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扬鞭这五年

快马扬鞭这五年
——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纪实
齐 展

 

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培训会现场


国有企业党建已被列入交通运输事业重要工作内容


国道303线集阿(集安-阿尔山)公路辽源至白泉路面改造工程完成


正在施工建设中的伊开二期工程


龙源物流运输有限公司为云顶镇盼盼综合超市配送蔬菜


国道饶盖线(饶河-盖州)辽源至西丰段公路安全防护及绿化工程完成


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


伊开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


    伊开一期、伊开二期高速公路相继建设,促进形成贯穿东西、纵横南北的省际大通道,构建辽源交通发展大格局;建立遍布城际、城市、城乡客运网络,推动城乡道路交通一体化,实现运输惠民大作为;抓实党建工作,做到以党建促行政、以党建促经营、以党建促发展,做好党建大文章;转变交通事业发展方式,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各领域、各环节,促进事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大融合……
    五年来,辽源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可谓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尤其是近一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按照“大建设推动大发展、大运输改善大民生”总体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善作善成的劲头,把发展交通事业当己任,以实现运输惠民为目标,使交通运输各项事业在大发展、快发展的道路上,呈现快马扬鞭、昂首奋进、一往无前之势。


    公路建设加快,完善路网大格局

    公路建设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基础产业、重要工程,公路的长度联结着发展的速度。而高速公路建设无疑发挥着增强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通发展大动脉的重要作用。
    对此,我市把加强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打通对外通道、促进合作交流、实现省市路网对接的重要内容。
    全长15.881公里,总投资12.13亿元的伊通至开原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连昌至乌龙岭段是横跨吉林、辽宁两省的省际高速路。这条高速路现已建成通车,使辽源至沈阳的距离仅有199.5公里,行车不到两小时;距北京858公里,行车时间8个半小时;到达大连558公里,行车5个半小时。
    行程的缩短必将拉近空间的距离。伊开一期高速公路的建成对承接沈阳经济圈乃至南方发达地区经济要素转移,促进辽源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正在建设的伊开二期工程全长19.652公里,工程概算投资15.37亿元,2018年10月通车。这条高速公路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的路网项目,是我省“十二五”规划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首推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的样板项目、节能减排的试点项目,也是我市贯通沈阳经济区,拉动辽源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强市项目。
    这条高速路与已经通车的伊通至辽源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相连接,形成东南西北贯通的惠民项目,是继京哈、黑大、鹤大之后的又一省际通道。高速路建成后可以拉动辽源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也可以方便人们出行进京、入海,形成贯通东南西北的路网格局。
    “我们将站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助推创新转型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交通部门综合协调作用,在做好资金争取、质量监管、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基础上,更要联合县(区)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千方百计破解拆迁难题,全力为做好高速公路建设服务、为民生改善服务、为我市创新转型发展服务。”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说。
    据统计,伊开二期高速公路建成后,我市高速公路里程将达170.506公里,加之农村公路将达4408.414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为4934.847公里。


    运输能力增强,实现惠民大作为

    道路运输承载着人和物位移的活动过程,增强运输能力将促进劳动力转移、调整生产力布局,也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升客运运输能力正是实现运输惠民的重要举措。
    对此,市交通运输局不断完善客运线路,建立了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城际、城市、城乡和以乡(镇)为中心辐射村屯的镇村客运网络。营运线路达220条,扩展至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河北、山东、北京、天津8省市30个市县。全市518个建制村,“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3395个自然屯,“屯屯通”客车率达到88%。
    优化公交线网,提升通达能力。目前,全市公交线路49条,公交车辆380台。建设公交车辆停车场(暖库)6218平方米,候车亭405个、站牌131个,累计完成投资6304.6万元。完成辽源至白泉、辽源至渭津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投入公交车辆42台,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我市辽白一体化进程。
    投资70多万元设置8个公交站房,推进实施公交首末站。更新长途车辆96台、新能源车辆90台,实现长途车通达线路92条。将49路延伸至盛世花园三期的八号楼,便利盛世花园八号楼附近居民出行;将33路延伸至兴合小区,缓解了兴合小区居民出行难问题;将6路部分车次延伸至建新六组,填补建新至建新六组路段公交车运营空白区……目前,延伸公交线路15条,切实做到百姓居住到哪里,经济发展到哪里,公交车辆就出现到哪里,打通百姓出行“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百姓送49面锦旗对公交延伸线路表示感谢。
    规范市场秩序,净化运输环境。市区更新4个批次703台出租车,保持1201台总量不变。查处非法营运车辆1599台次,查处异地运营车辆322台次。加大“爱心车队”整治力度,根除多年来影响行业发展和稳定的顽疾和毒瘤。
    加强公路养护,保证顺畅通行。完成集阿线、饶盖线、烟辽线等三条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养护里程64.565公里。
    全长97公里,其中,辽源境内41公里、投资11亿元的辽长铁路现已建成通车,这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放大经济效益都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行业环境平稳,保证交通大安全

    “安全是稳定的基础、是发展的动力、是和谐的源泉。交通运输安全更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进程、事关党和政府的声誉。我们要将安全生产时时放在心里、牢牢抓在手上、实实落在细处,保证行业环境稳定、促进交通持续安全。”不论系统大会,还是机关小会,不论是安全生产专题部署会,还是信访维稳调度会,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都时刻提醒大家。
    正是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高程度重视下、高标准要求下、高频率督查下,事故发生起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1%,死亡事故减少50%,伤人事故减少38.9%,受伤人数减少44.4%,车辆刮碰减少19.6%。尤其是在春节、“五一”“ 十一”、全国“两会”、党代会等重点时段,我市交通运输都实现安全和信访维稳零事故、零维稳。
    抓安全生产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更不是靠“坐山喊”,而是要动真格、敢碰硬。对此,市交通运输局将抓安全、抓稳定常态化、制度化、细致化。
    通过抓基础工作、抓责任落实、抓隐患整治、抓薄弱环节等,做到部署到位、督办督查到位、隐患摸排到位、整改整治到位。
    明确一岗双责,实现主体责任落实到位、风险防护到位、信息掌控到位、整风肃纪到位,确保我市道路运输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连续6年在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中获部门一等奖。
    一年来,召开8次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专题会议,参会人员有机关全体人员、基层单位班子成员、安全生产具体负责人员,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强化红线意识,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时刻保持警醒状态,认真补齐自身“短板”,做到将安全生产摆在工作重要位置,实现常抓不懈、常查不懈、常改不懈、常治不懈。
    全年坚持分期分批对国有企业中层干部、长途司机、公交司机进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从省安监局、市安监局等部门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客运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交通事故防范意识。目前,培训18600人次。
    市交通运输局也将信访维稳纳入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按照不躲避、不砌墙、不激化矛盾、不忽视小问题的原则,认真对待信访人员和处理信访案件。
    主要领导带头接访,做到耐心细致了解情况、不厌其烦讲解政策、有理有据给予答复。对于以往因修建铁路、高速公路遗留下来的历史信访问题不逃避、不推脱,只要是符合规定、合情合理的诉求,尽量予以满足;而不符合规定的无理访,坚决予以打击,实现畅通诉求渠道、满足合理要求、维护群众利益的目标。
    成功劝返15名残疾人上访进京事件;解决150名出租车经营权归属问题;稳妥实施200台出租车旧车下线和新车上线工作;成功打击“爱心车队”,根除多年来影响行业发展和稳定的顽疾和毒瘤,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创了成功整治残疾人非法运营的先河。


    服务举措着实,促进质量大提升

    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实现交通富民、运输惠民是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的根本目标。对此,市交通运输局不断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工夫,一项项着实举措将服务民生行为落在实处,做到百姓心坎儿上。
    完成全长16.51公里,总投资900余万元的国道饶盖线(饶河—盖州)辽西段公路安全防护及绿化工程建设,新植白榆绿篱、榆叶梅绿篱、三角枫绿篱20.5万株。
    对国道303线集阿(集安—阿尔山)公路辽源至白泉路面进行养护改造。该工程路线全长4.127公里,投资1559万元,工程竣工后将进一步推进辽白一体化进程,也将对公路沿线及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建成投入使用开发区客运站、站前客运站和仙城客运站,在全省成为首个拥有三家客运站的地区,形成互联互动的交通客运枢纽。并完成开发区客运站停车场硬覆盖项目,铺沥青路面近3万平方米,为客运站营造了安全有序的运营环境,结束了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大力发展客运辅助产业物流产业,通过创建“互联网+道路运输+特色产品”产业链和“互联网+运输+蔬菜基地+农产品仓储”物流发展模式,解决客运市场逐渐萎缩和农村乡(镇)蔬菜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适应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
    开通东北袜业园、中德产业园等企业公交专线,为企业员工提供便利出行环境。同时,还为职教园区提供“定制服务”:在辽丰一级公路职教园区路口两侧双向行车道均施划震荡减速标线,使过往车辆经过该路口时减速慢行,确保师生安全;设置3对6块警告标志,包括路口标志、学校标志、事故易发路段标志,对过往行人起到提醒、警示作用;将6路公交车南环线路延伸至职教园区,并在园区内增设5个站点,同时投放8辆新能源车辆环线运营。
    通过设置人工售票服务系统、自助售取票机、咨询服务台、宣传栏、旅客候车区等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网上订送票、现场售票及出游旅行等便民服务种类,让学生不出校区即可买到所乘班车客票,自行选择客运出行方式。还设置了一键报警系统、开通公交掌上e出行软件、推广一卡通、办理老年卡、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客运服务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
    以创建星级收费站为契机,筹资34.94万元对友谊、辽营和辽丰三家收费站的站区站貌、办公环境、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保证过往车辆安全、顺畅;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为司乘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打造优秀业绩、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的星级收费站。


    基层组织夯实,做好党建大文章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党建工作。因为党建是抓思想、抓灵魂的工作,只有将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才能更好地实现以党建促行政、以党建促经营、以党建促发展,这才是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局工作重点,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结合“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向乔双同志学习”“评选最美辽源交通人”等活动。
    尤其严格要求公交公司、龙源运输有限公司和客运总站三家国有企业认真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选动作,保证党建工作开展有方向、进展有特色、落实有举措、结果有成效。
    通过“创建诚信优质服务示范企业”“主题文化车厢创建”“雷锋车队志愿服务”“我是党员,我先行”“我为城市添光彩,树立公交新形象”等主题活动,培养和孕育了大批优秀的党员先锋模范,打造了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典型模范好的基层党组织。
    吉D11928班车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先进包车组;赵敬刚同志被交通部授予全国“爱岗敬业驾驶员楷模”荣誉称号;6名驾驶员被省道路运输协会评为“十佳驾驶员”,49台班车被评为省级星级班车,3名员工被评为“辽源好人”。
    打造“孝”“德”文化、和谐文化、教育文化、车厢文化和安全文化,引导员工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通过设置“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班车”“工人先锋号班车”“雷锋志愿服务班车”“弘扬传统文化班车”等主题示范班车,并在全市率先成立出租车“非公党支部”,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提高职业道德。
    设置驾驶员“亲情文化墙”,以展示驾驶员家庭生活为背景,用亲情提示驾驶员谨慎驾驶、安全行车、平安回家等主题理念,感召驾驶员的责任心和归属感。
    按照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在龙源公司和公交公司总经理兼任党委书记、客运总站设立了站长和党总支书记,从组织结构上解决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
    开设微课堂,利用手机微信、QQ等平台,适时推送党的政策理论摘编、党建工作信息、党建基础知识、党建活动最新动态等。创建微阵地,以各支部、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保证党员可以随到随学。设立“微心愿”征集栏,对其提供相应志愿服务,帮助群众圆梦。
    一项项活动的开展,使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可圈可点;使机关党员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强化,服务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廉洁自律能力提升;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企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绿色理念根植,推动发展大融合

    “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是一项长期工程,而保护自然环境更是民之所生、民之所依、民之所倚、民之所向的民心工程。今后,我们既要为经济社会建设架桥铺路,还要为子孙后代成长守得住‘绿水青山’,更要为未来发展营造‘碧水蓝天’,这才是真正实现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发展利民的民生情怀。”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在全年工作大会上明确指出。
    对此,投资6000多万元,先后购进73台低排放清洁能源车辆和17台纯电动车辆。投资460万元帮助完善17台新能源车辆的配套工程设施,建立充电桩,顺利推行新能源车辆的使用。投资2000万元建成公交枢纽站,包括加油站、加气站、车辆检测线、办公楼、车库、维修车间等,建设面积1.1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
    协调200万元资金,新建消防安全系统和改造供热系统,在公交公司内部建成1000立方米的储水池,成立了微型消防站,铺设消防管路1500多米,解决了公交公司没有消防设施的历史问题。投资16.7万元把原有老旧不堪的燃煤供热锅炉换成绿色、环保的燃气锅炉,并投资23万元铺设燃气管道。
    筹资20余万元在我市南出口的公路沿线两侧建设18个垃圾清理回收箱。彻底解决环城路“脏、乱、差”问题,使我市城市南出口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观,成为“靓丽出口”。
    全力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对超标营运车辆进行整改。目前,报废34台公交营运车辆,停运整改60余台次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对32台车辆的发动机、喷油泵、喷油嘴等部件进行不同程度的维修和更换,还投入两万余元对23台下线车辆强制使用燃油添加剂,进而降低排放污染。
    加强伊开一期、伊开二期工程建设的环保和水保工作,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做好环境保护,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做好水土保持。
    料场、沥青拌和站、砼搅拌站、材料加工场等作业场地都远离饮用水源地、水井、河、渠、池塘等地表水体。桥梁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渣)做好临时防护,及时回填并夯实,严禁随挖随弃或沿路、河、沟随意倾倒。施工便道尽量使用原有道路,新修便道尽量少占耕地、少砍伐树木、少破坏植被,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取土场防治区做到施工剥离表土、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挡、排水等防护措施,取土分层进行,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恢复植被或复垦,切实做到了“以最小的生态代价发展交通运输事业”。
    “未来五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推动发展为己任,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勤政务实为保证,以创新举措为驱动,全力绘就交通运输事业未来发展蓝图,积极构建综合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效率交通和为民交通。”提到交通运输事业未来的发展,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信心百倍、豪情满怀。

    本版图片由市交通运输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