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辽源

倾听县(区)领导干部声音  实现振兴发展目标举措

建设幸福辽源


    “建设幸福辽源”承载着辽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建设幸福辽源”必须把辽源人民的期待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好事实事上来。在此,我们倾听县区领导干部的声音,从中了解各县(区)的发展思路、民生情怀、工作举措,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下辽源发展的新方位、更清晰地瞻望“建设幸福辽源”的图景、路径。实现振兴发展,需要更多务实之举,唯有真抓,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让发展惠及辽源人民。

聚集改革活力 增进民生福祉

东丰县委书记 滕宝春

东丰县努力建设人民更加美丽、幸福、快乐的新东丰。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东丰县将按照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突破发展、领跑发展、进位发展,切实做好“六个坚持”。
    坚持抓开放、促改革,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发展自觉,坚持不等、不靠、不拖,树立“先干不争论、快干不议论、实干不评论”的大局意识,切实用改革精神统领全局、切实在改革大潮中顺势而为、切实在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全力抢占改革发展先机,让改革成果率先惠及全县人民。    
    坚持调结构、促转型,优化提升经济质量。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健全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力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加快风气互补发电等项目投产达效。全年要完成招商引资120亿元,开工建设投资超3000万元项目90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12个。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钢铁铸造、梅花鹿、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和建材、医药保健和食品、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全年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户。以开放提升第三产业效益。
    坚持抓改革、增活力,推动农村繁荣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全年要新增龙头企业3户,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家庭农场30个。以建设玉米万亩吨粮田示范基地为总抓手,深入实施粮食创高产计划,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积极鼓励发展特色经济,按照“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园区带动、整体提升”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绿色稻米,扩大瓜菜、食用菌、林果、苗木等特产经济规模,全力建设吉林省中南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吉林省绿化苗木产业基地。
    坚持优布局、强功能,加速城镇要素集聚。按照“强化中心、建设新城、区域联动”的发展思路,努力形成空间布局科学化、产业优势差异化的城镇化建设格局。以打造高品质核心区为目标,立足把县城打造成20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突出老城区主体作用,强化西城区拉动能力,全面推进新老城区提档升级、融合发展。以增加幸福要素为核心,高标准谋划实施景观楼、人工湖工程,高质量完成中心广场、江城大桥、绕盈河景观带等工程,以艺术理念规划建设苗木基地,着力打造“山水相拥、绿化衬映、文化交融”的立体化城市景观。积极推进欧亚商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高水平办好西城区小学和幼儿园,全力把西城区建设成景观别致、人气旺盛、活力充足的绿色新城、文化新城、活力新城。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副中心为重点,围绕差异化、集约化发展,突出区位、产业特点,全力把白云新城、那丹伯新城打造成东丰县对外辐射的强力增长极。
    坚持抓生态、重长远,倍加呵护绿水青山。坚持节约优先,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着力推进清收还林3年竣工活动,完成2000公顷林地清收任务,全力创建全省清收还林先进县,着力建设省级村屯绿化试点30个。坚持综合整治,全面优化城乡环境。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3年改善行动,大力实施村屯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要创建省级卫生乡镇4个、卫生村15个。
    坚持谋福祉、促和谐,着力提升幸福指数。重点抓好就业保障、饮水安全、道路畅通、住房保障、“暖房子”改造、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教育普惠、社会保险扩面、社会救济救助、医疗保障提升、文化惠民、平安东丰、凝聚人心、社会风尚提升等14项民生工程,着力提升东丰人民的幸福指数。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镇化建设

东辽县委书记 江礼权
东辽县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城镇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辽源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东辽县坚持“重点突破、节点跟进、特色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带动、资本拉动、政策驱动”三大引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全力推进生态农业开发区建设。一是理清思路,定准目标。以辽源“北门户”生态空间重塑为发展目标,以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为发展方向,以现代农业和物流体系为基础,提升开发区域内的服务能级,植入多元化消费方式,构建绿色经济引擎,实现区域内农、贸、产、旅、居一体化发展。二是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坚持高端定位、长远规划,实施区域连片综合开发,以金州乡省级城镇化示范为核心,规划建设金州生态旅游、建安商贸服务、安石现代农业和足民精品牧业四大板块,打造“生活圈、消费圈、生产圈、生态圈”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开发区。三是分步建设,有序推进。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细分建设计划,有序推进实施,坚持资源要素互动、产业优化关联、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和绿色生态、文化旅游一体化,逐渐形成典型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效应。
    全力推进重点镇、节点镇、特色镇建设。一是打造中心城。坚持改造提升与开发建设并重,优化白泉镇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水平,扩大城镇规模,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人口的合理分布和流动,不断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二是推进节点镇。坚持功能分区、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的思路,按照人本化、同步化、一体化的原则,依托安恕镇循环经济区、渭津镇河口工业区,大力发展配套产业、链条工业、关联企业,争取在3-5年内建成具有带动作用的中心城镇。三是打造特色镇。依托各乡(镇)的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大力建设粮食高产创建区、标准牧业养殖区、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形成“一乡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力保障城镇化顺利推进。一是做好土地文章。在土地的使用问题上先行先试,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出来用于城市建设用地,缓解用地指标紧张问题,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使用效率。创新土地利用模式,选择培育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土地的附加值。二是加大产业支撑。坚持从自身基础出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特强化产业布局调整,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实现产业与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医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有效对接。做好功能分区,全部实现项目进园区,并推进园区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三是创新投融资渠道。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机制,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设。招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等领域。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银行在县域内增设分支机构,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建立高效的协调沟通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土地、产业、生态环保、交通、公共管理、投融资、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发展。建立刚柔并济的奖惩考核机制,通过专项督查,定期对推进过程中规划的落实、试点的推动、措施的推进、项目的实施、经费投入与使用等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

坚持“三个统一” 打造“首善之区”

龙山区委书记 胡永为
龙山区科学发展,为民务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三个统一”。加快辽源“首善之区”建设步伐。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龙山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三个统一”,为实现打造辽源“首善之区”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质量与总量的统一,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龙山区“五大特色板块”,即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板块,重点推进年产126万台汽车自动变速箱项目开工建设,同时谋划再生能源利用项目。构筑汽车贸易服务板块,形成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配件和维修、低排放车和工程车销售的簇群发展效应。构筑城区现代服务业板块,围绕城市经济补短板,规范提升传统商业区和城市综合体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服务业业态水平。城郊经济板块,发展城乡物流,服务园区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推动农业和观光旅游业相融合,壮大假日休闲产业。现代农业板块,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牧业小区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二是推进项目建设。对新开工和续建项目落实包保责任制,强化项目建设合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和退城进区,帮助企业化解融资、人才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深化招商引资,完善优惠政策,搭建招商平台,激活储备项目存量。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依托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二环内的全域城市化,提升城市的承载和服务能力;以城市化思维建设寿山新镇区,打造工贸型城市新区。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强化生态文明,推进垃圾和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物业公司参与乡镇保洁、供热等公共服务新模式。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坚持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创新社会管理。深化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强化城市管理,打造特色社区服务品牌。推进平安龙山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推进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防火防汛等各项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强化社会服务。整合教育资源,加快薄弱小学的标准化建设;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鼓励全民创业,开展就业援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实施棚改工程;推行公办社会养老服务,推进城乡养老机构建设。三是提升精神文明。用典型模范事迹引导群众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荣辱意识;完善《百姓文明公约》,形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新风尚。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建设,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大力支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民间文学类、现代文化类文化项目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坚持思想与行动的统一,保障各项工作落实。一是解放思想抓落实。保持思想观念上的与时俱进,以思想领先带动发展率先,以观念更新促进工作创新。激励全区干部在大胆探索中奋进,在把握规律中创新。二是转变作风抓落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查改在思想行动方面存在的“四风一顽症”问题,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政风行风民风转变。开展“调查研究年”活动,引导干部接地气、知民忧,准确把握政情社情民情。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健全机制抓落实。落实重点工作包保责任制,探索建立区级领导包保重点工作通报机制,加大跟踪问效。建立干部交流机制,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和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到工作一线挂职锻炼。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和密度,对全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督考。四是廉洁自律抓落实。认真贯彻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加强制度约束,对中央提出的各项要求认真研究落实并跟踪督查;对大额资金管理、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落实提前介入,杜绝源头腐败。


纵深实施“4+1”发展战略 让人们生活更幸福  

西安区委书记 徐晖
西安区全力推进幸福西安建设,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为辽源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关键要解决“为谁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当前,西安区正处于振兴发展的爬坡期、产业升级的攻坚期、社会建设的转型期、夯实基础的关键期。要按照“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全面转型、振兴发展”总要求,围绕“全面提高西安人民福祉水平”总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纵深实施“4+1”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幸福西安建设,努力让西安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完善产业体系,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区。坚持工业强区、投资拉动、项目带动,进一步夯实转型基础,逐步完善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的产业支撑体系。一要以新型工业化引领转型。要瞄准产业链高端和市场终端,靠大联强,对接项目,承接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材料和建筑建材“四大主导产业”。二要以项目建设支撑转型。把握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矿山环境治理等重点内容,实施一批数量更多、质量更高、体量更大的项目。三要以工业园区承接转型。加快融入全市工业园区总体布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入园项目建设,使之成为西安对外开放的窗口。四要以招商引资促进转型。强化重点区域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开展“点对点、人对人、企对企”的招商活动。五要以服务业发展提升转型。切实改变“有城区无服务、有人口无消费”的现状,加快发展商贸业,打造仙城大街核心商圈,推动五个区域组团发展,大力培育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惠民工程,打造民生质量改善的主城区。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守住底线、雪中送炭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制订《2014年惠民实事行动计划》,加大投入力度,倾力抓好落实。紧紧盯住群众最关心、最需求的,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具体的事情,重点实施好棚户区改造、创业促就业、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教育均衡发展、文化惠民、特困群体救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平安西安创建等“八项工程”,切实增加人民幸福感。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环境恢复治理的示范区。修复生态环境是西安区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当今发展的现实课题,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要采取治理与开发并举的措施,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矿山湿地公园、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实施,重点进行生态恢复治理,把18平方公里的稳沉区变成资源和财富。带动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加快建设美丽西安。
    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创新社会治理的先导区。继续深化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遵循“社区围着群众转、部门围着社区转”的理念,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真正“把社区还给居民”。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社会监督、公共参与”的安全发展工作格局。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强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调处和化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按照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要求,统筹推进城镇化进程。环路内,重点解决人口的城镇化和空间土地的城镇化。环路外,重点解决经济产业的城镇化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依托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实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化城区空间布局。按照让居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理念,着手编制石河新区总体规划,形成镇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体系。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宋贵才  胡希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