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十抓”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搞好“十抓”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辽源市东丰县五道梁村扶贫工作剖析
栾国栋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是党和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和工作目标。
    东丰县三合乡五道梁村是全县唯一整体推进帮扶的贫困村,也是市委宣传部协调有关部门包保的贫困村。为推进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近日,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组对五道梁村及贫困户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调研,我认为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必须认真搞好以下“十抓”:
    一是抓住政策谋思路。在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中,破解农民贫困问题,必须抓住政策谋思路。目前,辽源市推行的“五点双享两救助”的惠民政策,已在全市全面启动。通过低保标准提高一点、社保门槛降低一点、金融机构利(费)率下浮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个人自筹一点的办法,继而推行低保与社保两轨并行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通过这一惠民政策的推行,有效地发挥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的作用,促进全村建档立卡适龄贫困人户稳定脱贫。目前,五道梁村贫困户办理低保37户,占贫困户50%;全村贫困户人口60岁以上的村民,办理了社保共计75人,占贫困人口43 %。办理五保户4户共5人。随着此项工作逐步推行和完善,贫困户基本上可以实现保障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具体目标。
    这说明,要全面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是关键。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扶贫贷款贴息及农业扶贫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围绕政策开拓扶贫工作思路,创新脱贫工作机制,将推进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渗透;由攻坚式扶贫向参与式扶贫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由输血功能,转化为造血功能,由单纯的经济手段救助,助推贫困人口向自主脱贫转变。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扶贫攻坚举措,实现各种扶贫资源优化组合,提高精准扶贫力度。
    二是抓住市场求对路。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的办法,实现“增收入、保供给、优生态”的三元目标。
    掌握市场走向,向市场提供消费者需要的满意农产品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在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大环境下,农村要围绕市场求发展,必须选好对路产业。
    在培育、发展绿色产业方面,要抓住绿色市场需求,使贫困户因地制宜选择食用菌栽培、各种野菜种植、果树栽植等,这些适合市场需求产品,往往既投资小,见效快,又符合老百姓“菜篮子”需求。该村四组、五组部分农户,瞄准梅河口市场,根据市场销售趋势,在自家房前屋后的菜园里种植小葱、尖椒、黄瓜、西红柿等农家小菜。他们适应市场需要,赶早集销售,价格虽比小商贩高几毛钱,还是深受城镇居民消费者喜爱。同时,一些村民利用自然优势,在农家屋后山坡栽植红袍李子,市场价格5至8元一斤,市场前景依然看好。目前,全村类似这样的农家经济30多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在生态养殖方面,该村依托专业合作社引进高附加值的黄牛、土鸡、乌鸡等,同时关注市场需求动态,与市场有效对接,做好有针对性的经营销售。目前,该村大户养肉鸡,小户养土鸡,对这些畜禽采用无饲料添加养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笨鸡、笨鹅、笨鸡蛋,销售价格是大户养殖的3至4倍。在秸秆利用方面,要以“饲料、肥料、燃料、材料”五化为利用方向,以收集、存储、运输、加工、销售为主要环节,实施秸秆有效利用。首先,要瞄准市场,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推向市场,既可以发挥环保秸秆燃料优势,又可以为农民创造广阔的盈利空间。其次,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还能改善土壤条件,据实验测定数据表明,秸秆粉碎还田可使种植作物增产10%-30%的效益。该村以部分贫困户成立的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形成购进秸秆、粉碎加工为一体的黄牛饲料加工产业链,通过把秸秆打包、发酵,制成牛饲料。九组尹忠久还建成了集饲料加工、黄牛养殖、牛粪发酵、沼气池等一系列的全自动化黄牛饲养场,既解决了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又降低了黄牛饲养的成本。
    三是抓住机遇调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课题。
    在调整结构上,一要以市场为导向,调优玉米的品种结构。今年,五道梁村积极抢抓市场先机,瞄准市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环梅”经济(梅河口),力争使地膜玉米、地膜蔬菜、甜玉米面积达400多亩,并使其提早上市。二要以效益为导向,调优粮食作物结构。通过向农民宣传引导,引进优质的高粱、大豆、谷子等优良品种,辅以小豆、绿豆等品种;蔬菜、“两瓜”由庭院式改为田园式,调整种植面积达150余亩。三要以生态保护为导向,调优经济作物结构。今年,五道梁村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经济作物面积逐步扩大。新栽种以绿化经济为一体的生态效益林,在果树、红松树下经济种植刺老芽等蔬菜面积可达180多亩。在结构调整中,首先,在基本原则上,要把握好市场导向,推进产业融合。围绕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农产品,把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落实到人,到户,激发群众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在发展目标上,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要抓好“两保、两协调”:即保口粮、保谷物;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四是抓住项目给帮助。针对贫困村实际,精准切入帮扶项目,充分挖掘项目帮扶的潜力,是推动贫困村整体脱贫的关键。
    (一)基础设施项目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通过现场召开扶贫工作协调会,针对五道梁村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协调包保单位东丰县财政局,加快运作资金和工程建设步伐,修建五道梁村混凝土组路14.8公里工程,同时,开通与五道岗——南屯基公路,实现与相邻乡村道路互通。目前,组组通路网工程已开工建设9.7公里。剩余5.66公里组路预计今年底完工,基本实现贫困村道路组组通。
    (二)发展种植项目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为了全面提升城镇特色园林绿化水平,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力推贫困村抓住优势项目,积极发展特色村屯绿化、城镇园林化产业,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
    目前,五道梁村积极启动城乡一体生态修复和大环境绿化建设方案,利用省扶贫开发资金30万元,成立了“鑫民苗木培育专业合作社”,开辟30亩村屯园林绿化基地,栽种海棠树16250棵,预计三年后经济效益可达60万元。同时,围绕环村屯种植10公里绿化带,并且逐步向城镇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镇河流辐射,形成以城镇及周边山、水、塬、沟壑等开展以植树绿化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城镇园林绿化保障体系,既可以获得环境效益和市场效益,又能够促进农村保障绿化产业健康发展。此外,针对贫困户种植大榛子树的迫切愿望,市委宣传部为贫困户一次性投入资金5万元,为30多位贫困户购买了大榛子树7100棵,贫困户种植榛子树面积达到90余亩。
    (三)养殖业项目与传统优势项目相结合。五道梁村有着悠久的养殖黄牛历史。全村356户当中,养牛户有165户,占46 %,最多的养殖黄牛在10头以上。在74户贫困户当中,养牛有32户,占43 %左右。由此可见,五道梁村在发展养殖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独的条件,目前,东丰县政府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成立金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发挥资金杠杆作用,探索“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的联盟发展路径。
    (四)文化扶贫项目与精神扶贫项目相结合。今年,市委宣传部通过召开协商座谈会,与市工商银行、辽源日报社、东丰县鹏翔牧业有关包保部门和单位协商,帮助村委会出资10多万元,积极打造村委会文化广场及村委会走廊1.6公里的亮化工程,为贫困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五是抓住机会搞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现代农业客观要求。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今年,五道梁村紧紧抓住国家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调整改革的机遇搞流转,在土地流转实践中,引导农民依托本地和外来大户,今年计划利用流转土地种植大豆100多亩、水田40亩;种植高粱、谷子50亩,水田12亩。利用流转土地种植李子树30亩;种植山杏20亩;将有百余名贫困村民返回流转土地上务工,同时增加经济收入。在土地流转问题上,乡村干部要引导农民注意把握“三个维度”:一是农民权益维度,要最大限度尊重农民意愿,增加农民的收入。二是农业发展维度,使之流转的土地既可避免耕地抛荒,又能获得更多的流转收益。三是农村稳定维度,要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科学化管理,推动土地流转交易按合同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六是抓住科技供服务。科技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时期扶贫工作重心的转移,科技扶贫在整个扶贫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市委宣传部组织农业专家和邻乡“果树大王”先后来到五道梁村贫困户家中,为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培训5次,并且深入贫困户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为农民传授榛子等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并且为贫困户引进各种果树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使贫困户受益匪浅。
    为了加大精准扶贫力度,辽源市农业部门根据目前农民实际需求,设计印刷了《农村庭院经济指导手册》《辽源市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手册》,《辽源日报》结合实际,连续刊发了三期“农民兄弟今年你想干点啥”专刊。分别向农民发布了种植篇、养殖篇、园艺特产篇等相关发展农村经济实用信息,使更多更广泛的贫困人口沐浴到实用技术培训的阳光。
    七是抓住关键是干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任,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
    (一)发挥村党支部的在精准扶贫中的核心作用。村党支部,特别是贫困村“第一书记”,要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同时要积极帮助村“两委”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积极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发挥村干部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带动作用。要搞好村干部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对村干部培训,就是让村干部学习掌握一定的农村政策、惠农政策,并学会基本的法律常识,做到办事依法依规,做好群众工作。今年以来,市农业部门对全市村干部开展了调结构、促增收培训班。同时,有关包保部门和单位也结合实际,对五道梁村干部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开展科普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目的是增强村干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发挥培育农村青年后备人才的优势作用。在发展贫困村经济过程中,要注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年后备人才,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是抓住能人带致富。当下,我国农村一个新的“农村能人”群体正在形成。引导其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分必要。
    (一)发挥无职党员“能人”的优势。通过无职党员的传、帮、带作用,把党员与群众之间的鸿沟变成纽带,使其无位变有为。五道梁村一组无职党员孙允智有多年搞外建工程的经验和渠道,今年,在他的带动下,带领本村10多个村民去外地搞外建,使务工村民年收益不菲。五组无职党员李长久在自己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基础上,主动帮助村民发展黄牛养殖,他先后帮助7户贫困户养殖黄牛20多头,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二)吸纳有致富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新时期,在“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本村九组农民尹成久返乡办起了养牛场,今年他吸引本村劳动力50多人来到他创办的养殖场打工创业,使村民就地得到创收。
    (三)发挥本土本村的能人优势,积极鼓励他们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当高参,出金点子。九组王树才养殖肉食鸡3000支,在他的指导下,九组村民张延军也饲养了2000多支肉食鸡,年收入5万元左右。
    九是抓住典型促带动。农民要致富,瞄准“示范户”。农村的致富典型往往信息灵通,技术过硬,通晓市场,特别是贫困村,更需要培植典型并且发挥他们的帮扶带动作用。要树立充分发挥一个典型引领作用,就等于帮助和带动了一方致富的理念。目前,五道梁村一组的谷桂林在吉林农学院毕业后,今年,他回到家乡五道梁村,利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搞苗木培育,承包的田地里种植了45亩的城镇绿化苗木山杏,紫叶红李等多苗木,总投资15万元,预计明年可收入30万元。在谷桂林的带动下,一组的谷洪江,三组于德福等村民纷纷种植各种绿化苗木共计75亩。五道梁村张云峰等致富典型办起了“苗木种植合作社”“果树培育园区”、“李子”大棚基地,种植榛子、果树、枸杞子等共计30亩,预计年经济效益可达15万元左右。今年,在外地创业的该村张云祥通过了解家乡的优惠政策和创业条件,又回到家乡组织乡亲们50人办起了种植合作社,他亲自指导农民种植山杏等苗木,积极带动本村农民致富。这些农村致富典型正以他们的专业特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是抓住电商是时务。根据市场行情和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农村化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现阶段,部分乡镇电子商务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从五道梁村情况看,全村智能手机普及率在80%以上、家庭拥有电脑的占三分之一,上网率占50%左右。由于缺少现代信息网络支撑,信息不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另外,农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低,对计算机技术仍是个陌生的东西,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够,加之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势必会对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推广产生制约影响,对此,市农委对全市43个贫困村干部开展了一次电子商务培训。与此同时,市、县、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围绕实现电子商务进村入屯全覆盖目标,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宽带应用普及,使五道梁村的现代农庄蔬果、特色种植经济、绿色系列等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尽快流向国内国际市场,拓宽农民创收渠道。
    (作者系辽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