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面前,让“突如其来”变成“有备而战”

防汛面前,让“突如其来”变成“有备而战”
本报记者 汪琳

 

    日前,吉林省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我省多个城市地区迎来强降雨天气,防汛能力面临巨大考验。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雨情、防止突发险情发生,7月14日,我市召开防汛抗旱暨防灾减灾专题会议,及时部署防汛工作和应对措施,提前打好汛情灾情“预防针”。而防汛减灾面前,不止于此,还要“严防死守”,以丈尺之功备寸厘之虞,才能面对“突如其来”时做到有备无患。
    很多时候,“突如其来”成为一些地区在应对汛情处于失控状态下的常用借口。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是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缺少常态化应对机制和适宜措施的失职与失责。为了不重蹈他人覆辙,更好地履行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应精准把握汛情发生规律,提早设定、提前谋划,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掌握和运用防汛抗灾的主动权。
    有人说:“防汛面前无看客。”只有人人参与防汛,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将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在防汛攻坚战中占得先机,打赢这一仗。尤其是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作好表率,将“两学一做”要求贯穿于防汛抗灾工作中,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掌握防汛抗灾主动权,还必须精准掌握汛情,不仅要了解整体情况,还需熟知具体细节,掌握静态历史,也要了解即时动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精准研判雨情、水情,发挥“智慧城市”作用,及时、科学地开展防汛抗灾工作。同时,要配备精干的防汛兵力和充足的物资储备,确保出现险情时工作人员精确到位、处置措施精准到位、救援物资及时到位;将近年来在交通、装备、材料等各领域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应用其中,提高防汛工作的硬实力。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变化莫测的汛情、雨情,学会“察言观色”、提前作足功课,以不变应万变,方可闻“汛”而动、全力应战,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