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领传承 晚晴霞更浓

大爱领传承 晚晴霞更浓
——龙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掠影

 

    在龙山区,活跃着这么一群德高望重的老者。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教育经验、有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品格风范、有着为我市改革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光荣回忆。现在,他们虽然从工作一线岗位退下来了,但仍然心系青少年教育事业、心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们发挥优势,深入校园、社区,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他们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关心和指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他们,就是龙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同志们。


    关工委有位“大诗人”

    在东吉社区关工委,有位在全国、全省、全市闻名遐迩的“大诗人”——在辽源日报社退休的高级编辑赖长虹。
    2016年9月,赖长虹和关工委的同志们通过东吉社区关工委老体协微信群,发起了“庆国庆、贺重阳、老少共筑中国梦”诗歌创作大赛活动,他主动承担大赛组稿、编辑、制作格图工作,用勤勤恳恳的工作,感动组织、感动社会、感动身边的同志。他还策划组织了“传统文化进校园、老少共炫民族风”多寿路小学专场文艺演出,把关心下一代教育分解细化到传统文化节目之中,使多寿路小学的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普及教育。
    今年3月“学雷锋活动月”期间,他认真备课,先后两次为多寿路小学五年级师生和家长进行现场诗歌创作指导、点评、主题课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被多寿路小学聘为诗歌教育专题辅导员。
    今年4月,清明节前夕,他和关工委同志发起组织“网络诗歌赛、缅怀先烈,五老诉衷情、不忘初心”清明祭奠革命先烈诗歌赛。这次活动开启了全市诗歌创作“承传统、接地气、扬正气、树新风”的先河,社区内外广大党员、五老同志、关工委微信群的群友们踊跃参加,对关工委如何创新、务实工作作出了有益尝试。
    5月30日,端午节晚上,他和关工委同志一起组织“东吉社区关工委网上端午节联欢晚会”,亲自创作诗歌为晚会开场,做社区五老和社区百姓的快乐使者。
    赖长虹在日常的关工委工作中,尽职尽责,晚睡早起,努力为大家服务,关工委的每一次活动,他都想在前、做在先,利用自己的才华,扩大关工委工作的社会影响,把工作踏踏实实做到实处。


    我是党员,就该尽责

    谢永春,男,194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休后因工作需要,他被邀请到龙山区长寿社区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践行自己常说的一句话:“我是党员,就该尽责。”
    肯于实干,以创新引领工作。工作中他善于思考、谋划、借鉴他人经验,也十分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积极开展服务青少年立德树人等各项工作,突出体现在“两抓、一带”上:
    抓“五老”队伍建设。通过参加社区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召开庆祝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开展“九九重阳话人生”活动,制作《长寿关工人、奋力在前行》专题片,以及评优评先等办法,使“五老”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激发出大家做好关工委工作的热情。
    抓青少年教育。为保证工作有序开展,他在年初根据开展党史、国史、法制教育等内容,制定出年度工作预安排。各小组按此预安排拿出小组工作计划,并与两个教育基地:多寿北校、蓝天幼儿园进行工作对接,做到双方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心中有数、统盘安排。
    带头参与各小组活动,带头写、带头讲。为小学生讲党史、红军长征故事,为孩子家长讲《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把准爱的方向》内容。
    善于协调,用诚心感动他人。去年,他到社区不久,与相关同志对特困生逐户家访。了解情况后,在家讲给三个女儿听、同学聚餐时讲给同学听、在青工站全体会议上讲给大家听,又先后几次去华山医院讲给领导听,仅20天时间,人人捐款,共募资5455元、衣物130余件,加上征得任桂梅爱心工作室的帮助,去秋今春为8名特困生助资12300元、衣物70余件。
    严于律己,在规矩面前不能“特例”。鉴于他的工作业绩和贡献,去年,社区党委领导几次要给予他一定的补助,而他却说:“十分感谢,有规定,我可领;没有规定,我坚决不要。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老干部也不能特例。”对于助学募集来的资金,他实行钱账分离、专人专管、上墙公布,他自己既不管钱,也不管账,充分发挥领导监督的作用。年终大会报告使用情况,切实做到公开透明。


    关工委里的“道德教育专家”

    郭庆国退休前,是市政府副秘书长。退休后,来到东吉社区关工委,“官衔”依旧——秘书长。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老郭身体力行。他和孩子一起重温《雷锋日记》,鼓励孩子们从小做立志好学、诚信、节俭式的好少年,是名副其实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专家。从年初至今,老郭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先后作道德品质教育报告7次之多。在多寿路小学、谦宁街小学、秋实学堂、关工委活动室,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为孩子们作“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好少年”励志专题教育报告。 
    在关工委开展的“庆国庆、贺重阳,老少共筑中国梦”进社区、进校园诗歌创作大赛活动中,为活动筹集资金,确保了活动顺利开展。参与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老少共炫民族风”多寿路小学文艺专场演出的各项筹备工作,为活动添彩。组织五老书法家与谦宁街小学师生开展“翰墨飘香迎新春、共书春联送祝福”活动,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老郭倾心社区关工委工作,有会必到、有活动必参加,带动五老同志们关心、关注、支持关工委工作。今年3月,《中国火炬》第三期以《雷锋精神在龙山脚下绽放》为题,报道了郭庆国同志的先进事迹。


    一枝一叶总关情

    李淑梅同志今年70岁,现任龙山区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员。退休时,她选择了没有报酬、只有奉献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一干就是17年。17年来,她遵循“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的余热,她多次被评为市、区“五老”先进工作者。
    她在担任常务副主任期间,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读书活动。这项活动紧扣时代脉搏,每年一本书、一年一个主题,先后阅读了《英雄中国》《共产党好》《中华美德》等十几本好书,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引领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和同志们从少年儿童养成教育入手,开展了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形式新颖、贴近生活、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争做‘五好小少年’”“雷锋精神代代传”“听党话、跟党走,做‘三爱’好少年”“老少共筑中国梦”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实现中国梦的理想教育。
    今年2月,李淑梅被区关工委聘为“五老”宣讲员。在调查中,她发现仍有部分青少年对学习雷锋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于是,她结合孩子身边的事,以“雷锋精神伴我成长”为题,向孩子们讲述了雷锋的苦难童年,以及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使孩子们更加了解雷锋、走进雷锋、学习雷锋,努力把雷锋精神溶化在自己的言行中,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截至6月末,她先后为两乡和市区部分小学宣讲9场,受到师生的欢迎。
    她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充满了青春活力。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我倍感欣慰。选择了甘于奉献的关工委工作,我无怨无悔。”


    终生不改园丁情

    孙凤云同志曾是一实验小学校长。退休后,曾先后任东吉社区关工委主任、市公安局见义勇为团队负责人、市老体协副秘书长、市一实验小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15年来,她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关爱青少年成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曾获省、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
    孙凤云同志退休后忘我地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在她任一实验小学关工委主任以来,经常走家串户,摸底调查。每逢年节,她设法联系相关部门和企业商家,筹措资金,为留守、特困儿童购买礼品、文具,举办联谊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她组织了一支自愿者队伍,经过近几年的学习实践,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团队精神增强了,队员的正义感、使命感增强了。去年,她带领爱心团队为山湾村留守儿童捐款、买大衣、买礼品,送去新年的祝福。在3月份“学雷锋活动月”中,她号召团队成员捐衣物、文具,邮寄给偏僻穷困边远山区中小学的学生们。
    孙凤云同志连续3年组织武术爱好者30余人,多次到一实验小学教授太极响扇,在全校近500人中普及了这项活动,现在太极响扇已成为一实验小学传统体育项目。
    2015年,在“老少共筑中国梦”活动中,她组织十几名退休“五老”来到学校,和师生们一起展示“中华功夫扇”——精忠报国,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的好评。
    孙凤云同志结合少年儿童的特点,举办了“小学生有奖知识竞赛”和“元宵节有奖灯谜竞猜”等活动,广大青少年踊跃参加,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及人文理论知识的熏陶……春节前夕,她配合少先队带领部分师生协同见义勇为办公室走访慰问了我市的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尹维东、郭俊岐。
    “下一代是祖国的花朵,一切为了花朵的绽放”是她坚定不移的工作原则。


    桑榆晚霞吐芳菲
    ——龙山区“五老”群体发展纪实

    在钟灵毓秀的龙山脚下,活跃着一支关爱后代、甘愿奉献,不求索取、默默耕耘的队伍,这就是龙山区“五老”志愿者群体——一支用大爱吐露芳菲,用真情滋养新苗的队伍。
    多年来,龙山区关工委组织延伸至网格、村屯、学校,“五老”队伍发展到4182人。任桂梅被评为全国关工委先进个人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中国好人”;迟东岩、李淑杰、巢景云、赵文斌等分别被评为“吉林好人”“辽源好人”;2016年,龙山区关工委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争做好习惯之星”主题教育活动收效明显。每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走访参观爱国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视剧,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讲革命故事。每年有100名“龙山好少年”受到表彰。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常态运行。“五老群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优势,广泛开展学雷锋宣讲活动。区退休老教师李淑梅、董桂英、盖克、侯丽利等,坚持多年向青少年宣讲雷锋事迹,宣传雷锋的时代精神,青少年亲切地叫她们“雷锋奶奶”。
    “进校门、进家门、进监门”普法帮教模式全面推广。坚持20载普法帮教,痴心挽救浪子回头的全国关工委先进个人李淑杰是全区普法帮教的“排头兵”。20年来,她多少次进校门、家门和监门开展普法宣传,多少人在她感召下迷途知返。在李淑杰带领下,全区的帮教普法走到了全省前列,越来越多的“五老”也加入这支普法大军。
    回顾龙山“五老”群体发展,不仅形成了工作品牌和社会知名度,而且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莫道桑榆老,尚能吐芳菲”的生动内涵。目前,全区17个社区都由“一号五老”发起并成立各具特色的关工委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社区一个品牌工作局面。
    北寿社区“任桂梅爱心工作室”是由“五老”任桂梅和几位老同志志愿发起成立的关爱服务青少年的“爱心组织”。队员每人每月自愿捐出50元,作为帮困助学基金。3年来,工作室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声誉。目前,吸引会员300余名,年纪大的80多岁,最小的8岁,现筹集善款60万余元,长期跟踪资助的特困学生已经达到83名。2015年,中央巡视组对任桂梅工作室给予“全国关工委都要向你们这样学习”的高度评价。
    69岁光荣入党的东艺社区常务副主任巢景云。这些年她坚守信念,编织大爱,对关工委工作满腔热情,在社区成立“爱心驿站”。青少年给予她“爱心奶奶”“阳光奶奶”多个荣誉头衔。
    63岁的康宁社区关工委“领头人”赵文彬,她为青少年办实事有干劲,为青少年解难事有韧劲,为青少年办好事有实劲。她为社区的青少年建立“爱心家园”,带领青少年一同到农村蔬菜种植基地体验劳动,还协调社会爱心力量成立“爱洒校园,助学圆梦”志愿者团队。
    新兴社区王淑珍放弃去北京与儿女团聚,放弃北京的高额待遇,一心留在辽源为社区关工委尽心尽力。她为社区青少年组建“蒲公英爱心工作站”,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蒲公英奶奶”。
    福镇社区迟东岩以校外实践养成活动为重点,成立了“校外教育工作室”。
    向阳社区李淑杰以普法帮教工作为方向,成立了“三进门”关爱工作室。
    东吉社区宋俊萍广泛发动有社会影响力的“五老”,成立了“火炬传递”工作站。
    福阳社区陈伟以青少年圆梦、追梦为主要内容,成立了“圆梦三点半小课堂”。
    南康社区李广义以参与网格服务管理为渠道,成立了“网格化”工作站;
    新兴社区王淑珍通过艺术熏陶教育为手段,成立了“蒲公英爱心工作站”;
    盛世社区姜桂芝以老少牵手、同步走为形式,成立了“芯蕊相印工作站”;
    长寿社区谢永春以服务青少年为方向,成立了“青工站”;
    东吉社区毕文林以幼儿教育为主题,成立了“蓓蕾工作室”;
    西宁社区任桂芬以四叶草爱心团队为依托,成立了“四叶草关爱工作室”。
    这些创品牌项目,凝聚和带动了一大批“五老”人员,为发挥余热、关爱青少年搭建了有效平台,有效地激发了广大“五老”的工作热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龙山“五老”群体将继续怀揣着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本着“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继续一往无前地走在关爱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的道路上。

    本版稿件、图片由中共龙山区委宣传部
    龙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