒店、生态居住、企业总部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商业综合体。目前,项目一期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地质勘查、施工设计等均已完成,并已开工建设,计划7月进行集中招商入驻签约,9月底主体封顶。现正在与浙江传化物流集团、红星美凯龙、安徽汽车用品商会等进行具体对接,争取尽快落地。吉林爱多能源有限公司是2018年龙山区重点项目,主要从事光伏组件及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在商业、家用和工业的离网、并网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以及光伏发电站等前端领域,依托先进的生产技术,将打造吉林省唯一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车间内部装修、安装调试设备,计划今年12月末一期项目竣工。
重大工程重要谋划。龙山区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全力盘活项目“存量”,提高项目“增量”。2018年,龙山区围绕盘活闲置资产谋划了鸿峰汽车高强钢热成型ABC柱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8800平方米厂房等土建工程,并在龙山区政府的推动下,鸿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已于3月9日与山东东营奇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博利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进行股权融资;围绕开发辽源自然资源禀赋龙山区谋划了博川辽源旅游开发项目。目前,已与安徽博川文旅投资集团进行了深度洽谈对接,就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两次论证,近期将进行进一步洽谈;围绕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谋划了辽源纺织服装时尚产业园PPP项目。该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计划总投资24亿元,目前已初步达成投资运营合作意向,形成初步规划方案。项目建设呈现蓬勃态势,为加快龙山区全面转型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转型+招商 ——打造投资环境最优区
2018年第一季度是龙山区的“招商引资攻坚季”,变“冬闲”为“冬忙”是提升今年投资热度的关键时期。“攻坚季”活动期间,全区上下形成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线出击、全力以赴的“四全”招商引资氛围,活动成果显著。先后走访福建、安徽、浙江、广东、河北、天津6省(市)10地区,共对接洽谈文旅小镇、畜禽无害化处理、中草药种植等项目27个,谋划包装新能源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大型养老机构综合体等项目70个。
区域优势不断凸显。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的演化的新形势下,围绕一区两园三大产业的主旋律成为了龙山区招商引资的立足点。围绕利源精制、鸿图锂电隔膜、侨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华纺静电纤维材料研发基地以及长春一汽、东北袜业园等重点企业,引进与之产业发展配套的上下游产品项目,打造产业链。结合区位优势开展招商引资攻坚。依托辽源市中心城区,长春市“一小时经济圈”,围绕商贸、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城市综合体、高档酒店、大型商超、特色商品街、总部经济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打造主城区高端现代服务业,补齐辽源现代服务业的短板。
双向合作互利共赢。自对口合作工作开展以来,龙山区全面对标绍兴市越城区先进工作经验,深入了解越城区优质企业和项目,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调度、部署对口合作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征求与绍兴市越城区对口合作的产业项目及拟向对方学习的先进经验,重点学习“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投资审批改革、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进工作经验,重点推介了我区华纺静电纤维、福源重型、新龙塑胶等企业,并参观考察了越城区行政审批中心、东浦社区客厅、绍兴高新区信息技术创新服务综合体等便民服务改革情况以及明峰医疗、虬晟光电等高新技术企业,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只跑一次”改革和引进先进经验和成果奠定了基础。
服务环境“提档升级”。去年以来,辽源市在我省率先推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事项,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和6个分厅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效率,使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只跑一次”或“零跑动”,最终目的实现上“一张网”办所有事,努力打造全省最好、全国最优的营商环境。龙山区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倒逼政务环境优化,在删繁就简中提高行政效能,在去冗就短中再造机制流程,开展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龙山区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强化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企业发展,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自2016年10月1日以来,龙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申请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企业名称网上查重、网上申报和网上核准,实现了企业核名“零跑腿”。自2017年2月1日起,对符合简易注销条件的企业全部简化注销程序,目前已为87户企业办理了简易注销手续。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对需要办理其他行政许可的企业实行“双告知”,坚持非禁即入、非禁即可的原则,除国务院、省政府规定必须实行33项前置审批以外的项目,一律放开企业登记限制,即来即办。2017年,为128户企业办理先照后证手续,并发放了“双告知”办理行政许可通知书。
转型+乡村 ——助力城镇振兴发展
2018年,龙山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促进农业“稳粮、优供、增收”、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农民“脱贫、致富、文明”,提亮乡村色彩。
创新经营主体,实现共同富裕。龙山区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龙山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示范社12个,并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范围,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去年,我们蒋书记带领大伙儿成立了合作社种植中草药,今年还要成立加工厂呢,等厂子一成立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家门口既能种地又能上班,这多好啊!”永治村村民张凤娥说道。永治村的中草药种植基地,预计每亩地能收入5000余元,未来将以吸纳更多种植农户、拓宽更多销售渠道、发展更多业务形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目标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增收。同时,龙山区大力发展以棚膜经济为主的设施农业和精品特色农产品,重点打造千亩水稻、千亩白菜、千亩中药材、农业规模化集中作业、乡村旅游观光休闲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带户增收新格局。去年,为高效完成脱贫攻坚工作,龙山区率先实施了大良村、永治村乡村旅游项目,2018年将继续研究谋划其他村的旅游发展规划。
坚持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去年,龙山区实现植树造林绿化村屯15个,绿化公路20公里,清理河道及沿岸垃圾2000余吨,治理河道沟渠16公里,拆除直排旱厕362个,新建垃圾池230个,建设室内卫生厕所750个,美化绿化村屯道路100公里。2018年,龙山区大力发展以庭院绿化为重点的村屯美化绿化工程,重点创建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打造 “洁”“绿”“美”“净”的新农村;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落实“河长制”,实施小仙人河、渭津河分段治理工程和榆树川河、太平河、龙庙河插柳护岸工程,在去年各河流河道共设立57块河长制公示牌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同时,积极对农村破损水泥路进行维修改造;持续推进以粪污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环保工作,全面完成改水改厕、垃圾储运、无疫区和禁养区建设等各项工作,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要实现全覆盖。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按照“疏堵结合,以用促禁”原则,采取打捆回收、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强与国能电厂的合作,力争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提高文明程度,实现文化兴盛。龙山区以塑造美好乡风为导向,通过运用各乡(镇)、村(屯)文化墙、宣传栏等户外宣传形式,将核心价值观标语口号印到墙上、走进现实、刻在心里,渗透到农村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中。2018年是落实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示范户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也是龙山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高年”,通过“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遏制农村红白事宜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培育农村良好民风家风乡风,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今年,龙山区将评选出两个文明示范村和5个先进示范村,再评选出100个文明示范户和先进示范户。同时,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和乡风评议等活动,建立“好人榜”“微心愿”墙,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苇塘村和永治村作为“美丽乡村”的试点乡村,实现了“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美丽景象。各村(屯)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作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移风易俗,让农民从酒桌走向书桌,从牌桌走向广场,从封建迷信走向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龙山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开创龙山创新转型发展新局面。
本版稿件由 孙思萌 付瑶 陈健 提供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