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决战

黎明前的决战
——纪念辽源解放七十周年
刘 卓

 

    1947年6月3日,在东北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之前夜,辽源人民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获得了解放。至今70年漫漫历程,久远而深邃,然而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似可听见金戈铁马的呼啸。当年仁人志士前仆后继,铺就了辽源人民未来追求繁荣富强的辉煌之路。
    70年前的5月,东北大地春去夏归。解放战争东北战场的形势,犹如时令带给人们的感受,还没有夏的气息,国共军事双方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然战争形势很快发生根本逆转,东北民主联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协调下,首先对国民党军发起战略进攻,亦如春之余寒直转夏之初暖。1947年5月11日,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洪学智指挥六纵队、独立三师和东总直属的两个炮兵团,向拉(法)吉(林)线进攻,揭开夏季攻势的序幕。辽源的解放即实现于夏季攻势的第一阶段。
    1946年末至1947年初,我军经过四保临江和三下江南战役,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东北的猖狂进攻,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势严重受挫,不得不由战略反攻转入战略防御。但此时国民党军仍拥有强大的兵力,48万军队(含地方武装12万人)控制着28.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包括71座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夏季攻势展开之前,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把已解冻的松花江视为天然屏障,认为其可阻断我东北民主联军过江。在“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被粉碎后,遂加强了各军事要点的防守,企图巩固占领地区,继续分割东北之东、西、南、北满和热河、冀东各解放区,待关内援军到达后,再相机发动局部进攻。由于重兵直指南满,其在东、北、西三面的守备呈显空虚。敌新一军、七十一军、十三军五十四师和北满保安部队担负着从蛟河老爷岭到吉林、德惠、农安、双山、通辽一线近600公里的守备任务,还要防守吉林、长春、四平等主要城市。敌军如此防备布控,给我军提供了进攻的战机。
    当时的东北,经过我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剿匪斗争和其他各项工作,根据地和吉林解放区基本得以巩固。1947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晋察冀军区所属的冀热辽军区划归东北,进一步增强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与此同时,广大干部战士树立了运动战、歼灭战这一毛泽东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经过战略战术和战斗作风的训练,部队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具备了向敌人发起强大攻势的能力。
    1947年5月,关内我军刘邓大军等部队开始向国民党军展开大反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指示,为打通南满与北满的联系,从根本上扭转战争局面,配合关内各战场作战,决定集中南、北满主力,发动夏季攻势,即在长春至沈阳段、沈阳至吉林段、锦州至承德段铁路两侧地区对国民党军实施战略性反攻作战。5月13日夏季攻势正式展开。吉林省是主战场。
    夏季攻势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5月13日至6月10日,从多方向对国民党军防御薄弱的地区实施突击,歼灭分散孤立之敌,收复小城市和广大乡村;第二阶段, 6月11日至7月1日,集中兵力在敌防御纵深区域展开机动作战,相机夺取中等城市,占领东北交通枢纽,攻取四平之敌。吉林解放区各军区直属部队序列参加战斗;各分区和县区级武装在各自的区域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当时的西安县(今辽源市)、东丰县与西丰、开原、梨东、清原和沈(阳)铁(岭)抚(顺)联合县七县同隶属于辽宁二地委(因其驻地西安县,亦称西安地委),与辽宁二专署、辽宁二军分区党政军三位一体,其辖区境内是一个重要战场。
    夏季攻势一经展开,即势如破竹。在西满(吉林西部)、东满(吉林东部),我军相继攻克了大部城镇;在南满(吉林东南部),萧劲光、陈云指挥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四纵队及辽东军区部队一部,于5月13日向沈吉线发起进攻。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长春、吉林、四平周围的数十座中小城镇,期间5月25日攻克东丰,5月28日攻克梅河口,6月3日攻克西安。6月11日,我东北民主联军以7个师、5个炮兵营的兵力进攻四平,另以17个师的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区阻敌打援,打响了四平攻坚战。至6月30日夏季攻势结束,此役历时50天,我军共歼敌8.3万余人,收复城镇42座,其中吉林省境内15座,解放了国统区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及1000万人民,肃清了吉林和长春以南、四平以东广大地区的敌人,迫使国民党军收缩于长春至大石桥、沈阳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我东北民主联军实现了发动夏季攻势的战略意图。
    夏季攻势战略反攻开始后,随着敌后游击战争的胜利以及根据地的建立和不断扩大,西安、东丰两县的党政军民在辽宁二地委的领导下,积极准备全力配合主力部队同盘踞在境内的国民党军展开决战。县委、县政府对人民群众实行了总动员。在完成上级布置的支前任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准备粮草、担架等,尽最大努力做好支援解放县城的工作。5月13日,二分区部队将西安县渭津附近的铁路桥破坏,使渭津至东丰间的铁路中断;当夜,又在东丰外围破坏了输电线路,县城内即陷入一片黑暗。在我军攻打东丰前夕,东丰独立营配合主力在杨木林、猴石消灭了国民党二0七师第七团,之后又在五道岗、三合、莲河、青龙山一带与国民党十三军所属部队屡次交战,全部拔除了东丰城南敌人据点,继而对东丰县城形成了东、南、西三面之围攻态势。5月24日下午3时,东北民主联军三纵七师十九、二十、二十一团也完成了对东丰县城的包围。二分区部队配合三纵队向东丰守敌发起攻击,枪炮声霎时间响彻城区上空,至夜间展开了激烈的巷战。25日拂晓,攻城部队歼灭守敌青年第二师六团及县保安团、清剿大队,毙敌副师长兼团长陈呈祥以下官兵188名,俘敌副团长陈黔以下官兵1261人,少数溃败残敌狼狈缩至西安城内。此次攻城战斗缴获敌长短枪698支,轻重机枪24挺,冲锋枪12支,六0炮两门,子弹两万余发,炮弹300余发,战马9匹,大车10辆,电话5部,东北九省流通券170万元,粮食两千余万斤。东丰县城解放。5月下旬,二分区独立团一营在分区司令员彭龙飞的指挥下解放白泉,毙敌一个排,俘敌一个排长和一名连长。5月28日,辽宁独立师四团、五团向西安挺进,完成了夺取西安的准备工作。此前,二分区部队会同友军一千多人分别驻扎在梨树河子和三湾老虎背,将渭津至大兴镇、白泉至平岗的通讯和铁路切断,至此完成了对西安县城的战略包围。
    此时盘踞在西安县城的国民党军队,已由青年第二师接替了国民党的青年远征军二0七师。“青二师”号称国民党精锐部队,却是用欺骗手段网罗大批东北青年和搜罗一些土匪武装组成的一支杂牌队伍,军纪败坏,城内百姓蔑称他们为“青二扔”。“青二师”共有3个团,其防区包括西安、东丰两县。西安驻守两个团,另一个团驻守东丰。师长为傅崇良,师部设在西安矿务局东山(原日本人东山俱乐部大楼)。
    5月上旬,东北民主联军已从临江方向开始反攻。由于东丰方面不断传来吃紧的消息,国民党西安县县长高语和勒令军民倾城出动,修筑防御工事。没有砖石木料,就强行拆毁民房。保甲长催逼,蒋军官兵打骂,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城区内鸡犬不宁。末日将临,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石磊强打精神,故作镇静,领着一个戏剧队去东丰、海龙一带演出,名为慰问,实为安抚。县长高语和又串通商务会会长,以慰问青二师官兵为名,向全市大小商户摊派款项。他们首先中饱私囊之后,便煞有介事地亲率所谓全市各界代表,到青二师驻地向傅崇良拱手送上300万东北流通券,为蒋军官兵打气。而此时西安城内的蒋军已是四面楚歌,成了瓮中之鳖。5月30日,民主联军三纵八师攻下西安县城北矿山。5月底进6月,西安城外围更加吃紧,火车向东只开到渭津,警察每天都到车站盘查自东而来的旅客,国民党反动当局此刻是杯弓蛇影、色厉内荏。就在蒋军惶惶不可终日之时,我军已出现在县城以南的梨树河子和西面的半拉山,在实施军事包围的同时,我党我军还对国民党官兵展开政治攻势,西安街头不时出现敦促国民党当局各方人员及早醒悟、放下武器、向人民投械的铅印传单。国民党当局上下面对我大军压境、兵临城下,像热锅上的蚂蚁慌作一团,大小官员整日忙乱收拾细软,安排家小,准备逃跑。国民党的县长、书记长、议长召开紧急联席会议,决定凡是政府各科室、县党部、县参议会及县三青团总部的各级职员统统集中到县政府礼堂合署办公,以便随时听候调遣。如此一来,人心更加慌乱,有些人则不辞而别。5月30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3个师和辽宁二分区的3个团奉命攻打西安县城。6月1、2两日,城内的国民党守军与攻城的民主联军在郊区环山各处已多次接火,战斗十分激烈,青二师的伤兵不断从火线上抬下来,西安县医院(今东辽县医院)住满了伤兵,之后又不得不将四海泉浴池和新新浴池改作临时医院安置伤员。6月2日午后,乌云压顶的天气预示着国民党反动派的颓败之势。民主联军的远程炮弹不时掠过阴霾密布的市区上空,声声巨响夹杂着机枪声一阵紧似一阵。在刚刚召开的党政军联席会议之后的青二师师部,文件大部烧毁,室内一片狼藉,官兵都在做突围准备。2日晚22时许,国民党青二师作垂死挣扎,在突围之前,少将师长傅崇良、少将参谋长金伯元命西安国民党拘留所主任周守章杀害在押无辜群众17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六·二”惨案。顷刻间,天降大雨,我军攻城的炮火愈加密集起来。民主联军三纵队的3个师在二分区部队和李    红光支队以及西安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分头从东南和西北方向包围了西安县城,继而破坏了西安国民党守军的防御工事——城周围碉堡、电网、铁丝网等外围军事设施。与之相呼应的是从主攻方向城区南面发射出成串的炮弹呼啸着划过市区上空向北飞驰,爆炸声震耳欲聋。为支援解放西安战役,西安人民有2000余人参军参战,出担架、救伤员、送粮草,军民共同对敌作战。三纵八师首先攻下了驻有青二师师部和有主要兵力配备的北矿山,之后迅速进入城区,战斗一直持续到3日凌晨4时。接着在城内与敌军展开巷战,直至下午4时结束战斗。此战共歼敌2800多人,其中毙敌200余人,俘敌副团长以下官兵2617人,敌师长傅崇良及300多名残兵败将突围逃向四平。我军缴获敌大量武器装备——六0炮6门,重机枪30挺,轻机枪280挺,长短枪1600余支,吉普车4辆,电台3部,子弹20余万发。西安县城解放。与此同时,我军完全控制了四梅线铁路300余里。
    我党我军收复西安之前,辽宁二地委和西安县、东丰县党政军三位一体实行战略转移至敌后近一年,此刻重又分别迁回原驻地西安县城和东丰县城,中心任务由坚持敌后游击战争转为开展收复区的工作。西安、东丰两县党政军全体工作人员和指战员,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生死考验,于革命胜利之时斗志高昂、信心倍增。在地委的领导下,重建政权、教育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锄奸剿匪、恢复各业、参军支前等项工作全面展开。
    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夏季攻势以四平攻坚战而宣告结束。此后经过秋季攻势,我军彻底转为战略反攻,完全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1947年12月,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又发起了强大的冬季攻势。1948年3月收复四平。四平解放后,我军所向披靡,乘胜追击,围歼长春敌军,发动辽沈战役,收复沈阳,赢得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回顾70年前辽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创建、巩固和建设根据地的过程当中,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为扭转东北战局做出了无私无畏的奉献。在战略相持阶段,支援了我军主力四保临江和三下江南战役,歼灭敌人大批有生力量;在战略反攻阶段,支援了我军主力发动的夏、秋、冬季三大攻势,收复了大片失地;在战略决战阶段,支援了我军主力发动的辽沈战役,实现了全东北的解放。
    东北全境解放后,全国解放战争在关内进入决战之关键时期。获得了解放的辽源人民时刻没有忘记仍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同胞,继续发扬根据地全力支前的优良传统,义无返顾地继续贡献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除一大批英雄儿女随东北野战军南下入关作战,辗转于长城以南至海南岛之间的各个战场之外,另有一大批党政机关干部和优秀指战员踏上解放全中国的征程,分赴关内江西、湖南、广东、云南等省新区开辟工作。此时辽源地区又输出大批粮食和工矿产品,供东北政委会统一调拨出口,换回布匹、棉花、胶鞋等物资,供应在关内作战的解放军,直至有大批粮食运往刚刚解放的天津、北京,以供应部队和接济市民生活。
     在波澜壮阔的东北解放战争中,以至在解放辽源的战斗中,无数革命志士和爱国民众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始建于1948年7月15日的由中共辽宁二(西安)地委、二专署、二军分区发起募捐修建的辽源市龙首山革命烈士纪念塔(今已迁址为辽源市革命烈士陵园),以及东辽县白泉革命烈士陵园、东丰县南照山革命烈士陵园,铭记着众多为人民的解放而牺牲的烈士英名。他们中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人,更有献身革命、远离故土转战东北战场的外乡人,为了全东北及辽源的解放,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地方反动势力奋力鏖战,血洒辽源大地,舍却生命在所不惜,终于使辽源这块历尽苦难、丰腴富饶的土地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作者系市委党史研究室原编审)

    本版图片由市档案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