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还读书吗?

你现在还读书吗?

 

 

    开卷有益,作为知识传承的重要方式,读书关乎民族的兴盛与进步。阅读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由书籍启蒙,在其中认识了世界、开阔了眼界。在没有电视机、没有网络的日子里,读书给予我们无限慰藉和快乐。但是,在多媒体时代,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读书越来越功利,修身养性的阅读似乎已经成为“奢侈品”。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不但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读书习惯,而且更应该思考怎么做才能为大众阅读人群营造出浓厚的氛围和便利。

    “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担忧

    曾经读过一篇由现居上海的一名印度工程师写的题目为《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这位印度工程师所写的是有关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的见闻。文章写道: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位工程师所描写的内容也许有些片面,我们由此也不能断然判定中国人都不爱读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阅读兴趣在减少也是不争的事实。读书兴趣在减少,读书热情在倒退,这的确是网络时代令人担忧的现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去年曾经针对全民读书情况做了一项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近五成被访者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读书是一种让自己沉淀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和书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交流,让自己有所收获。阅读始终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现在已经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了。但是,读书却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读书不但是提高一个人自身素质的重要渠道,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还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阅读失去兴趣,真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真读书的少了赶时髦的多了

    读书是一种文化习惯。可是在现代社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内心浮躁,没有兴趣不说,还把书当做一种自我标榜的标签和炫耀的筹码,这样一来很多人读书或买书的本质已经从追求知识变成了追赶时尚。可以这样说,现代人们还依然保持阅读兴趣读书习惯的人越来越少,可是那些把读书当做一种赶时髦的工具的人越来越多了。
    正是因为抱有这种心理的人越来越多,每到岁尾年初,一些媒体或出版机构评选的“年度好书”才会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即使没读过,好歹也知道个书名吧。晒在微信朋友圈里,至少证明自己还在关注文化、关注读书。市民姜姗姗很不喜欢把读书当做自我炫耀的人。她告诉记者:“每当读书日这天,我的微信朋友圈里的人仿佛一下子都成了读书人。平时微信朋友圈的说说杂乱无章,哲学与美食齐飞,时政和鸡汤一色,却在这一天,数百人前赴后继,奔向同一主题:读书。他们或者谈新书、或者谈旧书、或者谈书目、或者谈书缘、或者谈读书心得,或者谈读书方法。大家对于读书夸夸其谈,一副饱读诗书的样子,可实际上他们又有几个人有读书的习惯呢?”
    还有的人为了显示对读书的兴趣,不惜重金装修书房和购买书籍。现在,很多人家里几乎都要把家里的一间屋子装修成书房,书柜和书桌考究,书籍闻名且包装精美。但是,很多人却没有去阅读,成了摆放,书房装修豪华却无半点书香味。

    想读书,好书在何处?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好书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使我们获益匪浅。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样的至理名言。由此可见,读一本好书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有很多人还是有强烈的读书兴趣和稳定的阅读习惯的。在采访中,一些喜欢阅读的人向记者说出了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烦心事儿:高质量的好书越来越少了,质量低劣的书籍却充斥而来。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很多书籍的作者为了追求利益,快速写一些赶时髦、内容却不好的书籍堂而皇之地出版出卖;很多出版商过度追求市场需求,不但对一些书籍质量不严格审查,而且还过度宣传、虚假宣传,让一些质量不高的书籍披上畅销书籍的华丽外衣。“烂书当道,好书让路”,是很多读者对出版界的悲观描述。回顾历史,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学术、思想类丛书备受好评,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这些“好书”越来越淡出大家视野。因此,在许多人看来,现在好书越来越少了。不少受访人表示,现在的书包装豪华,内容却东拼西凑,价格在上升,内涵在降低。

    网络发展对读书的影响

    对于诸如“越来越多的人失去阅读兴趣,没有阅读习惯”这样的判断,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这些人认为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通过阅读纸质书籍的方式实现,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阅读。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被访者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前一年上升了近10%,超九成读者表示阅读过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通过网络看灵异、玄幻类小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针对网络对阅读的影响,人们的看法也不一样。有的人认为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的兴趣降低了,很多人受到网络的诱惑去玩手机、看电脑,玩游戏、看电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些人认为网络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他的阅读习惯,而是方便了人们的阅读,比如:很多人经常上网去看一些的作品,然后找来阅读,在人们工作繁忙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在网站下单购买图书。在这些人看来,认为网络改变人们阅读习惯的说法是不存在的,读书的关键和根本在于有没有阅读兴趣,不能把不读书的原因简单地归责于网络。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从古至今,对于读书兴趣的探讨始终伴随着对“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的拷问。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归结起来不过是那么两种:一是主观上的读书“无用论”,论据就是那么多大学生甚至博士生还不如不读书的人身价高、工资高,生活产生“不读书”的主客观原因详细分析与当今社会的流行价值观分不开,金钱至上和利益至上,这两种观念归根结底就是“唯目的论”。国人要读书,就是希望从读书中获取直接的利益,更确切说是物质利益。所以说,许多人就是读书也只读最“有用”的书,比如说课后辅导题、人生成功学、职业培训书籍。这种“读书”在笔者看来更是禁锢国人思想的读书方式,此种读书若成为读书的唯一选择那还不如不读。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很多人都误认为,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读什么书呢?更多的人热衷于上网、玩游戏、娱乐,因为他们已经静不下心来,更没有心思坐在书桌前读书了。更有一些人,把挣钱当成了唯一的目标和方向。也正因为这样,才会有那么多家实体书店关门或另做它用,每次读到这样的新闻,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忧伤与无奈真是无法言说的。

    养成全民阅读的习惯学校作用尤其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最早能接触到的系统阅读材料,是我们的语文课本,最早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思维培养,都来自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此,要让全民养成阅读的习惯那就得从娃娃抓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养成全民阅读的习惯学校的作用尤其大。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这件事儿就会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样便能有所得、有所乐。孩子们从小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对整个人的人生历程都保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学校除了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外,还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多阅读一些好的书籍。在采访中,有位学生家长抱怨道:“哪有时间看课外书啊,正经学习的书、练习册都看不过来呢。孩子每天放学写完作业都很晚了,我宁可让他多睡会儿觉。”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进行的同时,多给孩子阅读的时间和自由分配的时间是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
    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读书的硬件条件,比如,学校不断充实扩大图书馆规模,努力建设书香校园;在阅读工程中开展了“读书节”“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抛开“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这个功利性的问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得出现代人之所以有那么多人难以保持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时间,“没时间”是影响读书的主要原因。那么,读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可能更多的是忙着应酬、忙着挣钱、忙着娱乐,男性更加关注时事新闻及体育、汽车等方面的内容,而女性更加关注娱乐八卦、婚恋、星座、时尚消费等。图书馆里一般都挺冷清的,现在年轻人的娱乐项目越来越丰富,从书本里获得的快乐跟其它娱乐方式相比,显得没那么多了。 
    对于有家庭的中年人来说,家庭和工作压力都很大,每天的时间都很紧张,鲜有时间用来读书。今年45岁的王林春是一位14岁孩子的母亲,她说:“每天都忙忙活活的,不但要上班,而且还得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哪有时间看书?”
    在很多人眼里,大家都很忙,在校学生应该有博览群书的时间吧。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初三学生小李,从小就喜欢语文,读了很多课外书,但上中学后,读书的时间明显少了。小李的爸妈也总是鼓励她多阅读。但上中学后,功课负担重了,周末还要去上兴趣班,喜欢的一些名著根本没时间去阅读。多读书似乎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

    行动起来,合力营造全民读书的氛围

    读书,应该成为一种信仰、一种行为习惯。把读书变成习惯需要自我改变,也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氛围。我们需要更多的图书馆、更多的阅读空间、更便捷的取阅手段,只有当我们真正体会了阅读的乐趣,而书籍又唾手可得时,我们才能做到:书香随身,书香随心。
    营造全民阅读学校和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把人们重新拉回到书桌前,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比如,建立、健全中小学生阅读工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政府扶持书店、媒体大力宣传等活动,让读书的意识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扎根。
    营造良好的全民读书氛围需要社会性的读书组织发挥作用。社会性读书组织应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好自身优势,举办越来越多的读书公益讲座、知名作家与读者见面会,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地邀请知名作家、文化界人士和会员交流,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彼此推荐优秀书目,在社会上扩大读书交流的氛围。

 

    “众议”读书

    市民刘雯雯:
    如今年轻人都喜欢玩手机、看电脑,但是我总觉得手机、电脑代替不了读书。数字阅读,我认为根本不能取代传统的纸质图书,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的感受不一样,书籍的装帧、排版、印刷都让阅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体验。

    市民王启强:
    我今年65岁,每天都在读书。我认为之所以很多人不爱读书就是因为很多人的心态浮躁,没有时间对人文现象进行思考,也没有养成沉思的习惯,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就是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减弱。

    网友“行走”:
    培养全民阅读兴趣,更多地还是需要掌握读书方法,避免盲目读书。面对各种五花八门的书籍,如何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图书非常重要,只有在阅读过程中让自己获益了,才是真正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才会让人有所收获,兴趣提升。

    网友“清池小荷”:
    为了读书而读书,这是最要不得的一种阅读方式。我们一再强调阅读带给我们的好处和重要性,却忘记了阅读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意义——愉悦。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锋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