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调”之路越走越宽

让“农调”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当前,农村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期、农业资源配置的整合期、生产关系的创新期、生产力发展的提升期,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既有与全国、全省形势相似的共性问题,也有自身独特的一面,需要找准与中央农业政策的结合点和契合点,把握市场导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创新种植业调整的引导机制
    调查发现,随着国家收储制度的深化,在既得利益不增反降的形势下,种植结构调整已成为农民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加之中央、省相应的政策导向,明确我市粮经饲多元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加大玉米向甜玉米、粘玉米的玉米内部调整和向杂粮杂豆、马铃薯、瓜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调整,以及向青贮玉米、苜蓿草等饲料作物的调整力度,重点推进农牧业循环经济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面发展,关键是让农民见到利益、见到回报,自愿主动调整,形成良性导向机制。
    中央一号文件含金量高,国家相关部委和省里将出台更多可操作性举措,需要市、县(区)农业相关部门立足我市农业基础和特色,把政策变为鼓励农业发展的真金白银。立足我市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园”建设,发挥聚集优势生产要素功能,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造、大众创业。要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加入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统一规划配置资源要素,着力建设种植、养殖、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园区,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区。
    农民愿意将既得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从身边的事、身边的人看到调整的优势和取得的效益,才能带动其思想的转变,所以更应该通过市场的办法,建立引导机制。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是全力引导推进的典范,各县(区)、乡(镇)要有计划进行相关产业试点试行,建立财政引导资金或以奖代补措施,让资本下乡实现增值,让资本下乡实现农民变产业工人致富。通过培育选树东丰“南屯基镇合兴村”“三合乡永利农机合作社”“二龙山乡沙河沿水稻合作社”和东辽县朝阳村“鴜鹭”专业合作社、东艺吉米飘香、正旭食用菌、西安区“两只母鸡”电商等一批调整结构和股份合作、农机托管、有机生产、电商运营的适度规模经营示范点,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规模引领的推进作用。
    发挥农业新型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
    目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关键是土地问题,核心是土地流转。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经营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有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才能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市、县(区)要尽快完善和落实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
    我们可以对农田连片面积较大、农业基础条件好的地方选择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共同发展的模式或尝试采取土地托管、代耕的形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性服务组织去种植;对适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田园体验观光的区域则重点考虑以土地入股的模式进行经营,收成由农民和规模经营主体按股分成等;对于担心流转金额确定后影响自己收益的农户,可以用“浮动租金”的合同条件;对于担心粮价波动的农户,可以商议实物(玉米水稻)租金的形式。要鼓励和支持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持股、项目合作方式发展土地集约化经营,重点支持绿色稻米、杂粮、果蔬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支持农作物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环节;支持资金投入量大、技术难度高,单个农户做不了的工厂化育供苗、烘干储藏等现代农业技术集约运用环节;支持探索畜禽粪污有效储存、收运、处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发展的有效模式。 
    全面推行绿色生态发展方式
    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推广金翼蛋品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模式,加快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统筹推动畜禽粪便、秸秆、农业废弃物等标准化、无害化处理。逐步建立田间化肥、农药监控档案,探索实施有机肥和化肥合理配比计划,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在市、县、乡、村层层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档案,建立考核评估退出机制,清理“休眠合作社”和“空壳合作社”,规范无带动能力的家庭农场,把农业引导资金向紧密型合作社和“股权式”家庭农场倾斜,保证政策性扶持资金发挥支持作用和引导效应。立足城镇特色规划搭好框架、留足空间,逐渐把中心城镇建成中小企业集聚区,提升城镇吸纳人口集聚能力。建设适合农村的信贷担保机制,建立“信贷+保险”风险共担机制。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各级涉农部门要积极整合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在技术服务、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贷保险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升全程服务质量。各级农业、教育、就业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职业农民培训资金,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鼓励进城农民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人员返乡创业。
    我们要以市场需求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互联网+精品农业”,引导和鼓励电商企业在各行政村设立网点,扩大覆盖率。重点推广东丰县供销“E”家和西安区有道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东辽县树安村等电商企业经验,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鼓励农民通过网络创业就业,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就业,通过加大网络设施、硬化公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农村电商的发展修建一条“云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