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商号“大师傅”

昔日商号“大师傅”

张锦春

    解放前,辽源城里比较大的买卖商号都有二三十人,其中伙计劳金占多数,大部分都是一些关里人,在当地没有家眷。
    为此,柜上除发劳薪外,还都供吃供住。那时各家商号都设有伙房,雇一名大师傅(厨师)上灶做饭。大师傅一般都是科班出身,既能做一般饭菜,又能做山珍海味、高档佳肴,如海参、鲨鱼翅、宴席等。
    那时,青年伙计吃高粱米饭、大豆腐、白菜和萝卜,掌柜的、账房先生吃炒菜。财东一来,煎炒烹炸、山珍海味都上来了。
    伙房除了有一个饭堂外,还有一个小单间,里边有一铺小火炕,炕上有一个行李卷,那是大师傅休息的地方。大师傅做完饭、洗好碗筷后,往那热炕上一躺也很自在。
    大师傅一般都住在柜上,一天做三顿饭,上街买粮、肉、菜。干完活往小热炕头上一躺,吃饭前起来做饭,干这种活还真不错。
    过年节的时候,大师傅要炒十几个菜,什么山珍海味都有,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到时说开席就开席。年前包一大缸冻饺子,切一大缸酸菜丝,现吃现下,不耽误开饭。
    解放前,西安县“同仁达”中药房有二十来号人在柜上吃饭。用的大师傅姓温,人称温师傅。温师傅可不简单,什么高档宴席都能做,做啥是啥味。当年,同仁达财东齐朗轩是清朝科举翰林(教皇子的老师),住在天津,口味很高,连他来西安县时都吃好温师傅做的饭菜,可见其手艺不一般了。那时是1945年,温师傅会抻手拉面。他一个人抻二十个人吃的手拉面,一会就抻完,可谓不一般。那时,青年伙计老吃大豆腐、干豆腐、白菜、萝卜、茄子、土豆和辣椒做的熟菜,都吃腻烦了,感到没有味道。温师傅善用白菜帮子、大萝卜、土豆子、大葱须子、辣椒核、茄子蒂等废弃物,切成不同的形状,加上香油、酱油、醋、辣椒油、味精和白糖等作料,做出多种味道的小咸菜。他用小碟摆在饭桌上让大伙品尝,因美味可口,伙计们都不吃熟菜,专吃他做的那些小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