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脑子 富了袋子

活了脑子 富了袋子
——王景辉新理念经营农业合作社
李洪波 李寒
    玉米价格走低,地该怎么种、种点啥?秸秆产能“过剩”,不在田里直接烧掉,能干啥?土地资源有限,守在家里想致富,农民靠啥?带着这样的问题,早春时节,记者走进了云顶镇亿发农业合作社,从王景辉“活了脑子,富了袋子”的成功经验中去寻找答案。
    种地要讲科学、抓商机。在东北,肥沃的黑土地曾经是农民引以为傲的资源财富。但近些年,由于连年单一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黑土层减少,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降低。看到这一点的王景辉,在合作社成立伊始,就把改良土壤作为重要的目标。“我在流转的平整地块全部采用深松秸秆全覆盖还田技术。”王景辉说:“秋收的时候,高留秸秆,然后通过覆盖,再机械灭茬、深翻,把秸秆深埋,腐烂后变成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秸秆留在地里不影响出苗、保墒吗?王景辉几年的实践证明,采用深松土地秸秆还田技术保墒、保肥,玉米出苗齐、产量高。
    经过3年的实践,王景辉地里的表层有机土已达到3至4厘米,化肥的使用量也在逐年递减,秸秆膨化饲料喂牛,牛粪转化农肥上地。“再用几年时间,我就能完成不用化肥,真正做到用‘有机’的土地种出‘绿色’的食品。”王景辉信心满满。
    王景辉信奉的原则是种地要相信科学。他不仅科学种地,还能抓住商机。
    2015年,受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影响,玉米价格走低。不改变种植理念,就别指望多赚钱。“我从去年就开始尝试新的品种模式了。”王景辉拿出40亩地进行粘玉米地养大鹅实验,平均每亩纯收入3000元。今年,他准备把这一模式扩展到200亩。去年年底,王景辉和山东一家酒厂签订了2000亩地的粘高梁供应合同,每亩收益能达到1700元。另外,他还找到500亩大豆和200亩青皮豆的销售渠道。
    给玉米秸秆找条“活路”,给乡亲找条“富路”。种植品种的单一带来的是玉米秸秆的严重“产能过剩”。拉回家里,取暖烧不了,与其烂掉,不如在田里烧掉。农民说:“我们也知道烧了可惜,还污染环境。可不烧,干啥呀?”“做饲料罐头。”王景辉指着合作社院子里一摞摞码放整齐的蓝白色圆柱体,“这就是被称为饲料罐头的玉米秸秆膨化饲料。它的制作过程是:铡草机切断——揉搓机揉碎+糖化菌液——打包机捆扎——覆膜机包裹密封,然后放置在场地糖化发酵15天后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了。饲料罐头是牲畜和禽类“可口的营养大餐”。
    王景辉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农民10亩地的秸秆可以制作25吨膨化饲料罐头,能够饲养4至5头牛,秸秆罐头的加工费3000元左右,等于是微成本、高产出。省时、省力、效益好。“我的膨化罐头饲料可以向养殖户出售,也可以为养殖户代料加工。”王景辉告诉我们,“拉伸种养业的链条,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这是我的经验。”
    在合作社大院的东面,是王景辉的牛舍和鹅舍,里面养殖着60头牛和2000只鹅,育肥牛长得膘肥体壮,种鹅已经开始产蛋。牛和鹅吃的都是自己生产的罐头饲料和玉米面。“我不保守,下一步我要把这项技术向全镇、全县推广,让大家都能够富起来。”王景辉承诺说。
    云顶镇党委书记刘志说:“通过玉米秸秆的饲料化,可以大大减少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给玉米秸秆找到一条有用的‘出路’。同时,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给农民找到一条守在家里的‘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