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绿色牌” 精品农业路越走越宽
打造“绿色牌” 精品农业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赵强
背靠山坡、面向农田、镶嵌在大地上的一排排厂房的红色屋顶……景达牧业有限公司的养猪场就坐落在这个山坳里。该养猪场位于西安区灯塔镇太和村,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9月正式投产,占地面积50000余平方米,现已建成4栋猪舍、2个储粪池和2个污水处理池,投资680余万元,年出栏生猪近万头。在猪场经理李长海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一幢粉墙碧瓦的猪舍。
进入猪场,臭气难觅,四周干净整洁,化粪池、积污池,降温水帘、温度感应器、通风排风扇等设备一应俱全。李长海介绍道,在修建猪场时,他就考虑到了环保问题,对今后产生的粪便如何处置进行了安排。“安装智能环境控制器,购置吸排风扇和水帘降温系统,排出猪舍内的有害空气、湿气,保证猪舍的恒温和通风;猪舍排污清粪、饲料供给等全部自动化,并建成储粪池、污水处理池等,实现粪污无害化排放、标准化生产,为周边村民免费提供有机肥料,解决了猪场的环保问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灯塔镇通过打造规模化养殖基地,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培育产业化经营链条,减轻环境压力,推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畜牧业呈现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养殖的农业发展方式,不仅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还变废为宝,增加了收益,这是众多养殖企业可探索发展的新模式。”景达牧业的标准化生态养殖场生态效益日渐显现,得到西安区农林水利局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李长海总是说,自己挣了一份“舒心钱”。“仔猪出栏率高,一般5个月可出栏,一年能出栏两茬猪,年出栏生猪10000余头,主要供应温氏集团,俺根本不愁销路。”李长海说,他加盟了公主岭温氏农牧有限公司,从提供猪苗,到配送饲料,再到防治疫病,最终回购生猪,整个生产链条全程由对方把控。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使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也是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效益的需要。”灯塔镇党委书记孙作文说,流转土地以后,可以让农民在经济上得到真正的实惠。
“俺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算下来每亩多挣七八百元钱,比自己种地省事儿多了。腾出的时间,还能在养殖场喂喂饲料、打打杂,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说起土地流转,61岁的灯塔镇太和村1组农民徐立华兴致勃勃地算了一笔账。她笑着说,闲在家里不如到这里来,活儿不重,一年还能拿到两三万元的工资。目前,景达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流转了太和村100余亩土地,让好多村民不出家门,就能轻松挣钱。
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李长海与温氏公司签订销售协议,以14.8元每公斤的价格,将出栏的生猪回购给公司。李长海掰着指头算账给记者听,一头生猪平均毛利200多元。按照生态猪5个月的生长周期,每年有近300余万元的收入。下一步,公司计划投资150万元建设畜禽粪便处理项目,年产有机肥10万吨,可供20万亩蔬菜大棚、采摘园和有机水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