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软环境“接力”为企业发展加速度
暖心软环境“接力”为企业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 焦红梅
发展中的嘉利达(辽源)明胶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吸引外来客商的前提。而优质的服务,则是留住企业落户发展的关键。作为招商引资企业,嘉利达(辽源)明胶有限公司在我市各级各部门的暖心服务下,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家”的感觉,不仅企业建设没有后顾之忧,企业发展更是不断加速。
10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正在发展壮大的嘉利达(辽源)明胶有限公司来说却十分厚重。从最初的明胶年产量只有1100吨,发展到2015年明胶年产量达到3100吨,年产值近2个亿,嘉利达(辽源)明胶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3月3日,记者见到了嘉利达中国区公共关系事务总监张明华,他正为企业扩建的事情忙碌着。说起公司10年来的发展,张明华感慨地说:“作为招商引资企业,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软环境,辽源市各级各部门为我们提供的暖心服务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发展‘加速’。”
那是2004年,德国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在中国考察,拟投资建设明胶生产企业。市领导敏锐察觉到这是招商引资的好机会,一定要抓住。可是,作为中国北方一个地级城市,辽源拿什么吸引外资企业入驻?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市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一次次赶赴上海,主动与德国考察团对接,千方百计地谋划和争取,反复协调,寻求合作。在用水、用地政策等各个方面尽最大限度提供支持,各部门也是通力配合,部门“一把手”主动担当。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纵然双方在文化、思维方面有很大差异,合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必不可少,但最终市领导的诚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了考察团成员,历时一年多时间,直到2005年11月,嘉利达(辽源)明胶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吸引外来客商的前提,而优质的服务则是留住企业落户发展的关键。公司落户辽源后,深深地感受到了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政府部门经常打电话来“嘘寒问暖”,主动为企业分忧,让投资者觉得很暖心。相关领导及时跟踪项目,帮企业办理各种手续,让企业深受感动。
“食品药品生产许可证、食品药品销售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外商投资注册证等30多个证件需要办理,我几乎跑遍了全市各个主要单位。”张明华告诉记者,不管到哪个部门,工作人员都会耐心地指导,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还积极与省里有关部门对接,协调解决相关事宜,甚至有很多部门负责人都亲自到公司检查指导。两年时间,所有证件全部办好。就连公司德国总部CEO对辽源市政府给予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也是高度赞赏。2007年春天,公司正式生产运营。
在公司成长的这些年,承载了许多为之辛苦付出的身影:市委书记、市长时不时就来厂里走走看看,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给企业提建议;公司从德国进口设备,在海关运输方面遇到问题,市领导亲自前往海关总署协调解决;与项目建设有密切关联的各职能部门也积极帮助企业争政策、解难题,通过解决企业用水、引进蒸汽、处理污水等一系列措施,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新上任的区领导上班第二天就来到企业调研了解情况,真正做到了实打实地为企业服务。
张明华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他走南闯北,和很多地方的领导打过交道,但是辽源市领导为企业提供的暖心服务很让他感动,作为外资企业能够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这让公司在辽源落户发展有种“家”的感觉,也让公司在辽源发展信心更足。
近年来,集团南方的分公司运转困难,为了增加集团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总公司把目光再次集中到辽源。市政府领导对此高度关注,主动带队前往南方进行考察,积极把项目争取到辽源来。“正是因为有这么好的发展软环境,德国总公司才有信心在辽源开发新市场,扩充市场份额!”张明华说。
采访结束时已临近中午,张明华一边整理手头文件,一边向记者解释说:“我下午还要赶去上海,和公司总部商量辽源分公司扩建的事情……”
软环境也是硬道理
本报记者 焦红梅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在于硬环境建设,合理、科学的软环境更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企业要想获得健康快速发展,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和各级领导对项目建设的重视和扶持是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市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全市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委、市政府积极为本土企业和落户到辽源的外来企业提供优质发展软环境,采取有力措施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主要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落实包扶措施,真正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直通车”和行政审批服务网,优化政务环境,打造投资洼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当好“全职保姆”,贴心服务企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
市委、市政府对软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的决心和恒心。持续用实打实的方式方法为企业打造极具优势的软环境,这不仅是企业得以快速成长的法宝,更是我市招商富商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