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山村黑木耳:灯塔镇的“地理标识”
碾山村黑木耳:灯塔镇的“地理标识”
本报记者 赵强
5月30日,记者在西安区灯塔镇碾山村采访中看到,该村2组村民王喜和正和工作人员蹲在菌袋旁,仔细查看地栽黑木耳的长势情况。记者问及今年木耳长势情况及销售前景,王喜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木耳长势不错,第一批木耳等到六七月份就能出售了。”
今年54岁的王喜和说,从1992年到2012年间一直在外打工,但始终在琢磨着有朝一日能够返乡发展一些创业致富项目。
他在2012年决定开始在家乡发展木耳种植业。“当时在黑龙江学到了一些种植技术,便信心满满地回家开始了创业之路。后来在区农技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又掌握了更多的实用种植技术。”他说,“当年筹资30余万元,租了周围农户土地30余亩,种植了60余万袋木耳。”
王喜和说,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他了解到中央已出台政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有效加快了劳动力转移,既减少了抛荒,又可以提高农业集约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村2组45岁村民宋海就是通过土地流转的受益者之一。他说,“俺家这5亩来地流转给喜和大哥种木耳,可比自家每年种苞米强太多了。”宋海跟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种苞米每亩收入在1300至1400元左右。农药、化肥、种子、工钱还不算,收入平平不说,还得操心费力。如果把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地一年可收1000元租金,还能在喜和大哥的田地里打工,每天能赚100余元,3个月就增加近1万元收入,这么一算,土地流转出去俺咋都合算!”
在王喜和的精心管理下,木耳涨势旺、产量高。产品有了,还要有销路。王喜和于2012年成立了喜和木耳栽培农民合作社,于2015年又注册了“王喜和黑木耳”牌商标。“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木耳种植干得顺风顺水。”王喜和说,“这些年我越干信心越足,对规模发展木耳种植业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去年,引进了最新木耳种植技术,并相应调整了木耳种植结构,虽然只种植了10亩地,但木耳产量近30余万袋,纯利润达30余万元!”
现在,王喜和的黑木耳插上了电商的翅膀飞向了全国各地,远销黑龙江绥化、吉林蛟河以及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凭借外形好、口感纯等优势,王喜和的木耳远近闻名、供不应求。2015年,喜和木耳栽培农民合作社全社销售额达到260万元,净收入达到100余万元,还带动全村50余名村民实现了就业,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余元。目前,在王喜和的影响下,西安区灯塔镇碾山村种植的黑木耳,已成为灯塔镇的“地理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