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 “规”出好风气

村规民约 “规”出好风气
本报记者 赵强

 

学习《村规民约》也要从娃娃抓起    本报记者 魏利军 摄

 

    “《村规民约》制定后,婚丧嫁娶宴请的人少了,酒席也办得简单实惠了,村里真是为俺们村民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3月30日,说起村里的《村规民约》,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的村民们纷纷赞不绝口。
    “早些年,村里的陈规陋习多,‘无事酒’经常有,而且送礼和宴席标准相互攀比,水涨船高。”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井春介绍说,原来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盖房子、庆生日、生孩子,都要操办上几天的“流水席”。为此,村民平均每年在吃酒随份子方面少则要花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举债吃酒、打工还钱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村民不堪重负。
    面对滥办酒席之风,村两委也多次接到村民反映,希望村里能尽早解决这个问题。在开党员大会时,党员们也一致认为这种旧习已经对村民带来了过重的经济负担。“可办酒席是民间习俗,村里若是盲目介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肯定会引起不满,如果不尽快治理,确实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村民关系生态。”后来,经过村两委讨论研究,最终将红白喜事操办规格纳入《村规民约》之中,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禁止大操大办红白喜事。
    《村规民约》中规定,只有孩子结婚、老人去世这两项可以操办,而且还限制办宴规模。比如宴席不超过10桌,份子钱不超过100元,并且提倡素宴。过去一度盛行的升学宴、乔迁宴、生孩宴、祝寿宴等全部禁办。同时,村委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村里德高望重、崇尚节俭、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等选入红白理事会,发挥他们熟悉民情的优势,通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在新力村,如今一场葬礼花费仅千元,丧事时间也由原来的三至五天压缩到现在的一上午。
    “通过《村规民约》,村民传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道德观念逐渐改变,大操大办的少了,人情债减轻了,用于发家致富的时间多了。”该村3组村民杜金福是一名党员,他的母亲今年已经87岁高龄,他从未为老母亲操办过一次寿宴。杜金福认为,遏制农村陋习就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地派上用场,尤其作为党员,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唱响文明新风主旋律。
    新力村自从有了《村规民约》的明确规定后,刹住了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不良风气,不仅有效遏制了浪费,还减轻了村民负担,在赢得村民的普遍赞许的同时,也助推了农村文明新风的形成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