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你一个“家”

用心给你一个“家”
——市儿童福利院为孤残儿童撑起一片蓝天(上)

    说到儿童福利院,也许很多人会想到这里大都是严苛的工作人员和一些偏激、固执、孤僻的孤残儿童。然而,在市儿童福利院,这里只有“叔叔”“阿姨”“哥哥”;这里的20多个孩子虽然都是出身经历各不相同的孤残儿童,但现在却是吃得饱、穿得暖、有人疼、有学上的阳光少年。近日,记者走进了有电脑室、医疗室、康复室、阅读室、乐器室、阳光活动室等44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儿童福利院,用了2天时间,切身感受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交响曲和孩子间的嬉闹、玩耍的欢歌笑语。


爱心·善举·感恩

    采访的第二天下午,两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带着水果和文具,在儿童福利院陪孩子们玩儿了大半天,那画面看起来既安静又美好。通过聊天记者了解到,这两个女孩分别叫李复榕和戴思涵,都是辽源籍西南财经大学的大一学生。年前听同学说过辽源儿童福利院,所以,她们想在返校之前来看看这里。
    她们带着爱心而来,院里的孩子们更是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她们的友好和感谢。李复榕说:“来之前还幻想了好几种尴尬的场面,但没想到,这里的孩子们是如此的阳光,生活条件是如此的标准。”
    李复榕和戴思涵只是社会爱心人士之一,关注并帮助这些孤残孩子的爱心人士还有很多。据工作人员介绍,个体商户、民营企业、爱心志愿团体以及很多各界的爱心人士,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孩子们。几年前,在院里没有班车,孩子们上下学路途较远的情况下,出租车司机侯跃忠多年如一日地义务接送孩子上学;袜厂给孩子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物资;蛋糕店给孩子提供糕点以及实习平台;影院让孩子们免费观影;心理咨询师时常到院里为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等等。这些社会爱心人士中有领着自己孩子来的,也有志同道合一起来的朋友,还有正在求学的学生志愿团体,更有定期打电话询问孩子们需要什么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不愿留名的爱心人士,悄悄地送来自己的一份关爱与惦念。
    院里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非常感激,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爱。出租车司机侯跃忠生病不能工作后,院领导曾带孩子们去看望。逢年过节,院领导也都不忘给各界爱心人士短信送上一句祝福和问候。

院长、党支部书记:陶景才
“家里的儿女是手心,院里的儿女是手背”
    49岁的年纪双鬓却过早地爬满白发,高大威武的身躯,性格却格外地随和;妻子是人民教师,一双儿女孝顺懂事;有着幸福的家庭,却经常不按时上下班,逢年过节也不愿意在家过——他,就是孩子们口中的陶叔,市儿童福利院院长陶景才。
    采访的第一天早上,在福利院见到陶景才时,他手里拿了一个小铝盆儿。看到记者盯着铝盆且有不解的眼神,他说道:“来上班之前,用旧手机换的,正要给食堂拿过去呢。”随后,就是大大小小的孩子轮流到办公室来找他,陶景才也分别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大二学生:“陶叔,我今天下午出发回学校,你送我不?”陶景才:“今天下午就回学校了,东西都收拾好没呢?想想还缺啥、少啥,别丢三落四地,车票、钱一定放好喽,争取下午我去送你。”中学生:“陶叔,昨天你怎么没陪我唠嗑呢,都想你了!”陶景才:“昨天我去局里开会了,有时间能不上楼看你们嘛!”小学生:“陶叔,今天晚上是你值班不?”陶景才:“今天是我值班,晚上不走,陪你们玩会儿……”招呼完孩子们,陶景才告诉记者,这些孩子非常黏他,他要是一天看不着孩子们都不舒服。
    陶景才的话不多,在和记者的对话过程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党和国家重视困难群众,市委、市政府及市民政局大力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孩子在社会上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关爱,所以,我没有理由不让这些孩子们过得好一些。当记者问,对自己的一双儿女有没有做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时,他说,相对于正常家庭的父亲来说,我对自己儿女做得不够。原因在于我还有院里这20多个儿女啊。自己的儿女是手心,院里的儿女是手背,手心手背都是肉。现在,儿子、女儿也已经上了大学,所以现在的他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院里的孩子身上。
    晌午吃过饭,陶景才没有小憩,而是提醒在湖南上大学的女孩坐车,赶早不赶晚。随后,叫来每天开车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司机,一起送她去长途客运总站。女孩恋恋不舍,口中一个劲嘟囔着:在家没待够。从福利院出来,陶景才没有直奔长途客运总站,而是绕路到了吉春路市场。原来,之前女孩说过想吃酱牛肉,陶景才就去买了一斤新出锅的酱牛肉和一捆方便筷子。一路上,陶景才和女孩之间就像一对父女。他语重心长地嘱咐着,她嗲嗲地撒着娇。到了长途客运总站,司机和陶景才一人提一个行李箱进站。在候车厅等了大约半个小时,开始检票上车,女孩的眼圈儿红了,陶景才则哽咽着摆摆手小声说了一句:“走吧,路上小心,上了车之后给我来个电话。”说罢转身走出客运站候车厅。
    陶景才1986年高中毕业后入伍当兵,1991年就在市社会福利院工作,可以说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社会福利事业中。对员工“小器”,对孩子“大方”。在员工眼里,陶院长甚至有些溺爱孩子。对此,陶景才说:“让健康的孩子有学上、让残障的孩子越来越健康是我的义务和责任。这不只因为我是院长,还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孤儿。是党和国家哺育了我,是政府和社会培养了我,我要竭尽所能回报党和国家,用无限的父爱去疼我的这些孩子。”


副院长:陈安然
“我是孩子们的陈哥”
    31岁的陈安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阳光的大男孩。丝毫看不出他已是9岁孩子的父亲,是儿童福利院的副院长。当记者称赞他年轻有为时,他自我调侃道:“结婚是早了点儿。”随后他告诉记者,他曾经也是个孤儿,一直渴望有个完整的家。所以,结婚、生子就相对早些。至于“副院长”的头衔,他说是民政局领导和院领导抬爱。他们就是每天带着20多个孩子一起过日子的大家庭,孩子们也都叫他陈哥。
    陈安然现在分管儿童福利院的行政后勤工作,但他们这个大家庭在分工上,其实没有那么较真儿。家里过日子用不着分得那么清,只要孩子们好,他们干啥都无所谓。当问他目前最大的心愿时,他说希望院里的小孩子们都能尽早回归正常家庭(寄养或被领养)。大孩子们都能学业有成,将来有个稳定工作。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好环境,是儿童融入社会的最佳途径。在孩子的抚养模式方面,多年来他们一直开展以家庭寄养为主,国内送养、涉外送养为辅的多种养育模式。2014年和2015年分别有两个孩子相继被海外家庭领养。孩子到国外后,他们还定期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视频等方式回访涉外送养的孩子,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2015年11月,被送养到美国的一个孩子就在离开儿童福利院一年以后,在他的养母、弟弟的陪同下,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回到养育了他10年的儿童福利院。说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与养母之间那种母子情深的眼神和发自内心幸福的微笑,我们知道,这个孩子已经重拾了内心那份温暖的爱。为帮助年满18周岁的孩子寻求就业机会,并尽早步入社会自食其力,每个寒暑假,院里都为几名在校大学生寻找到社会实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让他们自己赚些零花钱,还能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为将来走入社会奠定基础。2014年,院里就送1个孩子学习“电焊技术”,学习期满后,在参加大型企业招聘会时,经过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层层选拔,最后顺利被我市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录取。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因为表现良好,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单位领导、同事们的关心、照顾,也得到了一致认可,听说这个孩子已经积攒了3万多元钱。

党支部副书记:饶敏
“其他孩子有的,我们的孩子也得有”
    也许是因为出身军人世家,也许是因为具有典型东北女人的大器性格,党支部副书记饶敏说话和做事都雷厉风行。提到院里和孩子,她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院里的每个工作人员对这里的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照顾方式。婴幼儿时期需要早教,院里就为其配备空调、加湿器和音响设备,保持室内四季恒温,并分时段播放儿童音乐,张贴各种大型壁画,丰富室内色彩,优化生活环境。对逐渐长大、有了自主意识的孩子,院里就给他们每个人配备了独立的衣柜、独立的学习桌,每个孩子都有专用的生活用品。既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又提升了孩子的自我存在感。
    日常饮食以家常饭菜为主,每周分别做一次饺子、包子和面条。为保持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设立洗衣房,做到孩子衣物随脏随洗。2015年9月,院里经多方努力,筹措资金新建的浴池竣工,更是解决了孩子们洗浴难的问题。为确保孩子上学途中的人身安全,专门配备了学生班车,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对院里的残障孩子建立了医疗保险档案、预防接种证和健康成长档案、心理健康档案,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施治。对于可以手术矫正的孩子,一律送到专业医院进行医治,实行一对一精心护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见世面”是非常必要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院里每年都要带孩子们出去旅游几次。周边城市以及本地旅游景点,基本都已经去过了。今年春节前夕,院里还带孩子们去了长春市的净月滑雪场滑雪。
    饶敏说:“我们的孩子和正常家庭孩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亲生父母。其它方面,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孩子不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少啥,正常家庭孩子有的,我们的孩子也得有。”

学习区主任李洪超:
“努力让孩子们都有个好前程”
    院里的大部分孩子都将走向社会的,李洪超负责的正是孩子面向社会的第一步。求学,这个问题并不仅是普通家庭所关心的大事,也是市儿童福利院大家共同关心的。在哪儿上学,成绩如何,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相处是否融洽?
    李洪超说,为了让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进入重点初中、高中,院长经常是跑学校、找教委,实在不行就求助民政局领导去找市里主管领导。进入重点学校,怕孩子心里有压力成绩跟不上,就找家教进行一对一补课。
    国宝(化名)是一个“糖宝宝”(唐氏综合症),2015年到了入托的年龄,但是由于孩子身体的原因一直没有幼儿园愿意接纳。她们就带着孩子一所所幼儿园去报名、面试,大小幼儿园跑了10多所,最后终于打动了一所大型民办幼儿园,破格录取了国宝。有下肢残疾的党雨(化名),也是经过全院上下的多方努力,最终顺利就读于谦宁街小学。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赢在起跑线上。小升初的孩子文思思(化名),在读小学期间就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她也一直梦想将来考取名牌大学。陶院长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开学前,将孩子送进了我市某重点中学就读。为了让孩子在重点中学有自信,院里为其请家教,进行一对一课外补习。现在,这个孩子在该学校的学习成绩排在全年组的300名左右。院里通过采取员工重点帮带、领导分级负责、院校定期回访,谈心鼓励相辅的方法,促进了孩子们学习成绩的大幅提升。仅2014年和2015年,院里就有7个孩子分别考入了北京民政干部管理学院、长沙民政干部管理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吉林师范学院辽源分院等学校,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每到假期,李洪超都会带着孩子做课业、手工,帮着孩子们补习功课。平时生活中,她也非常注意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李洪超认为,心理健康和肢体健康同等重要。她说:“我们交给社会的孩子并不要求他们成为栋梁之材,但一定要是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生活区主任于艳春:
“只要孩子们生活得好,再累再难也值得”
    “我们只有6个阿姨,却要护理8个孩子,晚上也要有专门的值班人员进行看护,一但有孩子生病更要有专人在医院里进行24小时全天陪护。”提起要照顾的孩子们,负责福利院里孩子们生活起居的于艳春主任就有很多话要说。院里有些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孩子,拉裤子尿裤子是常事儿。所以,我们生活区的阿姨们就得多留心,实时追问孩子要不要上厕所,晚上也一样。有些孩子虽然个子很高了,但心智却一直“长不大”,他们反穿衣、错穿鞋,把垃圾、废品当“收藏品”藏在袖口中。阿姨们不仅要照顾好这些孩子,还要培养他们尽量自立。对待这些孩子们的坏习惯,阿姨们一次次地说教其实作用并不明显,但阿姨们仍要让这些孩子意识到这样不好。就像院长对所有工作人员的要求一样:“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打骂孩子。遇到问题要细心引导,说服教育,只有用心对孩子好,孩子们才会拿你当亲人。”
    于艳春最担心这些不能自理的孩子。她最常说的话就是:“起码得让他们能打理自己的个人卫生,至少能自己吃饭,知道上厕所。只有这样,将来无论他们去哪儿,我们才能放心。只要让孩子们生活舒适些,我们再累、再难也值得。”
    
    市儿童福利院的联系方式电话:0437-3727011  0437-3727022
    地址:龙山区西宁大路2228号(火车站西行500米老一粮库对面)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王 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 本报记者 夏景明 见习记者 王彦雨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