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90岁老党员赵长宝

    2008年1月,本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信仰如山,激情如瀑》的人物通讯,报道了时年82岁的老共产党员赵长宝始终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的炽热情怀等感人事迹。8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一次走近赵长宝,以崇敬之心聆听了这位对党忠诚了一辈子、为党的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如何用执著为信念“保鲜”的故事。

 

再访90岁老党员赵长宝
本报记者 于蕾

 

 

    赵长宝(左一)将增强党员意识贯穿家庭,并撰写万言心得,在生活点滴中坚持树立党员形象。本报记者刘鹰 摄

 

    当记者刚一踏进赵长宝的家,便看见早已迎在门口的赵长宝。眼前的这位老人,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言谈优雅,除了与他对话时要提高嗓音之外,丝毫看不出他已是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在与记者握手问好后,老人慢步走向了沙发一角,记者看到,挂在他身上的“引流袋”晃来晃去。
    赵长宝1927年出生于东辽县石河乡建国村,从小就爱学习的赵长宝是学校的尖子生。由于小时候家里穷,毕业时,老师拿钱支持赵长宝报考西安国高,但以优异成绩考上的赵长宝却终因家境困难而未能入学。1949年2月,赵长宝考入原梅河口铁路分局,从练习生做到会计员,再到党务工作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踏实而闪光的脚印。
    岁月匆匆,常勾起回忆。当提起在灯塔公社工作的那些年时,老人略显激动,眼含热泪,不停地念叨着那时曾在一起工作的两个同事的名字。“他们跟着我真是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累啊!”上世纪70年代,赵长宝服从组织安排,撇下体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作为工作组组长深入灯塔公社困难大队蹲点,住在贫下中农家的北炕,一“蹲”就是两年。在这两年里,赵长宝锄地、收割、备耕、春耕,样样农活带头干。他任劳任怨、吃苦在前的作风感染了村民。特别是村里的几个懒汉,在他的带动下,也变得勤快起来。
    怀着对党的无比敬仰,1958年,赵长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入党的那天起,他便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赵长宝曾先后6次前往兰考县学习焦裕禄精神。在他心里,焦裕禄精神就是一面自我对照的镜子,散发着一股强大的思想魅力。
    都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共产党员,赵长宝退休后依然对国家的、家乡的大事小情样样关心,从痴迷到自觉到执著,读书看报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他年年自费订阅《辽源日报》。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政策,他都及时学习研究,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将一名共产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中央的信赖付诸笔端,无论是群众路线教育,还是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赵长宝都要写出心得体会。即使在80岁那年做了一次大手术,他都不曾放下学习的书和笔,术后仍坚持在病床上书写上万字的读书笔记和自我剖析材料,少则500字,多则5000字,如今约80万字的学习笔记已写了满满12本。
    “人,无论是智、是愚,是强、是弱,都应勇敢地面对现实,巧妙地经营人生……”这是记者在翻阅赵长宝的心得笔记时,看到他在2009年3月31日写下的这样一段话。文章的题目是《人贵在调整自己》,这是赵长宝说给家人的话,也是写给自己的话。80岁那年,赵长宝面对病魔,他这样安慰家人:“无论遇到多困难的事,只要意志和精神不垮掉,生命就有出现奇迹的可能。”在肿瘤手术后,赵长宝为了不给家人和党增添负担,自己格外注意保健,增强了抵御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赵长宝的儿子这样评价他的父亲:“信仰如山,笑对人生。”
    这么多年,赵长宝对党如山的信仰和炽热的情怀不曾动摇;这么多年,赵长宝对待人生的态度始终保持着一份乐观豁然。他虽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却已然触动人心,打动你我。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脑中突然闪出这样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用在老党员赵长宝老人的身上十分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