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绿色消费——“光盘行动”做好“接力”
倡导绿色消费——“光盘行动”做好“接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古诗道出了农民收获粮食的艰辛与不容易。自2013年全国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以来,很多市民对于“舌尖上的浪费”有了更多的自律和很大的改善。时至今日,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仍是需要遵守的古老美德之一。而“光盘行动”就是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因此“光盘行动”曾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并且一度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当时,在一些饭店、餐馆里经常会看到“厉行节约,不剩饭菜”“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等一些提示性标语,很多人一改过去的点菜方式,尽可能地做到恰到好处,点多了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带走。
但是,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曾经如火如荼开展的“光盘行动”,现如今却难觅踪迹,媒体关于“光盘行动”的呼吁与倡议少了、餐厅“光盘行动”的提醒标识不见了,也很难再见亲朋好友在微信朋友圈晒“光盘”的照片了。一些饭店、餐厅扔掉的剩饭菜也越来越多,逢节假日更甚。因此,如何才能让“绿色消费”不半途而废,让“光盘行动”继续“接力”,成为各界环保人士的新话题。
自助餐“光盘”遇冷,浪费又抬头
自从“光盘行动”提出以来,人们心里多多少少有了“光盘”的意识。 但近一年来,自助餐存在浪费现象又有了“抬头”之迹。 的确,自助餐就不存在“打包”了,但自助餐比点菜更需要节约,也更考验消费者的素质。尽管餐厅内有“勤拿少取、避免浪费”的提示,但还是有不少就餐者每次都拿很多食物,最后吃不掉,只能剩下。
在市区一自助餐厅工作的小李说:“自助餐中午47元一位,一盘虾成本就得20多块钱。之前有一位客人一下子拿了三盘,结果还剩下了,浪费了不少。肉就更不用说了,有些客人一拿就是六、七盘,关键还吃不了,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顾客,确实无奈,但是又不好说什么。更让我烦心的是不少消费者怕浪费挨罚,于是将吃不掉的食物也倒进涮锅内,或是放在食物残渣下面。自助餐的浪费现象体现在拿到盘子里,却吃不完剩在那里,最后服务员收拾时只能倒掉,我们都觉得可惜。”不过小李也表示,以自己从事自助餐行业几年的经验来看,随着媒体的宣传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加自助餐厅的宣传等,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接受厉行节约、减少浪费的“光盘”理念。食材是无限量供应,但温馨提示顾客勤拿少取,吃多少拿多少。只是现在这种理念,对于很多顾客来说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很多顾客在“光盘行动”很火热的时候,对于节俭也很有热情,浪费情况逐渐减少,但如今自助餐厅内的浪费现象却又开始增多了。
而说到浪费的原因,该自助餐厅的一位女士说,第一是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就餐后还有其他活动,对于自助餐是“快吃快走”;另一方面,与消费者的心理有关。一些人认为花了钱,拿多拿少是他们的事儿,拿少了就亏本了。要拒绝浪费就需要餐馆、食客以及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让反对浪费的声音越来越声势浩大,让浪费行为无力抬头,在潜移默化中消除。
个别服务员不知“光盘行动”是什么?
前些年,为了配合“光盘行动”,不少餐饮企业都曾贴出广告标语,或推出过“小份菜”,可如今这些当初曾被人寄予厚望的“光盘”措施似乎很难见到,而且很多新餐馆里的人都明确表示,自己压根不知道“光盘行动”。
在本市多家餐饮店中,记者发现曾经到处都是“光盘行动”提示牌已经很少出现在餐饮场所了。而在六条的一家餐饮店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厅里的3桌客人在吃饭,有一桌客人离去,并主动将剩菜“打包”带走。而其他两桌,有一桌六人聚餐的,菜吃了只有一半客人就离去,而另一桌没吃几口的酱骨头在客人买单后直接被服务员扔到了垃圾桶里,全程服务员也没提“打包”的事儿,据了解,该餐馆还设置了“最低消费”标准,客人请客时为了订包间,不得不按最低消费标准点菜,结果根本吃不了。而当记者提起“光盘行动”,该饭店服务员一脸茫然,表示并没有听过。而在附近另一家饭店,记者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关于“光盘行动”的提示标语,也没有“小份菜”之说。
不过,据饭店的管理人员讲,对餐馆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和做法,餐馆其实也有自己的难处,开餐馆是以盈利为目的,如果一味主打“小份菜”,那餐馆的销售、利润势必要大打折扣,作为经营者来说,自然不愿意。而且“小份菜”到底怎样配菜并无具体的标准,这就给餐馆带来了难题,如果全凭配菜工自己掌握,很可能出现原材料配多、配少的情况,配多了会增加成本、影响利润,配少了则可能被顾客投诉,餐馆显然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关于饭店没有“光盘行动”的标语,很多负责人表示,有的时间一长不提醒就忘了,有的则是刚开店不久没听过。
如果餐饮店都在入口处设置文明用餐标牌,在餐厅内悬挂文明用餐宣传标志,并且随处可见用餐礼仪和微笑服务。那么也就会在不经意间提醒餐饮企业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文明餐桌行动,才能营造“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良好社会风气。
宴请浪费多,打包成稀罕事
“这几年人们在餐桌行为方面确实做了改善,吃不完的饭菜大多‘打包’。”走访中,多家酒店、餐馆的工作人员纷纷这样表示。然而,“舌尖上的浪费”并未被根治,各种小长假是人们聚会访友、出席宴请的高峰期,记者发现,不少人又将“光盘行动”抛之脑后,越是大型聚会、豪华宴请,“打包”就越是罕见。
在个人掏腰包的婚宴、商务宴请等场合中,“盛宴”变“剩宴”的现象屡见不鲜。刚办了满月宴的陈先生提起这事儿也很头疼,他说:“发短信通知了都说能来,就按能来的准备了,结果很多人临时有事儿又来不了了,包桌订了又退不了。只能是每个房间坐几个,按照一个房间十个人准备的,只坐了三、四个人,你说能不浪费吗?”而参加婚宴的一位女士说:“这是人家宴请,咱肯定不好意思‘打包’啊!而作为主人来说,宴请的当天,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宾朋,还有一堆东西要拿,自然也就顾不上剩菜‘打包’。”对于这种情况专门做宴席的厨师黄师傅告诉记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酒席上的菜吃不完的话,除了一些基本没人夹过的菜会被“打包”,吃了一半菜的很少被带走。普通的宴席价格在500元钱左右一桌,如果是800元钱的套餐就很丰盛了,很多人注重实惠,所以菜量会很大,浪费不可避免,吃不完的菜基本上都是倒掉。黄师傅觉得,虽然现在生活富了、腰包鼓了,适当吃好一点儿,提高一下消费水平,都可以理解,但这绝不能成为丢掉勤俭节约的理由,“光盘行动”应该在各个饭店好好的宣传宣传。希望各酒店或承接宴会的机构,尽量在宴会中使用公筷,并引导人们树立使用公筷的观念,确保菜品的卫生,提倡剩菜“打包”,也希望消费者能够合理消费,不要奢侈浪费。
新现象——大排档成节约“盲区”
在炎热的夏季,约上三两好友,喝点儿啤酒、吃些烧烤,成为不少市民周末夏夜的选择。大排档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食客,特别是深受年轻人欢迎。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光盘行动”很多时候都集中在了饭店,在一些夜市大排档、路边摊,类似的宣传还有自觉行动效果就打了折扣,造成不少浪费。
在一家大排档里记者发现,在这吃饭的很少有人“打包”,因为大排档的饭菜价低、量大,一般很多食客都在用餐后直接离去,哪怕桌子上还剩下了半桌子菜,每次有食客离开,服务员都会拉着大桶来收桌。一位服务员说:“人们工作一天,最后一顿饭吃得最放松,而为了能多吃几样点得也多,几个人边吃边聊再加上喝酒,实际上吃不下什么,用这半米高的大塑料桶装剩菜,每天都得倒六七桶,我们现在结账时都主动提供打包盒,希望食客把剩菜、剩饭‘打包’带走。”据了解,一般在大排档吃饭的基本都是在傍晚或夜里,也并没有“打包”的习惯,并且在此就餐的食客主要有两类人群:一部分是和朋友同事喝酒聊天,另一部分是吃完正餐还想吃点儿夜宵的,基本上吃得都并不太多。经常吃大排档的陈先生说:“一般我来这就是喝酒、唠嗑,因为大排档开得时间就是晚上,晚饭都吃过了,再加上喝酒,谁都吃不下去啥了,但也不能不点菜,几乎都会剩点儿,而且一般都不会在大排档‘打包’,因为吃完大排档回家基本就睡觉了。”转悠一圈记者发现,基本所有的大排档的摊点上都没有提醒不要浪费的提示牌,店家对潜在的浪费也是见怪不怪,很多大排档的服务员都是很快速地将剩菜、剩饭倒进泔水桶,迎接新一轮的消费。
其实,无论是大饭店还是小排档,都应该倡导节约意识,理性点餐,吃不了的饭菜尽量“打包”,而用餐地点也应该悬挂明显的节约标语,服务人员主动引导合理消费。
“光盘行动”回潮现象引热议
正所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前几年“光盘行动”,掀起了一股餐桌新风,收获的成效有目共睹。但近日,餐桌上的浪费现象频频有回潮的迹象,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网友(zyyzz10)说:“光盘行动”弘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值得大力倡导和践行。不过也要意识到,人情观念、面子思维作为“绿色生活”的拦路石,具有顽固性,“舌尖上的浪费”略有回潮也在情理之中。
网友(半城烟沙)说:这只是一场“行动”,温馨提醒遍及大街小巷,商家主动蹭热点,网友积极秀“光盘”,形成了席卷线上、线下的“爆款”活动。然而活动不可能一直爆红,时间一长难免冷却降温,回归生活常态。
网友(微光99)说:种种回潮迹象并不代表社会文明发生了退步,只能说明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存在着艰巨性和反复性的特征。“光盘行动”其中既涉及个人,又包括餐饮企业,所以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新问题、新现象,不能采取简单粗暴地“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应该多管齐下、共同施策。
网友(行走的面包)说:对于“吃一半扔一半”现象,应当继续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反对浪费粮食的观念深入人心,部分食堂或可改变“任取”的供餐模式,代之以定食或套餐的模式,杜绝出现“少花钱、不花钱的粮食就可以肆意浪费”的心理。
网友(ak511)说:无论有没有“光盘行动”,我们都应该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经过30年改革开放,虽然我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本不具备浪费资本。
网友(太阳草)说:据说周总理就有每次吃完饭后,用开水涮一下碗再喝掉的习惯,我们今天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光盘”呢?这种意识不能说忘就忘了,它需要我们每个人记在心里,落实在生活中。
绿色消费要坚持常态化
节俭是一盏灯,只要灯光亮一些,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而拨亮这盏灯,需要身在其中的每个人的努力。“光盘行动”在国内掀起一股厉行节约的热潮,获得众多消费者和餐馆的有力响应。“半份菜”、提供免费打包盒等措施应运而生,助推了消费者践行节俭精神,抵制浪费的风气蔚为大观。但近些年“光盘行动”渐渐被淡化,“舌尖上的浪费”又再次回潮。而要让崇尚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一直持续下去,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光盘行动”深入人心,让绿色消费成为生活习惯。
就当下来说,当记者询问关于“光盘行动”的一些问题时,得到的很多回复是“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现在早没了”。回答中暗含着“光盘行动”只是一时之风,还有些人并不知道“光盘行动”,可见“光盘行动”并没有在民众心里持续火热,这种节约的传统、精神以及责任感也并没有完全常态化。而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多种原因,既有宣传不连贯、不到位的原因,以前那种铺天盖地宣传的形式没有了,那种“光盘行动”提示牌也越来越少了。其次,刚推行“光盘行动”一两年里,社会各界都很重视,很多人还自发的组织一些提倡节俭的活动,而现在一部分人认为,浪费属于个人行为,无法强制性约束,所以得过且过,而少了份提醒,显然“光盘行动”渐渐被遗忘。所以“光盘”不能只“光”一时,而是要让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深入人心并常态化坚守,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而这份坚守需要多方共同来完成,餐馆应该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节约问题上有所作为,取消易导致顾客过度消费的餐饮最低消费门槛。而消费者对于“光盘行动”不应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坚持合理点餐,不过于讲究排场和面子。另外,包括报纸、电视在内的各种媒介对“光盘行动”的宣传需要一个持续的阶段,产生生生不息的传播效力。
只有一起向浪费说“不”,时刻提醒自己争做“节约达人”,只有让绿色消费常态化,我们“舌尖上的浪费”才能长期有效予以遏制。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