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交通出行空降“新主角”

我市交通出行空降“新主角”

 

市民在扫码取车。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报讯(记者 汪琳)11月24日,寒风瑟瑟,辽河半岛附近的居民却比以往多了不少。原来,此处的公共自行车点位上,众人期盼已久的公共自行车,经过工作人员的调试摆放,终于“亮相”到位,可以投放使用。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新投放的公共自行车为26寸统一规格,整体设计更加贴近百姓需求、更为人性化,不仅车架采用铝合金材质坚固耐用、车座可根据身高舒适度进行调节、车胎无需人工充气,还专门安装了不带盖的铝合金车筐,可供市民骑行时放置随身物品。刹车采用前后碟刹系统,车身带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安全系数较高。
    工作人员拿出手机对准自行车上的二维码,向围观市民介绍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方法:“扫一下这个二维码,下载辽源公共自行车的APP,存入298元押金即可使用。每小时5毛钱,车离开点位后开始计费,只要把车归还到下个点位后,计费就结束了,特别方便。”
    一直静静观看、聆听工作人员介绍使用方法的市民叶女士告诉记者:“政府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公共资源,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停车位难寻、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环境等出行压力,还可以通过骑车锻炼身体,低碳又环保。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珍惜爱护这些公共设施,将这些公共自行车更好地、长久地使用起来。”
    据了解,目前全市36个点位300辆公共自行车全部投放完毕,并为市民提供免费体验活动,以便市民更深入地了解、广泛使用公共自行车,将方便安全、绿色环保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