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年度账:各领域改革为全面深改“立柱架梁”

改革年度账:各领域改革为全面深改“立柱架梁”
本报记者 李艳红

 

    2016年,是辽源改革大潮涌动、改革密集实施的一年。
    这一年,辽源紧跟顶层设计,按照改革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突出重点、统筹施策、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改革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四梁八柱的改革架构已经形成。
    这一年,辽源统筹抓好协调难度大、政策关联度高的改革任务,全市9个领域共完成销号改革任务75项,出台改革成果113个,改革效果日渐凸显。
    作为全面深改的重头戏,经济体制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铺开。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服务业攻坚战,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等一批重大专项改革方案,创新推出的“五点双享两救助”保障机制成为全省试点,“放管服”改革在省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办选择的简政放权总体成效、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和优化政府服务改革五项评议指标测评中总体满意度达86.17%,高出全省3.04个百分点,位居各市(州)之首。
    环保问题既是民生关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市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改革,促进城市环境更加宜居。《辽源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6-2020年)》《辽源市淘汰燃煤小锅炉工作方案》等多项改革举措相继制定出台,起草完成了《关于推进东辽河源头保护与开发的意见》。对生态环境实行大数据监管,东辽县、龙山区被列为全省环境大数据应用试点单位。我市荣获“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胜地、美丽乡村旅游胜地”称号。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市出台《辽源市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实测完成比例89%;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0.96万亩。辽源和东丰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供销合作社改革试点市和12个全省改革试点县,东丰县供销社牵头组建了我市首个大型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启动运营。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市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稳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方能凸显社会公平正义。我市着力抓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出台《关于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实施意见》等多个改革文件,对涉法涉诉信访实施依法终结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成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团”,我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启动地方立法,组建人大立法委,制定发布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我市扎实推进改革“网军工程”建设,加强文艺传播渠道和推介平台建设,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双赢发展,对下属两家文化企业党委进行了重新整合。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向社会免费开放。
    当前,辽源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用体制来推动,用体制来促进,用体制来保障。改革中,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破除了以药养医机制,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均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统一采购和配送,药品采购价格下降20%以上。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改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明确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区)、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党政同责的责任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干部队伍结构在改革中更加合理,党组织建设更加科学,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辽源出台了《市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市管企业和市属大中专院校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市纪委机关问题线索处置和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规定,研究起草了《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开展述责述职工作的暂行办法》等文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柱立则墙固,梁横则屋成。未来,我市将发力于各领域中具有基础性、梁柱性和结构支撑性作用的改革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夯实基础、立柱架梁的改革阶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