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朵花儿在同一片蓝天下绽放

让每一朵花儿在同一片蓝天下绽放
——龙山教育打造均衡、优质发展之路

 

教师交流


学生活动


学生获奖


送教下乡


教师获奖


教师培训


多寿北校区图书室


寿山中心校


寿山中心校校园


教育局领导参加“萤火虫”读书联盟启动仪式


龙山区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多寿路小学汇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关系国家兴亡。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同城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孩子们不能够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实现教育公平。随着老百姓对“读得好”和“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教育的公平性成了社会的焦点问题。为了能让辖区的孩子们得到公平、公正的学习机会,龙山区委、区政府立足区域实际,努力攻坚克难,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切实承担起统筹规划教育发展的重任,把“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走出了一条符合龙山区区情、均衡优质的教育发展之路。

    强化政府主导,注重统筹规划,为均衡优质发展掌好舵,服好务

    龙山区委、区政府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民生首要任务,列为社会事业发展头号工程,立足区域实际,努力攻坚克难,强化政府行为,健全推进机制,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统筹规划,明确思路。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龙山区明确了“强化标准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均衡资源、深化内涵提升质量、保障权利促进公平”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将教育发展的责任和工作目标纳入《龙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明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深化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按照区域发展整体规划及人口变化趋势预测,统筹做好学校布局、整合、改扩建工作,以满足区域内学生好入学、入好学的需求。
    落实责任,全面推进。龙山区委、区政府坚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民生、民心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统筹推进。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制,与乡镇、涉教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定下发了涉教部门职责分工和监督问责办法,制定区级领导联系包保学校制度。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按照“优先规划发展、优先保障经费、优先引进人才、优先解决困难”的原则,统筹推进,2013年以来,先后召开20余次龙山区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重点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强化督导,推动落实。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有效发挥督导职能作用,通过责任督学全覆盖、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校评估、专项推进式督导检查、主要工作目标年度督导考核等一系列督导措施,加强过程督导,实现精准定位,“督”“导”结合。多次组织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讲座、组织专题讨论、外出学习取经等,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全面梳理、分析区域现状,研究解决办法,切实做到以查促改、以评促建。

    加大资金投入,全面促进“软、硬”件均衡发展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要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龙山区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教育经费保障,促进教育教学环境均衡。
    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环境均衡。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龙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以来,龙山区累计投入7653.87万元,用于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决心。落实经费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依法保证教育经费,并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做到连续三年“三个增长”。2013年至2015年,财政拨付教育经费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分别为1.02%、0.03%、62.22%;在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同比增长为2.13%、2.63%、17.55%;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同比增长为21.48%、0.20%、0.28%。确保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教育,并逐年增加。2012年至今,累计投入3940.08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11年后,将学校的冬季取暖费列入财政预算,全额承担,仅此一项每年增加投入就达240余万元。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差距。依据城镇化发展进程,异地新建、扩建4所小学,建筑面积达23460平方米,维修改造了1所小学。总投资2065.23万元,完成了4所中学维修建设,全面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如今,新建的市实验小学,强有力地支撑起东部教育长廊,多寿路小学北校区有效地缓解了多寿路主校的办学压力。区域内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条件更趋均衡,东南西北中、各具特色齐头并进。同时,为解决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龙山区政府每年支付服务费150余万元,为农村小学配置了12台标准校车,投入180万元建立校园校车安全监控平台,实现对校园、校车24小时监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216.39万元全面提升小学标准化建设水平。目前,龙山区各功能室建室率100%,仪器设备配备率100%,小学图书生均册数31.13册,初中图书生均册数43.17册。提升信息化水平,100%的中小学接入宽带网络,村小以上班级全部配齐“班班通”一体机。有20%的教师通过平台参与了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争取社会捐助240余万元为市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配备学生计算机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及多媒体一体机。协调市政府相关部门,为4所小学做“暖房子”工程,保温面积近23700平方米,为两所小学建设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均衡、优质的师资力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2012年,全省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后,根据教育系统实际情况,增加机动编制30名,专门用于机构、岗位设置变化和教学任务增加所需要的编制补充,为优化师资结构提供保障。教师补充常态化。2012年,我们建立了师资补充长效机制,在全区编制总量允许的情况下,每年优先为教育招聘20名教师。同时,还采取择优选调的方式,补充一批优秀师资。2013年至2015年,共补充教师75人,今年又招聘30人,选调7人,其中 “特岗计划”教师10名,招聘的23名体音美等专业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及偏远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化。制定下发了《龙山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领导干部带头交流。2013年以来,共有44名副校级以上领导、107名教师进行了岗位交流,实现了在同一学校任职十年以上的领导干部全部交流的工作目标。骨干教师走教交流。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名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进行指导性交流。在农村学校实行了英语、计算机等紧缺学科流动教学机制,近三年交流32人。政策激励引导交流。实施了“岗位专设、职务特聘、待遇先兑、关系不动”激励政策,在3所农村和边远学校设立了中、高级职称特设岗位,6名优秀教师通过综合评审考核实现交流。“大学区”整合交流。2014年底,出台了《龙山区推行大学区管理实施方案》,依据办学规模、地理位置、社会效益等,每2至3所学校为一组,组建了8个大学区,并以“大学区”学区长学校为轴心,开展“语文大讲堂”“同研培共发展”“中小衔接”“校园足球联谊”等活动,努力实现设施、课程、信息、管理及教师等资源的共享。

    强“师”重“教”,全面促进教育教学优质发展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龙山区委、区政府坚持一手抓资源配置均衡,一手抓管理和质量提升,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引导学校文化立校、特色强校。教学环境不断完善的同时,对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常抓不懈,走出了一条优质的发展之路。
    强“师”,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素质教育奠定基石。教师培训多样化。是拓宽培训途径。落实教师培训经费,积极参与“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建立科研、教研及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教师队伍进行主题式、专题式培训。近三年来,参加国培、省培以及外地集中培训学习人数超过教师队伍总数的三分之二,每年平均达到4000余人次。2014年,龙山区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优秀项目基地。搭建成长平台。举办教师素养大赛,进行全员基本功过关验收,探索校本研修模式,通过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每周一研、一师一优课等,进行基于课堂、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活动促交流,以交流促成长。目前,校本教研、读书沙龙、专题论坛、网络交流已成为我区教师一种常态的工作方式和快速成长的有效载体。教师培养系统化。建立了龙山区教师“人才成长资源库”,启动了“骨干名师培养工程”成立9个名师工作室。建立龙山名师评选机制,每两年评选10名龙山名师,每人每月给予100元学习津贴。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区共有176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一大批教师在国、省、市级教研活动中崭露头角。举办了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利用两年时间对20名骨干教师重点培养、系统培训。目前,已有7名教师破格走上管理岗位,使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重“教”,重视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促进素质教育优质发展。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制定并下发了龙山区《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严格控制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时间的通知》。确定每周二为全区小学生无作业日,积极倡导“德育作业”“体育作业”“实践作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让每一个孩子都唱起来、动起来、乐起来。重视习惯养成,开展了争创“阳光之星”等活动,引导孩子“明是非、辨美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校园艺术体育活动,先后举办了阳光体育节、校园艺术节和校园读书节,获得由教育部颁发的第四届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大力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免费开放学校各种场馆,做到活动有时间、有场地、有指导、有效果,目前全区共有学生社团188个,参加活动学生7000余人。提升教学实效。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深刻认识到全面的、优质的教育质量才是均衡的根本。每年投入60万元与上海益课教育机构签约,在3所初中实施了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燎原工程”项目,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积极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推进主题教学研究,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抓住研修引领、校长导学、名师工作室、教研员专业支持四大着力点,打造生本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春阳路小学的“三学三练”、多寿路小学的“两学两交一训练”、龙山实验小学的“中小衔接导学模式”等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开发了国学经典、小篮球等校本课程,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打造办学特色。在全区大力倡导阅读、写字、琵琶进课堂的同时,开展特色办学、文化办学、品牌办学。积极倡导“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各学校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特色,如多寿路小学的“快乐教育”、市实验小学的“幸福教育”、谦宁街小学的“多元教育”、春阳路小学的“开放式阅读”、福镇路小学的“小足球”以及“花式跳绳”、寿山中心校的珠心算等,从学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创新等多个领域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的快乐校园。

    本版稿件由吴海波 孙思萌 付瑶 陈健 提供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