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规下”工业企业社会贡献度上升明显

我市“规下”工业企业社会贡献度上升明显

 

    本报讯 如果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引擎和支柱,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则是国民经济的填缝剂和大企业孵化的摇篮。近几年来,我国越发重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发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以其亮眼的表现反哺国家和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近期我市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虽然规模小,但填补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些空白,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稳增长方面:一是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6年,我市16家正常运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8.43万元,同比上升8.9个百分点。累计纳税额为104.8万元。10个整群样本单位72个个体工业单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1.0万元,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平稳增长。二是企业资产扩大。2016年,样本企业资产总计达23770.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2%;样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3.4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个体工业单位企业资产呈逐渐扩大的趋势,72家个体工业单位资产总计达2057.50万元,户均资产总计达28.58万元。
    调结构方面:一是调整农工比,加快城镇化进程。调查显示,我市55.8%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位于市辖乡(镇),70%的整群样本单位属于农村,64%的个体工业单位位于乡(镇)村屯中。其中,位于乡(镇)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吸纳劳动力超过212人,72家个体工业单位累计吸纳就业人员154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单位扎根农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减少了务农人数,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现有调查样本企业中,成长型、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占样本总量的20.9%,而上一轮样本中,注重科技含量的企业占样本总量不足10%。可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正在逐渐走上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之路。在本轮样本运行两年来,我市共有4户企业升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企业经济总量超标,即将升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样本总量的11.6%。可以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长的孵化器,规下企业正在逐渐促进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促发展方面:一是企业由初级工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国家统计局辽源调查队在长期的企业调查中发现,目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已经由过去的初级产品加工为主向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迈进。二是由本土企业向外域扩张。部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产品供应本地市场的需求,一批具有先进工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逐步扩张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目前,有省外业务的规下企业约占样本总数76%。
    惠民生方面:一是增加居民收入。抽样调查显示,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5%,是辽源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58倍。个体工业单位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达1122.9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二是拉动社会就业。调查显示,16家样本企业累计吸纳就业292人。根据2015年辽源市统计年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累计吸纳社会劳动力33.67万,个体工业单位共吸纳就业总人数9.89万。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吸纳了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跨度较大、不具备从事复杂劳动能力的富余劳动力,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筱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