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于蕾
不久前,家住西安区鸿民社区19委居民刘艳丽,与父母还有93岁高龄的姥姥,从住了40多年的小平房里,搬到了盛世花园小区的新楼房中。全家人乔迁新居的喜悦持续了好一阵子……
2013年,西安区继续加快城区建设步伐,新建富国新村、仙城新居、阳光新城等160万平方米居民小区,安置像刘艳丽这样的回迁居民1.5万户。而这只是西安区推进惠民实事工程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安区委、区政府把服务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2013年初确定的30件惠民实事全部落实。其中,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等多项工程。这一桩桩、一件件惠民实事,都是老百姓最迫切得到解决的事情。
“社会救助”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家住西安区太信一井的刘淑媛老人今年71岁,她的两个儿子都因重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后被纳入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每月靠领取低保金维持基本生活,而这区区几百元钱的“低保金”则成了他们的救命钱。
2013年以来,西安区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不断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按照全省2013年惠民实事要求,全区城乡低保标准达到了每人每月362元和每人每年2140元,人均补助水平分别为244元和1736元,月发放低保资金750万元,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9800万元,同时发放重点对象保障金5582万元。不仅如此,按照“救急救难、简便易行”的原则,还建立了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全年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5600多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957万元。在全区开展的大病保险工作中,救助受益对象65人(次),受益金额26万元。
“岗位”送到家 “劳保”全覆盖
“听说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能帮失业人员找工作,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登了记。没想到短短几天的时间,工作人员就把“岗位”给我送到了家,让我在矿务局销售处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现在我还当上了小班长。”西安区裕民社区居民赵喜军说到自己找工作的事儿,至今还在高兴着。
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2013年西安区在强化就业服务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搭平台、谋“岗位”,特别是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坚持“创业培训、项目服务、职业指导、政策扶持、管理咨询、权益维护”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2013年,西安区城镇新增就业7834人,完成年计划的11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60人,完成年计划的13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57人,完成年计划的14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8%以内,比年初市下达计划低0.32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培训730人,完成年计划的104%;创业促就业培训218人,完成年计划的109%。
同时,记者从西安区人社局了解到,2013年全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4295人,完成年计划的121%;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092人,完成年计划的118%;实现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环境变了 “苗苗”快乐成长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013年西安区新建了泰安小学和西安区政府幼儿园、灯塔镇幼儿园,填补了全区公办幼教的空白;翻扩建了石河中心校教学楼,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封顶及学校内部配套供暖、供电安装;完善各小学的实验室、图书室、卫生室、微机室,增配了体音美器材,累计投入资金150余万元。
教学管理水平稳步提升。2013年西安区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体育达标率达到95%以上。3周岁至5周岁儿童城区入园率95%以上,农村达到85%以上,城区学前二年教育率达到90%以上。农村学前二年教育率达到83%以上,三类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达96%、巩固率达到100%。
年复一年,扎实办好每一年的惠民实事,正是西安区委、区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质量,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体现——
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础配建完成。积极扶持西安泥塑发展,推动民俗艺术馆建设,打造文化品牌。
改善医疗条件,总投资3800万元的区中医院综合楼主体落成,灯塔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完成,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6个。
深化人口和计生改革,实施人口信息数据提质工程,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投资3000万元新建的区消防大队营房落成,救援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社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正随着这些惠民举措一同融进百姓生活,温暖百姓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