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辽源
书写新的精彩篇章
元旦社论
岁月如梭。告别充满挑战、奋力发展的2013年,乘着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的东风,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辽源加快转型、全面转型、创新转型的新篇章。
过去的一年,辽源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以加快转型为主线,正确分析研判发展形势,破解发展中的矛盾问题,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民生大大改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影响力增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面对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科学组织、妥善应对,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辽源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驶上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过去的一年,辽源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奋力前进的路并不平坦。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改善民生压力增大、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仍很突出、党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在这些困难面前,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胸怀“没有寒冬不可逾越,没有风暴不能抵御”的豪迈气概,让每一次考验最终化作砥砺发展的宝贵财富。
回首201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一瞬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然而,正是这只争朝夕的历史“一瞬间”,在市委、市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让东辽河畔、龙首山下的这块土地,获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
新的一年,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幸福辽源、实现振兴发展”的宏伟目标也必须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成为现实。当前和今后,全市上下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结合辽源实际,全力抓好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城镇化配套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以改革为动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力开创辽源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新的一年,我们必须加快创新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辽源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结构不优,服务业“短板”突出,重点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增长方式仍很粗放;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发展的瓶颈亟待破解,创新转型发展的任务很紧迫。当前和今后,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要牢牢把握转变发展方式工作主线,巩固一产,做强二产,壮大三产,全面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扩能,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强转型发展后劲。
新的一年,我们必须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的发展为了人民,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增进人民福祉;更加注重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安全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幸福辽源,是130万辽源人民的共同期待。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群众的意见面前找到责任,在群众的幸福背后担负起艰辛,在群众的期待中把承诺刻在心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顺应人民意愿,回应人民呼声,满足人民期盼,让百姓过上更富足的生活。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加快转型、全面转型、创新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幸福辽源,实现振兴发展的宏伟目标令人期待。奋斗成就伟业,拼搏赢得收获。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辽源一定能在加快转型、全面转型、创新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鹰 胡希伟 咸凯慧 王超 刘红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