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农村基础设施先“脱贫”

——四论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评论员

    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配套,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瓶颈。目前,我市农村基础设施现状与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把贫困村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考虑,加大建设力度,提升薄弱乡(镇)和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水平,让农村基础设施先行“脱贫”。
    “要想富,先修路”,这已经是老经验、老说法,现在也并不过时。我市计划“十三五”期间,新增国省公路19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已确定国省公路要在规划时尽可能考虑靠近偏远地区,农村公路“户户通”要优先在贫困村实施,加之现在国家启动了农村公路路网优化工程,补助标准提高到造价的80%以上,我们要积极争取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全面优化农村路网体系,提高现有农村公路标准。
    我市是全国重度缺水城市,主要是因为整个地区的水资源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水源也严重不足,必须做好开源和节流两篇文章。我们要着眼于防洪抗旱,继续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增加抗旱水源工程数量和水量调蓄能力,多谋划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省里的投资计划。要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就要加快实施小型灌区、小型水库、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积极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要通过新建、改造、联网等方式,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确保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信息闭塞曾经是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通信技术已经覆盖各个角落,必须让贫困村都搭上信息化的“快车”。据了解,目前,我市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7.86%,需尽快实现光缆全覆盖。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的,要搞好“电商扶贫”工程,研究信贷支持、网费减免等具体政策,并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力争让贫困村都具备通过“互联网”销售特色农产品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