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迈入“责任时代”

    当下,有一个为一个群体冠名的新名词被社会公众认识,就是“90后”。 
    “90后”出生在日新月异的改革时代,有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有主见、充满个性、思想前卫、穿着时尚……他们当中是否有人会因为自我意识浓厚而缺乏责任心?他们是否想过着不劳而获的“啃老”生活?他们当中是否有人因为没有高学历而放弃自己……
    为此,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了几名身边的“90后”。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其实“90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积极、乐观、努力、向上。我们想通过此版,让全社会的人们了解并正确、客观地评价我们身边的“90后”。

    “90后”值得信任
    本报记者 李锋

    “80后”是不是垮掉的一代?这样的争论似乎还回响在耳边。随着第一代“90后”走向社会,社会上关于他们的争论之声又不绝于耳了。当年,我们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的“80后”并没有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垮掉,而是逐渐走上了工作岗位、摆脱了青涩年代,慢慢地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分子,他们用事实证明“80后”勇于担负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不知道为何我们这个社会总会对我们的年轻人充满挑剔,用有色眼镜去审视年轻一代,给他们贴上某种标签。在我们的“80后”正在以实际行动去摆脱社会给贴上的标签的时候,我们的“90后”又被贴上“缺乏责任的一代”、“昏昏欲睡的一代”、“不思进取的一代”等消极的标签。这样评价我们的“90后”根据何在?根据也许是通过一些个例,也许凭借的仅仅是人们偏狭的思维。
    我们的“90后”到底是什么样的?2012年,大批“90后”大学毕业生将从“虚拟社会”步入现实社会,走进了“责任时代”,开始真正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事实证明,“90后”不是废弃的一代,更不是没有担当的一代,他们有自我的主张与独特的见解,独立专行却又不失个人风范与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是值得信任的一代。他们贪玩爱狂,却也知道为人要正直;他们个性张扬,却也懂得责任担当。抗震救灾、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中,“90后”军人急难险重挑重担;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生死关头,有多少“90后”冒着余震危险抢救同学;全国各地,有多少“90后”孩子拿出全部零花钱放进募捐箱。
    事实证明,社会对“90后”的种种不公正评价是站不住脚的。他们明白“担当”二字是每一代人生活的灵魂。正确评价“90后”,要看主流,要以发展和宽容的眼光来看待“90后”,毕竟,社会发展、进步离不开他们,所以,全社会要给予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要过分苛责,应多给点鼓励和宽容。

    坚强执著的“90后”:职业高中教师王柬诺
    本报记者 刘红娇

    王柬诺是典型的“90后”,毕业于吉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在校期间担任过吉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声乐队队长和吉林艺术学院文艺部部长。因为文化课成绩优秀,从大二开始,王柬诺就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试着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几次失利并没有打消她继续参加考试的信念,终于在家人、老师和朋友们的期待与鼓励中,今年12月,王柬诺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谈起自己的求学和就业之路,王柬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她说,我上大学头两年还是一种孩子心态,依然相信着哪怕天塌了父母也会帮我撑着。上大三那年,看到报到的新生时,忽然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也该为将来好好准备一下。一开始参加公考,我只是抱着积累经验、增加阅历的想法,对最终能否考上并不在意。可当我们学校举行了几次招聘会后,我发现艺术类系学生找工作很难。来学校招聘的单位对艺术类学生需求相当少,我身边那些原本十分优秀的同学们因为专业的原因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与“实用”专业的同学相比,“艺术类”学生面临着更加困难的就业压力。
    王柬诺毕业后仍没放弃公务员考试。王柬诺一次次认真复习、一次次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有一回考试没考上,当时正上初中的妹妹开玩笑地对她说:“姐,你怎么老考不上啊,点子也太衰了。”这话说得虽然带着孩子气,可也让王柬诺很有压力。王柬诺调整好心态,也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专业,这一次她选择了专业对口的岗位。
    王柬诺这回可发了狠心,在临近考试的前十来天,找出自己所有能想到的考试内容开始复习。她不仅天天学到后半夜三四点,还特意找了以前的专业课老师帮忙。老师看到王柬诺的复习内容,告诉她说复习的内容太深、太广了,还笑说这些知识拿去考研都足够了。
    在面试的当天,王柬诺带着久经“考”场的气势,以十足的信心参加了面试,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考入了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当了一名老师。面对新的工作和挑战,王柬诺说:“当老师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师德。所以,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用知识的魅力去征服学生,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我要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断地努力进步,坚定不移地迈向目标,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让更多的人明白,只有越努力才能越幸运。”

    上进稳重的“90后”:家电导购员孙静
    本报记者  王超
 
    孙静,1993年生人,典型的狮子座内向型女孩儿。她是我市某商场的小家电导购员,20岁的她已经工作3年了。她告诉记者,当时由于自己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中考失利没能考上高中。为了不给自己的父母增加经济负担,她初中毕业后决定不再继续念高中,直接出来找工作。
    孙静告诉记者,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以来,她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她比同龄人过早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她虽然没能读高中、考大学有点遗憾,但是,她并不后悔。她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不断学习和充电,先是考取了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现在正在考取成人高等教育的大专文凭。
    同事王女士非常喜欢孙静。她说,这丫头既有“90后”的时尚、洒脱,又有“70后”、“80后”的那种稳重。工作上从来不用人操心,认真负责不说,还乐于助人。平时话不多,可是,她卖起货来就像变了个人儿,小嘴比谁都能讲,而且讲得头头是道,有很多回头客。有的时候,一个月底薪加提成工资能开到四五千块钱。这个孩子很节俭也很顾家,她虽然步入社会早,但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人处事从来不让人担心。只要非工作时间,她耳朵里永远都是带着耳机听音乐,什么歌流行听什么;走路有时不爱看路,总是想着自己的事儿;平时除了工作,话不多,但只要说话字字句句都能说到“点儿”上,而且是用跳跃的思维给大家很意外的回答;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接受新生事物永远比别人快;她的穿衣风格很不固定,但无论什么风格,都是时尚的代表。

    自立自强的“90后”:创业的王铁楠
    本报记者 季式学

    如果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在自家开的养路公司轻松工作,收入不菲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一个是靠自己起早贪黑,每天为柴米油盐奔波忙碌,靠卖7元钱1碗的麻辣烫生活,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然而,1990年出生的阳光帅气大男孩王铁楠,却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答案——他没有在父亲的养路公司工作,而是选择开麻辣烫店,自己创业。
    王铁楠说:“我把开麻辣烫店的事儿告诉家人后,父亲当时就跟我说,家里不需要你赚什么钱,你只要有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就好。你放着好日子不过,为什么要开麻辣烫店起早贪黑受累呢?你把店兑出去,到日子收房租都比干这个强。当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一份稳定、不吃苦的工作,我很理解家人的心情。但是,我想如果在自己家公司干,我可能就会被别人冠上‘啃老族’的标签。我虽说是‘90后’,但好歹也二十好几的男人了,我有能力做我想做的事儿,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
    谈到自己创业的事儿,王铁楠感慨地说:“虽然我没有创业经验,但我总感觉什么东西都有第一次,自己慢慢地学会,把这些东西摸清楚了,就积累了经验。如果说赔了,我认为也赔不到哪去。创业初期一个人也挺难,刚接手这个房子的时候里面破破烂烂的。从11月10日到12月10日开业,我天天往建材市场跑,人家看我是小孩,穿得也挺好的,就开始漫天要价,装潢下来花了不少冤枉钱。后期,我还得出去联系力工、瓦工。为了装潢的质量和不打扰到左邻右舍的休息,我还得做好监工的工作,每天从早上天刚亮忙到天黑。我的店12月10日开业,开始店里没几个顾客光顾,我就靠印制名片在周边挨个地方发。麻辣烫这东西,女性大部分都喜欢吃,她们是我的主力客户,有时候遇见女的叫姐、叫阿姨。开始,我还觉得很尴尬,后来也就习惯了。干哪行儿就得吆喝哪行儿,既然做了,咱就得把它做好,哈下腰去做。在我的努力下,现在小店的生意还算不错。”

    靠谱的“90后”:时尚的广告设计师李贺
    本报记者  王超

    金黄色的头发,黑黑的眼睛,圆圆的脸蛋儿,时尚简约的穿着,这个23岁的金牛座“黄毛”丫头,是我市佳诚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的平面广告设计师李贺。
    2010年,李贺毕业于山东省滨州学院计算机专业,回到家乡就通过网络招聘找到了现在的工作,一干就是3年。在如今竞争这么激烈的社会上,能很顺利地就找到一份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李贺觉得很幸运。
    谈到自己的性格,李贺拿出手机点开她的“微信”让记者看其中一段文字:“手机不离身,爱听悲伤的歌;会突然伤心、生气,也会突然高兴;会安慰很多人,但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却没人安慰;会突然想到某句话,然后发表到‘微博’上希望别人能看到……”她说这个就像是专门写给她的一样。
    李贺说,凡是“娱乐”项目她都喜欢,尤其是上网淘宝、逛街、KTV唱歌,还有美食,她形容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她最擅长画画,尤其是素描和色彩。说到这里,她稍稍带着那么点儿小骄傲。她告诉记者,她想未来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或是工作室。现在很多人对我们“90后”有偏见,我会用实际行动和努力来证明我们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不堪一击、不学无术……
    “70后”李姐是李贺的主管,也是公司安排的悉心栽培李贺的人,算是李贺的师傅。李姐说:“我眼中的李贺是‘90后’中想问题相对较成熟的‘小孩儿’。她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对于客户的想法能深入理解,多数客户对她设计的内容都挺满意。有一些常有业务往来的客户和她都成为了朋友。有时因为设计思路有分歧,她会很执著地坚持着自己的立场,也有过因为工作问题和我‘叫板’的时候,但是我一般不批评她,她这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很可贵。她的社会责任感也很强,每次在街上遇到老弱病残乞讨的人,她都要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李贺给公司增添了活力,也使公司多了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90后’,这让我们这些‘青春不再’的人也年轻了许多。总之,她是个挺‘靠谱’的‘90后’。”

    敢于承担的“90后”:老成练达的历佐达
    本报记者  季式学

    都说“90后”是幸福的一代,他们衣食无忧,热衷网络,生活在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美好时代。可以说如今的“90后”享受着蜜罐子里的生活。然而,记者遇到的“90后”却与此大相径庭——1993年8月21日出生的历佐达身上,你根本找不到“90后”的影子,黝黑偏瘦的外表下,透露着更多的是“老成”。
    历佐达年幼时父母离异后就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在他上初中的时候,不幸再度降临到他头上——父亲患上了动脉硬化。为了补贴家用,他利用休息时间去工地做零工、街头发传单、饭店当服务生、浴池给人搓过澡,经常遭到冷遇。懂事儿的他对父亲只是报喜不报忧,所受的委屈只能一个人扛……别人的童年是在欢笑中度过的,他的童年更多的选择了承担……
    历佐达告诉记者,在他初中毕业那年,也曾面对人生的选择:是放弃学业、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还是坚持学业、实现梦想?因为他父亲没有读过高中,所以每当听到历佐达说出放弃学业的想法时,总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他要坚持学业。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没别的选择!历佐达通过自己的努力,于2009年顺利考上了市实验高中。在校学习期间,校领导得知其家庭情况,多次伸出援手。在大家的帮助下,他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
    2012年高考考场上,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历佐达强忍着泪水,答完了考卷。父亲走了,今后的路就得靠自己一个人走下去。录取通知书下来那天,他高兴得哭了: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却不知道能否踏进校园。高额的学费,让这个身无分文的“90后”彻底绝望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上哪儿筹集学费?在他最无助的时候,社会帮助了他。用历佐达的话来说,是社会救了他一条命,给了他重新“活”一回的机会。他获得了2012年我市“情系学子,爱心助学”7000元钱助学金。拿到助学金的那一刻,他兴奋得说不出话来,心里想着更多的是如何报答与感恩帮助他的好心人……
    历佐达由于还在学校学习,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他。他说,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现在就读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学习,一切很好。在学校还得了“全国一等”助学金,通过他自身的努力还获得了“2012-2013年学校优秀干部”荣誉称号。他非常感谢那些帮助过他的好心人,并表示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回家乡做贡献。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王超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