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政策“红包”的“谋”与“动”

本报记者 王茵

    南部新城地下管廊一角。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核心阅读
    在城市地下建设用于集中敷设各种市政设施的公共隧道,使电力、通信、给(排)水、热力、燃气等管线隐身地下,从而彻底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这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的重要民生工程。然而,每公里几千万元的建设成本,令这一工程建设举步维艰,甚至让人望而生畏。为推动工程顺利实施,年初以来,国家住建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相继推出多项政策“红包”。对于地方党委、政府而言,如何抢抓政策机遇,撬动当地资本市场,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至关重要。

    “大雪”一过便进入隆冬时节,对于市政工程建设单位而言,这是一年当中难得的休息时间。然而,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非但无暇享受空闲,反而忙得焦头烂额、分身乏术。
    12月10日,记者来到市农业银行三百货营业厅后院一栋简陋的三层小楼,成立不足百日的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办公室就设在这座小楼的二层。
    推开走廊门,映入眼帘的是张贴满墙的施工图纸、低头忙碌的工作人员、手里抓着电话到处调信息要数据的工程负责人。
    用办公室李笑天的话说:“别看管廊建设办公室刚刚成立3个多月,可这项工作却已经进行1年了。”
    李笑天告诉记者,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逢大雨便内涝的问题凸显,市政部门对此颇为头疼,屡次采取措施,出台办法,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的出台使得终止“雨天看海”“马路拉链”等现象的反复出现看到了希望,如何抓住政策机遇推进我市地下管网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主管副市长谭海立即责成相关部门对我市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排,采集数据,编制规划,建立信息系统,并着手对老旧管网实施改造。然而,高额的改造费用和建设成本却令改造工作举步维艰。
    2015年1月13日,国家财政部和住建部专门下发《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按补助基数给予奖励。
    毫无疑问,这是国家为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抛出的政策“红包”,抓住“红包”抢得先机是当务之急。李笑天说,获取这一信息后,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市公用事业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着手谋划我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将老旧管网改造与综合管廊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统一部署。
    吃透国家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确定建设目标和方向,得益于前期工作准备,李笑天说,短短两个月时间,我市便完成了对全市各类地下管线的摸排以及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测算。
    4月,市公用事业局委托吉林东北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辽源市综合管廊建设规划(2015—2017年)》。5月下旬,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完成;6月3日,通过省住建厅评审;6月30日,市政府召开七届二十次常务会议批准实施。
    7月20日,南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领导小组。
    对于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作用,市管廊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雷铭用“有效利用空间,保障民生需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安全运行”二十四个字予以概括。据雷铭介绍,我市地下管廊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本着“老城区集约节约,新城区一步到位”的原则,建立“综合管廊、支线管廊、普通管线”三级建设体系,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归集。
    雷铭说,围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7月2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红包”的密集发布,对于我市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雷铭的介绍,我市综合管廊项目拟采取PPP模式,现正在组建项目公司,引入民营资本进入。项目公司由国资与民资共同出资组成,目前已有4家企业明确表示参与组建。省财政厅、国开行、省开行已到位资金1.21亿元,其它公司及商业银行也纷纷到我市开展调研并表示可以给予资金支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11月17日,我市已在南部新城建成实体管廊2.404公里,共挖土方38.49万立方米,开槽长度4.14公里。12月5日,市委书记吴兰、市长王立平深入南部新城实地察看管廊建设情况并提出要求,希望建设施工单位要在保质量、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推进工程建设,使地下管廊早日投入使用,早日发挥作用。
    12月11日,记者随工作人员进入已建成的南部新城地下管廊,站在宽阔的廊道内,脑海中禁不住闪现出电影《悲惨世界》中冉·阿让被沙威追至下水道辗转逃脱的画面。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想来作家对自己置身的那座城市的地下管道建设颇为满意。相信我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三年规划完成后,也一样会给辽源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


上项目  把握政策要精准

本报记者 王茵

    在梳理我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过程中,触动我们的并非是管廊建设项目本身带给我们的益处,而是在项目谋划过程中各级领导对国家政策的敏感认识和精准把握。

    一个管廊建设项目,不过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沧海一粟而已。然而见微知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瞄准政策,抢抓机遇,这样的项目建设才更扎实,更有利于城市发展。
    试问我们的领导干部,你是否做到了时刻关注行业动态,掌握政策信息?是否能够第一时间抓住重点,做出自己的预判?是否真的像我们说的那样抢机遇,抓建设,谋发展?政策在纸上,惠民在路上,工作在嘴上,这种现象可还存在?
    身为领导干部,肩负着造福百姓、为民请命的责任和使命,而承担这份责任和使命,需要的是真正把心放在工作上,投入全部精力和热情,在其位谋其政,思考问题,研究办法,关注政策,担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