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力军”群体待关注

“生力军”群体待关注
本报记者 李艳红

 

    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青少年群体意识形态领域价值观的变化,他们的思想以及生存和发展状况不容忽视,需要我市各级各部门从政策、制度和措施保障上给予青少年群体更多关注。
    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他们生存的“土壤”。“土壤”的优劣,决定了这个群体向不同方向发展。学校是人生中的重要课堂,应利用青少年对学校的喜爱心理,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在丰富的课外实践中接受心灵洗礼,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庭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要主动配合学校,在他们面前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区组织要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内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发挥社区内离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人才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
    青少年对网络等新媒体的运用,使一些带有极端倾向的思潮较容易被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所接受,对网络上低俗信息进行集中整治、严格执法势在必行。这其中要突出强调网络信息服务公司的社会责任,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运行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有效遏制低俗之风。要对校园周边的各种网吧进行综合治理,净化学校办学环境。要建立网络监督的长效机制,将政府依法管理、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推动网络管理走向规范化、健康化。
    目前,我市拥有青少年宫、开放式图书馆及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阵地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改造、新建和扩建一批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特别是青少年宫和科技、劳动、体育、文化等活动场所,大力改善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活动场所条件。同时,要对已建成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坚持公益性原则,增加时间段免费向青少年开放。
    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是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但同时也是需要扶持和支持的社会群体。我们要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靠全面的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公平完善的青少年公共社会服务体系,才能推动青少年成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