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之后话储粮 如何让农民适时把粮食变成钱

——粮食专家为农民科学储粮支招
本报记者  李志民

    我市今年粮食产量喜获丰收,再创历史新高,产量可达235万吨,农民手中有商品粮194万吨左右。如何保管好家中的粮食、把粮食卖出好价钱、让广大农民增产又增收?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仓储专家。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加强科学储粮意识,提高安全储粮水平,了解粮食市场动态信息,适时把粮食变成钱。
    据市农委(粮食局)仓储专家介绍,一些农户安全储粮意识淡薄、储粮条件简陋、储粮方式原始、储粮技术落后,粮食在存放过程中受鼠害、霉变、虫害及家禽家畜啃咬等因素影响,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在8%左右。我市约有5%的农户楼栈玉米直接触地,没有离地;有的楼栈没有防雨棚盖;有的尺寸太宽不利通风,摆放朝向也不合理;有的楼栈设置在低洼处,极易被开春桃花水浸泡;有的楼栈附近周围堆放杂物,地面散落粮食,极易增加鼠害和虫害;约有90%的农户楼栈没有防鼠网,极易发生鼠害等问题。因此,建议广大农户:一要对已上栈子、上楼子的高水分玉米要倒栈子、通风、庭院晾晒,降低水分粮温,防止霉变。二要制作合理储粮装具,实现粮食离地离墙立体式储存,做到粮垛上部防雨、中部防霉、下部防水。同时,有计划有措施防御桃花水,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失损耗。三要积极购买使用农户科学储粮仓,减少粮食损失损耗,提高粮食品质,实现增产增收。四要把握粮食市场行情,适时择机择价销售余粮,力争把好粮卖出好价钱。
    此外,专家建议,广大农民朋友要多多了解玉米市场最新动态,不要期望值过高,造成卖粮难问题,影响家庭收入。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均衡卖粮,避免集中卖粮,出现阶段性卖粮难问题。专家分析说,辽源地区广大农民习惯春节后、种地前把家里粮食卖出去,这意味着将有50%商品粮在这一时间集中卖出。由于今年春节来得早,小年到正月十五期间,从2月16日到4月10日准备春耕期间仅有50余天,除去雨雪天外,农民朋友可利用卖粮时间仅有40天左右,而这一时间段,预计将有86.5万吨粮食集中出售。这无疑要给收购粮食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站排等待、阶段性卖粮难现象,将给农民朋友带来诸多不便。如气温不断升高,农民手中的粮食还会出现霉坏现象。所以,广大农民朋友要理性认识当前玉米市场,适时把手中的玉米卖出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