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美丽东辽

    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乡村”,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十九大报告更是把建设生态文明上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高度上。
    东辽,让乡村环境“蝶变”,加快建设“美丽家园”。

 

“蝶变”——美丽东辽
冯雪飞 李洪波

 

    近年来,随着东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美化迅速推进,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就业创造出了美丽文明的县城人居环境。但翻开折扇的另一面,在农村,却存在着很多突出环境的问题,“垃圾围村到处撒,脏水治理靠蒸发”的卫生环境状况长期存在。
    东辽县总人口35万人,仅按照人均日产垃圾0.6千克测算,东辽县各乡(镇)及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每天近200吨。这不是简单的数据,而是一座座沉甸甸的垃圾山。
    “再多也要清,再难也要干。美丽东辽,绝不能少了农村。城市美了、靓了是脸面,农村环境脏乱差更是里子。”
    东辽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将农村环境与县城环境纳入“一个盘子”,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大战略。
    大战略需要认真谋划。2017年初,东辽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共同参与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相继制定了《东辽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东辽县关于推进东辽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科学编制了县域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及年度工作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落实分级责任,全面启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与此同时,东辽县吸收外地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通过政府采购,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选定有资质、专业性强的保洁公司进行环卫作业。
    政府出钱买服务,在东北,还鲜有成例。东辽,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开拓者、做先锋。
    今年6月27日,在公开招标中,吉林康洁智慧环卫公司中标。按照县政府与康洁环卫公司签订的垃圾托管合同,依法依规开展垃圾治理工作,形成公司托管、乡(镇)监管、村级直管的管理格局。采用“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一竿子到底的新型治理模式,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回收利用同步进行,实现长效管理。
    清理环境,清新家园,让全县百姓看到实在的变化。农村环卫保洁服务范围涵盖全县13个乡(镇)的233个行政村1365个自然组,包括生产生活垃圾,尤其是对粪堆、土石堆、垃圾堆、柴草垛的整治,具体到村内街道路面、两侧排水沟、村内坑塘周边、村内线杆等方面。同时,托管镇村达到‘五净五无’标准。即路面净、路缘净、村穴净、窗户门前净、墙根净。无垃圾、无果皮纸屑废弃塑料袋、无砖石瓦块、无树叶杂草、无污垢及脏水。
    至7月1日,东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前期沉积垃圾清理基本完成。吉林康洁环卫公司与全县13个乡(镇)完成对接,全部进驻乡村,培训上岗管理员95人、保洁员1260人,购置36台垃圾清运车、13台洒水车、14100个垃圾桶分发到各个村组。按照每30人配备一个垃圾桶的比例合理布置。家庭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由村民自己装入塑料袋,投放至垃圾桶内;同步,保洁员将道路清扫垃圾及村庄周边垃圾收集到桶内;清运队伍则将桶内垃圾装入压缩清运车,运往天楹垃圾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整个流程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同时,通过智慧环卫系统,对车辆、垃圾桶和一线作业人员等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考核,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行市场化运作,监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东辽县政府制定了严格标准的托管考核标准,从管理规定落实、清扫保洁质量、垃圾清运情况等方面进行重点考核。
    在清理的同时,东辽县更注重对“保护”的宣传教育。通过播放宣传片和入村入屯发放宣传单向群众宣传保护环境的好处,并号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
    任何一项政策的好坏,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城乡环卫一体化也一样。
    辽河源镇安城村四组的贺发令老人说:“变化可大了,随处可见的塑料袋不见了,到处的牛粪、鸡粪不见了,果皮泔水不见了……大家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这么好的环境,谁还舍得破坏呢?”
    环境变好了,心情也敞亮了。
    金州乡双福村,原来村路破旧,路边、村脚垃圾随处可见,水渠池塘更是粪便堆积,臭气熏天,连村里的老百姓自己都怨声载道,却无力改变。城乡环卫一体化后,河水清澈,花海飘香,双福村悄然变成了一个洁净、美丽的生态村庄。
    现如今,在东辽乡村,一条条干净的道路村村相连,一处处农家院落整洁漂亮,一排排垃圾桶整齐地安放在家门旁边,一张张农民的笑脸荡漾着幸福欢畅……东辽的乡村田野完成化茧成蝶的“蜕变”,一幅精心勾勒的美丽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