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制约 挖潜增效
破解制约 挖潜增效
本报记者 李艳红
辽源农业人口66.4万,耕地面积363.8万亩,仅占全省的4%。今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46.97亿斤,比上年增产5%,增幅位列全省第3名。
近年来,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列为主导产业,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针对性措施,集中力量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面临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企业融资能力弱、原料基地不稳等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需要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产加销各环节融合发展、优化发展环境上取得新突破。
要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上取得新突破,就要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支撑和吸纳就业能力,筑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核心,引导初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企业整合,重点培育有条件公司上市,引导和促进融资能力弱、项目开发困难的小微企业向公开发行股票、面向社会融资的企业整合,有效实现资本扩张。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延长产业链条,鼓励知名品牌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途径进行品牌整合,加快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聚集。
要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就要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和签订程序,明确权利责任,逐步实行合同可追溯管理,使企业与农户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支持企业与合作社有效对接,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推进企业与合作社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农户、合作社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产权联合的利益共同体。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支持企业为农户开展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各类服务。
要在推动产加销各环节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就要建强原料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开展订单生产,稳固原料基地,保证加工需要,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积极推动新能源、医药健康等产业加速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向高精尖的层次提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搭建资讯、产品交易、物流等服务载体,及时提供各类信息、供求发布、产品展示等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集中力量建设以市区为中心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区、县(区)和重点乡(镇)配套集散中心,不断提高农产品整体流通水平。
要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就要加快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实行培育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加快本土企业家的培养,吸引域外优秀企业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积极为企业人才成长提供平台。加强金融扶持力度,加强银行、企业和担保公司之间的对接,努力打造和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