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探“老营”
金秋探“老营”
本报记者 刘鹰 摄影报道
800亩黑果花楸种植园年产720万元收益,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土地种植结构调整的力量。
农业产业经营为村里村外的农民提供了长期就业岗位。
8月15日,金秋时节,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漫山遍野的黑果花楸果实红彤彤的,乌黑厚肥的黑木耳正值采摘季,即将进入孢子产粉期的灵芝清香扑鼻,处处焕发出农业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映衬着老营村村头对联“奋发志强虔诚老营人、厚德载物锦绣北川地”的撰述。
从2015年老营村村书记白晨宇将第一棵来自远方、精挑细选的黑果花楸幼苗植入林间,“稳产业、调结构、保质量、争效益”的思路就在全村村民心中萌芽。随着村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逐步推进,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春风催发了黑木耳、灵芝、电子商务等一系列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生产有基地、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的基本框架,呈现出领域拓宽、水平提高、进程加快、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势头。
目前,全村有100余名村民实现了不出村就业,有50户村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20户贫困村民从种植黑果花楸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