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不文明?你来评

文明?不文明?你来评

 

    城市在发展进步,城市里的人也一直在追求着精神与物质的双文明。精神文明做得怎么样?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有些人却还觉得做得不够。列举身边事,到底这些行为文明还是不文明,还是大家自己来看吧。

 

垃圾不分类:文明?还是不文明?

    有没有人注意过路边的垃圾箱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在刚被安装好准备投放使用时,一个个干净整洁,像守护环境卫生的卫士。可没过多长时间,它们就个个满身脏臭,甚至满身伤痕,让人惨不忍睹。而对于这些垃圾箱的整洁度来说,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厨余垃圾,比如外卖的麻辣烫,吃完后连汤带水地装在一起,随意一抛——“叭唧”,立刻天女散花。
    其实大部分的垃圾箱都设有分类投放功能,基本上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但往里扔垃圾的人基本上并不注意这些,而是看也不看就往里扔,不仅让分类变得完全没意义,也使垃圾箱看起来脏兮兮的。
    百姓热评:
    网友“沉默的羔羊猪”:我家的垃圾也分类,然后分别放到垃圾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里,方便清洁员清理。
    网友“黑岩射手”:别说垃圾分类了,能进垃圾箱就谢谢了。
    网友“评评”:垃圾如果不好好投放,就会让垃圾箱看起来又脏又破,尤其是一些小饭店门前的垃圾箱看起来最脏,厨余垃圾招老鼠、苍蝇,影响环境卫生,应该注意及时清理。
    市民 小城:不管扔哪个垃圾箱里最后都被装一车运走,垃圾分类是给爱做选择题的市民准备的吗?以我们小区为例,分类垃圾箱倒是有,但是收垃圾的从来都是倒在一起。然后就没人垃圾分类了。
    市民 刘依依:厨余垃圾清理起来最麻烦,但回收价值大,可以做肥料也有可能被炼了“地沟油”。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从源头上打击偷挖“地沟油”的。
    市民 张杰:再美的环境,垃圾箱看起来乱七八糟也会拉低城市形象。这就好比一个妆容整洁精致的美人,脚下踩着一双满是破洞的脏布鞋,简直没法看。
    良心建议:既然设有垃圾分类功能,就应该分开装运。其实,可以考虑专业的资源回收公司来承包回收再利用,再把回收的费用用来维护垃圾箱等设施。尤其是厨余垃圾的投放,更应该有专门的、封闭性更强的垃圾箱,并定期进行清洁整理。这样既能鼓励市民把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城市形象,又能真正地让垃圾分类变得有意义。


公共场所孩子“方便”:文明?还是不文明?

     在公共场所发现有小孩子随地大小便的事情有谁没碰到过?家长的心里也很容易推敲:孩子还小,想方便了也憋不住,谁还能跟个孩子过不去?尤其是出门在外,列车上、长途大巴上,谁家孩子要是想方便了,那真就是当着全车人的面就地解决。甚至在一些饭店等餐饮场所,也有家长大大方方地让孩子痛快释放,也不管别人痛不痛快。
    百姓热评:
    网友“俏妈”:小孩子没隐私吗?在公共场合就那么全部暴露出来,再被“热心人”拍照晒到网上去,长大后知道了一定会恨死家长的。
    网友“纯系大鼠”:别人吃饭的地儿,你就那么亮出来了,你当这是自己家里呢?
    市民 周龙:总有大人觉得,对小孩子不能要求太多,拿“孩子还小”当成永恒的真理,却不明白这都是大人的错。
    良心建议:很多家长喜欢带孩子出行,却也非常烦恼孩子如何方便和休息问题,尤其是怕孩子太小爱哭闹。其实,在什么时间带孩子出门,这应该是做家长的必备常识。带孩子出门前,先处理好孩子的各项生活需求,再根据孩子的休息与睡眠时间来安排出门。短时间外出,孩子就应该已经解决完吃喝拉撒睡再出门;而较长时间的出行,就应该按照在孩子睡眠状态期间,既减少了出门在外的不方便对孩子的影响,也减少了家长和周围人一起享受孩子“唱高音”的可能。
    对于硬件设施,像饭店、商场等常有大人带孩子出门的公共场合,不妨借鉴一下大城市的经验,在卫生间或一些独立空间设有专门的孕婴区,让家长们可以从容地给孩子换洗一下。


门上小广告:文明?还是不文明?

    门上有小广告已经不稀奇了,尤其是开锁、送燃气、送外卖的小广告,还真解决了不少人家的难题。但又有谁喜欢自己家的门成了别人的推广平台呢?看着或是成行成列、或是层层叠叠的小广告,它真的就解决不了吗?
    百姓热评:
    网友“停车场”:装门禁设备至少减少70%的问题,前提是门常关,有门禁卡的别乱给人开门。
    网友“犀利小小哥”:贴可以,把广告费给我。
    市民 陈艳:有一种纳米涂料就是专防这种小广告的,有的城市已经把路灯换成这种新型涂料了,防盗门也可以考虑一下。
    市民 李大妈:我家住一楼,那真是撕了一层又一层,比过去糊棚都厚。还特别难清理,上面全是胶,用小铲子都铲不下来。
    良心建议:有小区设有广告牌,效果还不错,可以考虑在每个楼门前设一个。也可以委托给物业,怎么也是出卫生费,加点儿钱把小广告也清一下,效果应该好很多。当然最根本的还是从根源解决,我们需要一个有公信力的广告平台,统一推广、统一管理。


小区内烧烤:文明?还是不文明?

    每逢夏天,烧烤就变成了热门,小区里也有人凑热闹,呼朋引伴来烧烤。别管吃到几点完事,至少大部分人还都知道给收拾干净。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居民表示无所谓,自己家有空也会烧烤,只要收拾干净就好。还有部分居民表示,小区的公共区域不是用来烧烤的地方,想放松也应该注意环境和场合。那么,在小区内烧烤到底文不文明?
    百姓热评:
    市民 李格:我住的地方因为楼房隔音不好,楼上洗衣机洗衣服,楼下都能听见,有人大半夜的在楼下烧烤,喝高了连唱带骂的,楼上的人都睡不好,就有人报警了。
    市民 王涛:小区内的空地本来是公共用地,按理说有业主想要在小区内烧烤没啥不对的,何况不少人吃完都还知道收拾干净,挺有素质的。就是别整太晚了,你吃得高兴,别人还睡觉不了?
    网友“有毒”:楼下有家烧烤摊,天天晚上闹到后半夜。这么热的天,他们又这么闹,真睡不着啊!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是“历史悠久”的未解难题,难道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
    网友“mzy”:你自己的权益被侵害,却寄希望于别人去给你维权,自己坐享其成,有这好事儿吗?其实事情很简单,你坚持不懈地维护权益是会成功的,无奈你还想让人家不烤肉串,自己还不想出面。
    良心建议: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既然是在小区内烧烤,在享受了烧烤乐趣的同时,更应注意会不会扰民。吃得再高兴也不应大声嬉闹,天黑时想要照明也得注意不要把光投射到附近居民家中,晚上过了八九点钟就赶紧收拾收拾走人。找个不影响他人的时间与空间,这才是自助烧烤最大的乐趣。
    同时,如果小区在建设初期能规划出一块距离居住区较远的公共区域,以绿化和景观做间隔,既能方便业主们休闲娱乐又不会扰民就更好了。


油烟排风:文明?还是不文明?

    老实说,目前辽源的饭店油烟排风监管已经比较到位了,可以看到,很多新开的饭店、尤其是以烧烤类为主的饭店都有安装排风设备。但还是会有一些饭店也不知是为了省电钱,还是为了应付检查,烧烤的时候排风设备根本不开,眼看着一股股的浓烟四散,却把排风设备当摆设。
    还有部分路段的街边烧烤店,到了晚上就会在道边支个长烤架,再放上了大风扇,浓烟就像是喷射器,直接把整条路变成了“雾霾区”。
    百姓热评:
    网友“东山晓风”:要像治理烟花一样治理烧烤。
    网友“800806”:早该取缔了,特别是住宅里的烧烤店。
    网友“就爱八一八”:让烧烤店的老板扫街3个月!
    市民 张小红:小红帽这条道就这样,严重的时候跟误入敌区似的,不知道还以为是要打仗了,杀伤力直逼催泪弹!
    良心建议:排风不用是来看的,百姓举报与有关部门监管应该齐头并进。做个统一的监管平台,看到烟就拍照上传,就跟超市摄像一样,有照片就罚款,效果肯定好。


手指夹烟头:文明?还是不文明?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这是众人皆知的禁令,但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吸烟有害的不仅仅是健康,燃烧着的烟有可能烫坏的也不仅仅是衣物,还有在身边跑过去的孩子。
    3年前,3岁多的西西(化名)在超市陪妈妈买菜时,突然大哭起来,妈妈一看,西西的右眼被烫伤,伤口还沾着烟灰,而旁边一名男子指间夹着烟头……据西西的母亲田女士介绍,她当时带着女儿到家对面的超市买菜,正在结账时,突然听到在超市门口帘子处的女儿大哭起来。她跑过去一看,女儿的右眼眯着,已被烫伤,伤口处还有烟灰。旁边站了两名男子,其中一名拿着烟头看着女儿。拿烟头的男子对田女士说,他从门口进来,西西从门口出去,是西西撞到了烟头,他表示给西西买药。但是,他的同伴称此事与他们无关,不愿道歉。田女士的家人报了警,在民警的随同下双方到了医院,吸烟男子苦苦哀求,请求西西父母原谅。经过检查,西西的眼皮被烫伤,所幸眼球没有受伤。
    百姓热评:
    网友“爱国”:罚款才是硬道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烟、赌、毒,该罚的罚、该抓的抓、该毙的毙!
    市民 李双双:谁家孩子谁心疼,网上小孩子被烟烫伤的新闻还少吗?现在小孩子的户外运动也就能在广场上玩玩,可那些抽烟的大人却根本不会注意到身边的孩子。公共场合吸烟本就不对,更何况在广场跑着玩的小孩子的身高基本都在大人手腕的高度,要是被烫到那就是毁容啊!
    市民 田女士:非常讨厌在公共场合吸烟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气味难闻,有害健康,还容易烫伤、烫坏他人身体和衣物。别存在侥幸心理,出了事儿家长生撕了你的心都有。
    市民 李国志:勿以恶小而为之。伤害不论大小,吸烟本身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一个烟头引发的灾难还少吗?多少火灾就是由吸烟引起的!
    市民 高乐:想抽烟?自己找个独立空间过瘾去吧,不管是一手烟还是二手烟,保证都能享受到。
    良心建议:很多爱吸烟人士在公共场合吸烟都应该上前劝阻,无论是亲友还是陌生人。只要方法得当,态度和蔼,相信不会引发矛盾。相关部门也应该考虑如何监管才更加有效果,否则问题终会变成难题。


“DIY”车库:文明?还是不文明?

    车放在露天地不安全怎么办?冬天太冷车不容易启动怎么办?夏天太晒车里像蒸笼怎么办?几块塑料布、几根细竹竿,自己动手也能建车库。建在什么地方?公共空地,闲着也是闲着。是否属于违建?不是还没人来强拆吗?反正材料不值钱,拆了再盖。
    百姓热评:
    网友“脸盲症”:别说,有这么一层塑料布,确实解决不少问题,但前提是那块地是你家吗?
    网友“sophiawee4”:绿地属于公摊面积,大家都掏钱了,又不是开发商送的,好意思吗?
    市民 小强:用塑料布和竹竿私搭个车棚算啥?我家的小区里还有人自己设了自动挡车的横竿呢!那设备看着老“高大上”了,不知道还以为是小区物业整的。
    良心建议:要么租买空地,要么购买车库,公共场合就别当自家地用了。买房时,小区内是否有足够的停车位就应该列入选择项,如果小区的设备不完善,那么住起来也不会方便。而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居民居住的生活配套设备是否完备,应该成为批建用地的重要考量内容。前期不做好统筹,后期就只能花费多的金钱与精力来解决问题。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王彦宇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