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接“地气” 社会和谐扬正气

——走进市法学会法律专家服务站
本报记者 李艳红

  都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可近年来,家住西安区仙城社区72岁的李大妈却因腿脚不好、3个子女不承担赡养义务而伤透了心。当听说社区成立了法律专家服务站,能提供无偿专业法律服务时,李大妈通过电话找到了他们。服务站人员在上门了解情况后,法律专家将李大妈的3个子女召集到一起,向他们讲明不赡养老人要受到的道德谴责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最后,3个子女达成赡养协议,李大妈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让群众就地就近得到法律专家的无偿服务,真正使法律走进民间,让法律接到“地气”,是市法学会创新工作理念、密切联系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建立法律专家服务站,能有效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法律维权援助、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无偿为群众提供各项法律服务。为此,市法学会充分调动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积极性,整合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法律人才资源,组成了185人的法律专家服务团队,建立了首批39个法律专家服务站,主要分布在群众诉求表达、社情民意汇聚、矛盾纠纷集中的城市各社区、县(区)信访局、公检法信访窗口、医疗事故调解中心、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和城区各公安分局调解室等处。
  居民楼房改遗留是社会敏感问题。日前,西安区13户居民集体到仙城社区法律专家服务站反映此问题。据法律专家了解,此事涉及的两个单位都坚持有楼房管辖权,而且还要收取一定费用,双方长期僵持不下。后经法律专家沟通协调其上级主管部门,最终确定由其中一个单位负责办理,降低房改价格。“要不是法律专家及时帮助解决,我们早去政府上访了。”13户居民对法律服务站的协调结果很满意。在去年12月7日一天时间内,龙山区盛世社区法律专家通过电话解答并处理了社区住户发生的楼房漏水、离婚纠纷、小孩摔伤、遗产继承、楼下烧烤店影响居民生活等5起纠纷事件,且事件当事人对处理结果都非常满意。两年多来,各法律专家服务站调解各类案件达4374件,仅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服务站就接待受理了医疗纠纷211件,调解成功率达96%。
  法律人才是法律专家服务站建立和运行的根本保障。法律专家服务的人员主要来自4种招聘渠道:聘请本地相关行业专家,现已聘任包括道路交通、医疗卫生、行政执法、社会管理以及信访接待、劳动仲裁等行业、部门优秀的专家学者58人;聘任117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离退休老民警、老法官、老检察官在一线常驻服务;聘请院校和科研单位教学研究人员,现已有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员等法学教学研究人员10人;发展和吸收法律服务志愿者,现已吸收具有较好法律素养、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400余名。
  如遇疑难法律问题,法律专家服务站会对问题进行登记备案,根据问题涉及的专业领域,协调若干专家举行现场听证会,集中研究解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目前,已经围绕工伤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交通事故处理、终审刑事判决等涉法信访疑难问题,进行了3次集中研究解决和答复。法律服务站公开法律专家的照片、姓名、专业领域、联系方式等信息,群众可根据不同法律需求自主选择专家,法学专家与委托人由隔着台阶对话变为拉着手说话,群众从中真切地感受到法律没变、事件没变,变的是拉近了与法律工作者的心理距离。
  法律专家服务站的设立,为矛盾纠纷当事人表达诉求提供了一个客观中立的第三方平台,让社会矛盾找到了一个理性平和的“泄洪口”,促使社会更加和谐,正气不断得到提升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