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者关注的那些事儿

“3·15”消费者关注的那些事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产品、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消费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又一个“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通过采访,和大家一起讨论广大消费者比较关注的话题,希望广大消费者和相关部门一起努力,有效解决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让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旅游消费当谨慎

    前不久,网上有一则由网友提供的“有图有真相”的旅游新闻,指出去西安的各大景点中如何同一些“旅游骗子”斗智斗勇,避免踏入各式陷阱。有很多看了新闻的网友留评表示,自己也去过西安看秦始皇兵马俑,结果这么一对比,原来自己一路参观的所有景点全是山寨的,上当的游客纷纷感叹自己是去了一个“假西安”。
    网上关于出门旅游结果遭遇各种不如意的新闻已屡见不鲜,在旅游公司报团时明明没有额外消费,到了目的地却被领进各种商店强制要求消费;遇到个别导游比黑社会还“黑社会”;在景点参观的时间还没有在车上赶路时间长,遇到景点不下车,直接拉商店里待半天;景区高价买回的商品回来一鉴定是废品;被景区饭店狠宰遇上天价菜;定好在五星饭店食宿,结果只让住半宿;游客因不满要求提前返回却被扣证件……
    但如何在旅游中躲开骗子的陷阱,不让快乐的出游变成糟心之旅?这就需要大家提高消费意识,出门旅游不要光图消费价格便宜,也不要轻易相信热情的陌生人,而要多利用网络收集当地的旅游信息,以免不必要的消费,甚至是遇上“假景点”。
    我们出门旅游是为了放松心情,比起要自己操心路线和食宿的自由行,大部分人旅游选择的都是报个旅游团。在什么旅游公司报名、选择什么样的旅游团是应当谨慎考虑的。虽然不是所有价格优惠的旅游团都有可能变成“消费团”,但旅游公司想要赚钱就一定不会白带人到景区跑一圈的。想要避免糟心的旅游陷阱,那就只有选择正规的旅游公司,并仔细研究与旅游公司签订的旅游合同内容,不可轻信一些小旅行社天花乱坠的承诺,更不可轻易选择景区当地一日游的小旅行团。
    景区消费一般比景区外消费贵这一点大家都有普遍认识,但还是会遇到“天价龙虾”这样的陷阱,遇到这种情况除了保存好发票并拨打举报电话,更重要的是在消费前一定要问清价格。
    旅游时遇到太过热情的人时也要保持警惕的,这让人防不胜防的陷阱就有可能藏在热情的笑容背后。这笑容有可能是来自建议你乘坐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的“景区工作人员”,也有可能是主动提供旅游帮助的“黄牛党”,更有可能是热心建议你躲开旅游陷阱的“好心司机”,甚至有可能是一些看似纯良的“当地居民”或“旅客”。想要躲开这些糖衣陷阱,那就要多查看当地的旅游信息,尤其是一些游客对这些情况的评价。
    总之,旅游时少些捡便宜的心理,多利用网络收集旅游信息,不轻易被导游和“老司机们”引导,更注意防备热情的陌生人,最重要的是遇到问题一定要保留有效的证据并及时举报和报警。


    汽车消费有陷阱,请勿中枪

    汽车消费中的隐藏陷阱已经成为困扰消费者们购车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于一些想要买车的消费者而言,往往最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就要属各个4S店打出的降价促销广告了,广告的信息极度诱惑着我们要去店里一探究竟,抽奖、赠送、限时优惠等轮番上阵,但是当我们来到4S店之后才发现,现实情况并不一定与打出的促销广告一样,原本的抽奖或许已经结束。限时优惠的车型总不是我们想要的那款,现金优惠也变成了别的替代品,车还没看心已经凉了一大半。而除了车辆的基础性能之外,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车型,而且往往在消费者谈到具体能优惠多少这样的敏感问题时,经销商的言论就有些模糊了起来,总是用送装饰、送保险、送保养次数等含有极大水分的赠品来抵换现金优惠,很显然原本可能只值几百块的装饰件到了4S店身价摇身一变就翻了数倍,虽然挂着“精品”之名,真实情况却未必符实,这其中的利润差价自然也就落在了经销商的口袋里。
    而且,在签订协议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到底是哪个“订”字,如果是定义的定,那就要小心了,如果您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履约,那这部分的钱可能就白送给经销商了。在消费者提车时也要注意,除了对于车辆外观内饰工整度的观察之外,还需要注意一个重点就是公里数,因为某些经销商为了牟取利益,很有可能以很低的价格从厂商订购一些推广活动用车或者已经行驶过一定距离的测试车拿来当做新车来销售,而这部分车很有可能之前被拔掉了路码表与传感器,此时里程表显示的数值很可能不是车辆真实的行驶里程,从直观的数值真的很难判。
    以上总结的购车问题希望消费者能够警醒不要中枪。而真正规范和健全的汽车消费市场,是需要汽车消费的整体环境有更深层次的管理与监督。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饮食安全一直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从市场卖的水果、蔬菜是否有残留的农药,到家里吃的米、面、油是不是非转基因,上千年的饮食文化使得老百姓在新时代对食品安全有着更深层的要求。但除了日常购买的常用食材是否安全可靠,加工与半加工食品的安全问题同样影响着老百姓的健康问题。今天,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都有哪些,以免踏入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消费陷阱。
    外卖的盛行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食品安全隐患的不确定性。有人吃外卖身体出了状况,想要追责都很困难。外卖的常见问题一般是食材是否新鲜、加工程序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外卖的包装过程是否被污染。外卖的经营平台对生产者的管控是很薄弱的,只有出了问题消费者要追责时才会发觉,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会出漏洞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现在,半成品加工和熟食经营已经十分普遍,但半产半销的小作坊式经营,没有严格的食品安全生产流程与管控,也是十分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大街上最常见的麻辣烫,一家一个味儿,基本都算得上是生意兴隆。但监管部门不会每天都去各家的汤锅里检查所添加的佐料是否有违规的,也不能去看着每一碗麻辣烫里的食物是否是完全熟透的。在这一碗碗热辣诱人、料味厚重的麻辣烫中,哪一碗的青菜没洗,哪一碗的鲜菇没熟还真不好说。
    大夏天的熟食店更是不用说了,每天没卖了的食品被如何处理?而我们爱吃的鸭肠、麻辣海鲜又是否新鲜?这都很难通过商品的外观看出来。至于夏夜街头的小吃和烧烤大排档更是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越是好吃的,吃着没怪味的,越有可能是提前放了消炎药的。还有小火锅店里知情人大揭秘的,说只要是价格优惠的肉片,检查一下如果每片肉看起来一模一样,而且白色的肥肉与红色的瘦肉可轻松分离的,那都可以确定是人造的。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保存好证据,一举报一个准儿。


    家电——只买对的 不买贵的

    家用电器是当今社会每个人、每个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然而,对于商场里家用电器琳琅满目的种类(档次)、五花八门的功能和各种品牌,国产品牌和洋品牌也纷纷抢夺市场。作为消费者,应该选择购买哪个档次的,是功能多的好还是简单易操作的好?是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是便宜、省钱的就好还是贵的、高档次的物有所值?通过调查走访和近几年的所见所闻,记者认为,凡事都不是绝对的,便宜的不一定都不好,贵的也不一定都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2015年,一个经济条件非常一般的亲戚家准备买洗衣机。就在亲人们都忙着帮其咨询各洗衣机品牌性价比以及款式、型号、功能、价格时,这个亲戚和女儿却不声不响地在我市某商场订购了一台,到手价5000多元的滚筒洗衣机。她们给出购买理由就是,该产品是新款的智能机型,功能多样式好,还赠送了好多实用赠品。不了解情况的听到这句话,貌似不无道理。可熟悉她家的亲人、朋友都知道,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而且只有三口人,就现在的家电市场而言,大众消费品类中,一台洗衣机,性价比高的中端机型,一般也不过两三千元钱。而且,再高级的家电使用寿命也不过十年,贵的也不能永远不坏。所以,无论从经济状况还是适用性来看,这台5000元的新款洗衣机都不适合他们家。
    2016年,一个“不差钱”但患有慢性鼻炎的朋友为了使家中空气得到有效净化,从而有效缓解和抑制自己的鼻炎,买了一台原装进口4600元钱的家用空气净化器。看着高大上的包装和后现代风格的机器外观,本以为这下肯定可以享受净化过的空气环境,但在组装的过程中就困难重重。打全国统一的售后电话,要根据提示音按好多个数字,经过好多个提示才最终接通人工客服。通过客服人员的耐心指导终于组装完成开始使用了,可没正常使用几天,问题又来了。装满水后,出“雾”量却格外的小,再打人工客服,客服给出的答案是水质不过关。后来,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这个品牌的净化器净化效果在行业内是倒数第一的排名。朋友表示,以前一直以为一分钱一分货,贵的东西肯定有人家贵的道理,但是通过这个空气净化器,着实改变了以往的观念。节能环保,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数好的产品才是好家电,才是是消费者的首选。


    网购“理性消费”划算省钱  “感性消费”费钱虐心

    老话儿说:“口袋有钱天天过年。”但对于现在的高科技E时代来说,无需口袋有现金也能“天天过年”。只要有手机或电脑,无论是用银行卡支付还是打购物“白条”,统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购买自己想要购买的物品。动动手指,喜欢的宝贝就给送到家。我们该为我们生活在现在这样的高科技时代而庆幸,但在此记者也想奉劝那些网购成瘾的“网购达人”“剁手党”一句,淘到自家需要且物有所值的宝贝那是一种收获的喜悦,但如果每天以网购为乐趣,看到什么买什么,这就形成了一种“病”,一种买了后悔,不买闹心,退货麻烦,费钱又虐心的“病”。
    “错过再等一年!”“还有最后几件!最后几分钟了!全网最低!折上再折!即将售罄!”“超棒!直减!值得拥有……太便宜了,太物有所值了!”近年来,每逢节假日,尤其“双十一”“双十二”打开网站,许多极富诱惑的促销广告让人欲罢不能。为了买到一个限时抢购的商品,不吃、不喝、不睡觉,坐等午夜零点准时开抢。相信每个“网购达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节日促销抢购期间,看到便宜的商品就有想买的冲动,不知不觉购物车里塞得满满。当付款之后或是收货后才发现,有很多东西都是盲目的感性消费。买回的东西用不上,要么闲置在家,要么申请退货。闲置在家,看着心烦又心疼钱,申请退货,要看商品种类和退换理由。遇到好说话的商家算是幸运,如果遇到不诚信或是刻板的商家,不但不给退换还要浪费很多不必要的口舌。一言不合还容易牵扯到第三方平台介入,之后就是三天、五天、七天甚至更长时间的核实等待。
    心理学家在评价网购降价促销时人的心理活动曾讲过,令人眼花缭乱的网上商城促销降价活动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背后都依托着强大的心理学研究。网店商家采用的很多推销手法用的就是心理学手法,比如通过低价、秒杀、多买更便宜、同类推荐、折扣倒计时等策略,让消费者产生紧迫感和认同感,通过调动情绪来制造行为,使消费者急切之下失去理性判断而盲目购买,最终产生很多不必要消费。


    母婴用品,请看准后再购买

    转眼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各位宝妈是否已经拿好小本本,准备把亮相“3·15”晚会上的假冒伪劣产品通通记入黑名单呢?而这其中与宝爸宝妈们息息相关的毋庸置疑是各种母婴用品,许多网友都纷纷表示,自己曾买到不合格或假冒的母婴产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市面上充斥各种儿童专用产品,如儿童面条、儿童牛奶、儿童酱油、儿童肉酥、儿童牙膏,甚至婴儿专用矿泉水,这些儿童食品尽管价格是普通食品的几倍,却仍然备受家长追捧。这些儿童食品真的有宣传得那么好吗?这些冠以“儿童专用”字样的食品,是否都有可执行的产品标准呢?就拿奶粉来说,奶粉作为宝宝的口粮尤为重要。走进超市,就可以看到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儿童牛奶、儿童牛奶饮品,口味独特并深受孩子欢迎。在外包装或是广告宣传中,一些奶粉均被冠以采用了独特配方,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上还印有开发智力、补充钙铁锌、强健骨骼等字样,但当你仔细看这些儿童牛奶的成分表,会发现除了奶以外,还有柠檬酸钠、阿斯巴甜、黄原胶、食用香精等多种食物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中的一些色素和香精是不提倡在儿童食品中添加的。市面上的儿童牛奶其实是饮料的一种,并没有专门的生产标准。食品包装上标注“儿童”或是“婴幼儿”等名称,只是商家的宣传手段,真正的名称应查看其详细产品信息中的品名标识。
    同样,孩子的玩具、衣物,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些玩具为了保持光鲜靓丽的外表,会在表面涂有油漆或者加入金属镉,而儿童服装的色彩如果太艳丽也可能甲醛过高,威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所以,母婴用品诱惑多多,一不小心就容易买错!宝爸宝妈们一定要仔细再仔细看准标识和产品信息再下手,以免不但花了冤枉钱还影响了宝宝的身体健康。


    评论
    让消费者维权的事儿少些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在享受畅快购物的同时,也时不时地遇到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而不得已走向维权的道路。这些年可以说消费者维权的事儿多了,尤其在“3·15”这一天,消费者维权的事儿就会一下子集中涌现出来。在“3·15”这一天,不合格产品曝光率比以往也提高了很多,消费者的维权热情就高涨起来,一些商家也会借此机会把自己宣传一番,一些和消费者维权的相关单位也会在这一天展开一些帮助消费者维权的活动或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
    不管是消费者平时有维权的需求,还是“3·15”这天维权案例的集中显现,都说明一些商家生产的产品或是售后服务存在着那样或这样的问题。消费者买了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或是接收到了不满意的服务,走向维权的道路大多是无奈之举。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日益丰富,着实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很多幸福感,但是,不断出现的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又让广大消费者的幸福感有所削弱。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基于此,让广大消费者在商品日益充盈的今天幸福感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升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让消费者维权的事儿少些,再少些。
    让消费者维权的事儿少些,需要多方努力,需要出实招。相关部门以消费诉求热点和市场秩序难点为导向,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强化监管执法和案件查办。与此同时,加强商品质量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发现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的,根据相关法律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锋 刘红娇 王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