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改革 让西安百姓的“家”更暖了

新建成的东山社区


新建成便民服务大厅


居民图书室


安家社区旧貌


新建成的安康社区


社区文化活动室


居民健身中心


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


网格员工作室


党员群众谈心室

编者按
    800至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办公用房、一站式的办事服务大厅、全方位的网格化管理……这是西安区实施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后的真实写照。
    为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社区改革伊始,西安区从硬件设施改造入手,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着力推进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千米社区”的快捷服务和办事效率。西安区推行“一站式”的办事服务圈,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许。如今,社区工作真正实现了转变,把“群众找我办事”转变为“为群众服务我找事办”。党群关系融洽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干部尽责,百姓满意,群众“归属感”越来越强了。
    西安区作为吉林省试点单位,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取消街道办这个“二传手”,实行区直管社区模式,“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变,这改变的不仅仅是称谓,而是社会管理模式的升华、为民服务意识的提高。如今,西安区已经探索出了一个“管理区对区、服务面对面、干群心贴心”的社区管理“西安模式”。

    西安区的社区改革,打破了固有体制的壁垒,建立了以党工委为核心,居委会、公共服务中心、社会组织为依托的“1+3”组织架构和“社区党工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志愿服务队”四位一体的网络化服务体系,构建了“管理区对区、服务面对面、干群心贴心”的社区工作新格局。

    高标准建设 社区用房科学扩容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必须要有一处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群众满意的社区办公场所。按照省委“五有一创”要求,西安区把建设标准化社区办公用房作为首要任务,制定了《西安区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达标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全区2012年十大惠民实事工程”。采取“政府推、领导包、财政拨、部门帮”等措施,立足实际、密切配合,确保全区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工程扎实有序推进。区委定期召开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调度会,集中、快速、高效地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督查工作,并按期如实进行通报,以确保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过程中,程序规范、透明、保质、保量。西安区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社区办公用房建设,使各社区都达到800至1500平方米,同时,不断加强多功能活动室,网格室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了社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在社区办公用房达标建设的过程中,西安区本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与开发商置换、改建扩建、出资购买、棚户区新建等方式进行统筹解决。整合原有资源,进行改建扩建。西安区综合考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原有资源,将地理位置较近的办公用房进行改建,并按照社区职能的需要,对个别活动场所进行扩建。向上争取资源,协调置换房屋。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通过与市治塌办、市北寿房管处协调,采取置换的方式完成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科学合理选址,借用闲置用房。西安区经过调研和考察,结合社区实际需要,受条件所限不能新建办公用房的,与相关单位协调,帮助借用其闲置的办公用房,进行改建、装修,完成办公用房建设。利用棚户区改造,新建办公用房西安区结合区情实际,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工程,在原有居民集中回迁的楼群中,与市有关部门协调,新建一批楼房,做为社区办公用房,方便居民日常事务办理。西安区财政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解决了新社区的供暖、供水等问题,为7个新社区购买了办公用车和办公设备,将所有社区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特殊事项所需经费问题。
    新建社区办公用房,内设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多功能室、居民谈心室、党员活动中心、市民学校、网格信息整理室等10余个服务场所。各类服务设施都设在其中, 80%以上的面积都用于公益服务。来到社区会议室,你总会听到社区定期举办的健康讲座、知识讲坛;走进文体活动室,你总会看到居民自发组织的书画比赛、文娱表演;进入社区图书室,你还会看到各类书籍和报刊,以及那些正在安静学习的居民们;来到社区健康乐园,你还会看到社区残障居民利用社区康复器材,免费做康健恢复。各社区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范围。网格信息整理室中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忙着将走访中搜集的居民信息进行规整和完善,建立辖区居民档案;一站式大厅的服务人员更是互相配合,面带微笑、延时服务,力求最短时间为百姓提供最便捷的服务;居民谈心室、法律援助室的工作人员在面对各种居民纠纷时,尽心调解、用专业知识化解,力促邻里和谐;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更是多年如一日地为社区的环境保护、孤寡老人、行人出行等大事小情默默地进行着无偿服务。社区的办公用房扩大了,社区的服务项目也增多了,老百姓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得到周到的服务,百姓生活得更舒心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高站位统筹 社区服务全面升级
    改革后的新社区采用“1+3”的组织架构,即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为依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居民自治、中心服务、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服务与管理新格局。成立正科级建制的社区党工委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西安区委、区政府精心选派了12名区管干部担任新社区书记,同时下派了56名优秀公务员到社区任职,将原有的街道办公人员“下放”和充实到各个社区,使每个社区都拥有了一支近50人的服务团队。     
    新成立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内设“两办三站”,即综合事务办公室、综治维稳办公室、民政事务服务站、人口计生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成立“一站式办公服务大厅”,建立健全服务大厅规章制度,各办事窗口流水式分布,形成“一站式”、“一刻钟”的办事服务圈,能够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
    新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构建网络化工作格局。各社区按照每300至500户为一个网格的标准,共划分了132个网格,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网格员日常巡查、上门服务制度和定期考核机制。同步组建了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和“八大员”志愿服务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做到管理无死角、服务零距离、工作全覆盖。
    新社区成立不久,便深入开展了“挨门走、访民情、面对面、解民忧”活动及社区“大走访”等服务活动,走访居民8万户,慰问困难党员群众3300余人,实施各类帮扶3600余次,提供帮扶资金300多万元,为居民群众解决供热、供水等实际问题1876件。实现了“群众找我办事”到“我为群众找事办”的工作转变。新社区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高起点谋划 社区改革引向深入
    西安区不断创新社区改革路径,深入开展“一社区一特色”的社区党建亮点提升工程。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品牌化建设主题,仙城社区着力构建“五化”科学服务体系;泰安社区建立了功能齐全、群众满意的“一体化办事大厅”;安康社区与居民联手打造《社区居民公约》;富国社区开通了“便民服务微博”;红城社区组建了“五色”志愿服务队等等,各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通过精心组织,逐步创建了“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社区特色党建工作格局,品牌化社区建设激发了社区干部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勇当先锋,他们走进基层解难题、走进群众帮民富、走进矛盾保稳定,担当了社会调解员、致富领路人、文体组织者、志愿先锋队等角色,合力提升改善了民生事业水平。
    西安区在全省先行先试的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将遵循“社区围着群众转、部门围着社区转”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组织扁平化、管理网格化、服务社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社区党组织功能,切实发挥好服务群众作用,继续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以标准化为目标,推进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以专业化为目标,推进社区组织队伍建设;以特色化为目标,推进社区党建品牌建设;以精细化为目标,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以规范化为目标,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确保新社区规范有序平稳运行,达到掌控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快推进具有西安特色的社区建设,为广大居民建起一个“温馨之家”。

    记者观察
    2011年10月29日至今,西安区社区改革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记者看到了西安区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立体覆盖”成了西安区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一大特色;社区党工委、“责任田”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和志愿服务队“四位一体”的网格化体系打通了社区联系服务的脉络;?干群距离拉近、工作沉到基层、问题一线解决、作风全面转变,实现了管理区对区、服务面对面、干群心贴心。用老百姓一句话诠释就是:“社区是我们真正的娘家!”

    居民心声:以前俺们办点啥事儿,先要到社区开证明,还得跑街道去盖章,得折腾好几回。社区还小,挤挤卡卡的,办个事儿跑多少趟不说,弄得心情一点都不痛快!现在的社区服务真到位,网格员定期走访,联系卡发放到家。不管遇到啥事儿,一个电话,社区干部就到场。这社区改革搞得好啊!
    社区干部:现在的社区,办公环境比老街道好多了。原先才300多平方米,现在都达到了800至1500平方米;壮大了服务队伍,提高了服务质量;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做到了小事儿不出网格,大事儿不出社区,有效解决了居民的诉求,使居民对社区更加信赖和依赖了。社区改革后,在西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社区干部在精神上有动力、工作上有干劲。看着老百姓对社区工作这么满意,作为社区干部,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  锋  西安区委宣传部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胡希伟  西安区委宣传部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