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巧断家务事”

“法官巧断家务事”
——记西安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刘桂平
本报记者 陈博琳

 

    她2016年受理涉少刑事和家事案件186件,审结182件,结案率97.8%,无上诉、抗诉、上访案件发生;2017年,受理涉少刑事和家事案件218件,审结214件,结案率98.2%。故事填满了她的生活,责任写进了她的人生,她就是西安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刘桂平。
    2016年10月,经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和省高院批准,西安区人民法院在以往少年法庭、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基础上成立了家事案件审理中心,集中管辖辽源地区全部一审家事案件。改革后,西安区人民法院案件总数同比增长120%,家事案件占比达60%。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既是现实社会的写照,也是各级司法机关面对家事纠纷最头疼的事。“家事审判大部分都是离婚、财产分割这种案子,涉及感情因素非常多,许多庭审现场都变成了夫妻吵架的现场。”刘桂平告诉记者,2016年至2017年12月,她总共审理家事案件378件。
    “传递法律的温情”既是刘桂平从事少年家事审判的初心,也是她职业生涯的生动写照。“过年期间容易导致家庭矛盾激化,所以最近接到电话咨询、倾诉的异常多,我们也会主动稳控他们的情绪。”刘桂平苦笑着告诉记者,这就是一个“家事法官”过年的真实状态。自担任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的那一刻起,刘桂平以女性的温柔细腻巧断家务事,用心理疏导等方式,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矛盾。2016年4月,在《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后,为保护受家暴的妇女,刘桂平在我市发出了第一份人身安全保护令,至2017年末共发出6份人身安全保护令,切实维护了受害妇女的合法权益,为受害妇女撑起了一片蓝天。
    刘桂平在担任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的同时,她也是一名母亲,女人本弱,为母则刚,她深知一个女人身为母亲的艰难与不易。所以,如何让失足未成年人员回归家庭的温暖,如何让他们不自暴自弃,甚至重新犯罪,这是刘桂平一直关注的问题。16岁的小宇辍学后闲散无事,混迹于网吧、游戏厅。一时糊涂起贪念,盗窃他人手机,但主动归还失主,家长积极赔偿了损失,刘桂平以教育挽救为主,依法对其判处管制六个月……虽然刘桂平已经作出了人性化的判决,但事件给失足少年带来的心理阴影始终存在。为帮助失足少年在人生低谷时拨开迷雾、走出混沌,刘桂平找准了案件背后纠缠的心结:小宇生在单亲家庭,疏于管教。在一次回访日接待时,闲谈中刘桂平发现小宇对摄影有浓厚的兴趣。发现了小宇的“闪光点”,刘桂平念起了“摄影经”。她鼓励小宇继续深造,并推荐他到朋友的摄影棚工作,小宇的人生得到了转折,谁能想到昔日的少年犯小宇会变成今天这样一个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孩子。小宇母亲感激地说:“刘庭长,是你给了我的孩子第二次生命。”
    截至目前,西安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法庭为232名当事人进行了心理辅导,对326名未成年人实行照顾关怀,为165对夫妻进行了情感课堂的专题教育。由于刘桂平在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工作突出,2014年,她作为辽源妇女代表参加了吉林省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2015年,当选为辽源市西安区妇女联合会第五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曾多次荣获辽源市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十佳法官”“调解标兵”“吉林省青少年维权岗先进个人”等称号。
    面对众多荣誉,刘桂平时常告诫自己:“一名共产党员,不论分内分外,如有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无论什么案件,任何时候,都应捍卫公平。”离婚案件也好,青少年案件也罢,刘桂平始终用她心中的爱与柔诠释着新时代“和”文化的深层内涵,也用手中的法槌捍卫着共产党员心中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