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言值” 才是真魅力

    “言值”,引申自网络流行热词“颜值”,指的是一个人讲话的文明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说,能够文明使用语言的就是“言值”高。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网络发达的时代里,高“颜值”代表着一个人外表形象的指数高,使很多人在意并追捧,但如果一个人只有高“颜值”而没有高“言值”,那也算不得美。中国有句古话叫“君子慎独”,意思是越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在独自做事、难以被人觉察的时候,越是小心谨慎。而如今网络众声喧哗、低俗的网络“言值”就像一种病毒,正肆虐地侵袭着国人原本纯净的心灵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高管低“言值” 形象尽毁被怒斥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盛行,国内几大颇具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偶尔也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有的甚至是高层管理者在网络上使用低“言值”发表诋毁同行、对手的不当言论。
    据悉,2013年3月,因某电商企业大促辉煌业绩及真品联盟成立,另一同行企业CEO便在自己微博吐槽“3·15”并抹黑对手。“又是一年‘3·15’,这是消费者重要的一个日子,这是奸商表演遮盖自己惶惶不可终日心态的日子,这是有良心企业期望国家出手的日子!这是一个抱着30%正品就说全部是正品的时代,这是一个打着正品旗号卖水货、假货的时代,这是一个管假货叫过敏问题的时代,这是一个天天安排水军去攻击别人的时代,今晚你代言!”此言在其微博发出,很快便引起了大量粉丝的围观和怒斥。也许是迫于潮涌而来的舆论压力,不久,该条微博被其删除。但其给自己品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持续地发酵。
    不可否认,自媒体和社会化媒体的兴起,让用户的评论和口碑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具有杀伤力。因此,对电商企业高管来说,更应该慎言慎行。毕竟,你的一言一行最终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与声誉。
    低“言值”能造成“股灾”
    2011年11月16日,沪深股市大跌,两市一天损失逾6000亿元,相当于个别贫困省份一年的GDP。据媒体报道,暴跌缘于人们对一则消息的“误读”: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板“基本准备就绪”,  “将在时机成熟时尽可能快地推出”。无独有偶,11月30日又有传闻称“国际板马上要走内部流程”,受此影响,沪深股市再次双双暴跌,当天两市主要指数下跌幅度均超过3%。证监会官员尽管很快出来澄清此传闻不实,但暴跌已成无法改变的事实。一些损失严重的中小股民认为,中国股市有多次是因不当言论导致的暴跌。
    游戏测试你是否会“说话”
    目前,网上有一款测试游戏叫《测试你的“言值”》。该游戏通过模拟情景对话的形式,让网友选择与小朋友、异性、长辈对话时的最佳答案。不同的选项分值不同,选择时下流行但却粗俗下流的语言回答为零分;用得体而风趣的语句回答则得高分。例如,你的女朋友给你讲她爷爷的故事。她爷爷以前很穷,但后来经过艰苦奋斗,现在已经是成功人士。你对女朋友说:“你爷爷真棒,真是一个    的故事。”选择回答“屈丝逆袭”得0分;答“咸鱼翻身”得5分;答“自强不息”或“草根逆袭”为最高分10分。
    这就告诉我们,高“言值”才是真魅力。高“言值”,顾名思义就是用恰当的、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正面言论。而网络“言值”,本人认为这也可以理解成是网络语言艺术。如果说,一个人外表端庄、大方或是英俊帅气,拥有较高的“颜值”。但是出口成“脏”,或是出言不逊,“言值”颇低,也就没有什么魅力可言。因为一个人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在如今高科技的网络时代,越是在网络表达缺乏监管的真空地带,越应该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一些“言值”低的网友就是经常游览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一不小心患上了“网骂”病。现实中的文明人,何以到了网上就“出口成脏”?由于网络发言具有匿名性、自由随意、传播广的特点,使得“网骂”不好追究,再加上法律尚未明确界定“网骂”的定义和制裁办法,网骂者常常有恃无恐。有人说,有网络就会有“网骂”,这不足为奇,对于“网骂”,不必大惊小怪。更有人从社会群体性症候的角度分析,认为现代快节奏、高负荷的生活让人容易烦躁,产生歇斯底里情绪,“网骂”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骂完了,网骂者就从负面情绪中解脱了。“网骂”,如此说倒有了情绪疏导的作用,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从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的角度看,人人都有维护、保持网络空间纯净、和谐的责任。从个人身心健康来说,“网骂”并不是发泄牢骚与不满的“情绪疏导剂”,而是一种病,得尽早“治疗”。有心理专家说,一个人赞美他人或事物的时候,全身的细胞都处在最佳的状态,从而使整个人都身心愉快,也会促进新陈代谢。反之,经常不负责任地破口大骂,虽图得嘴上的一时爽快,却易滋生冲动、偏执的恶习,不仅容易演变成网络“喷子”,而且对自身健康也毫无益处。
    使用文明的网络用语,拥有高“言值”,其实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语言规范,为自己的“颜值”、为他人的心情,也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避免污言秽语污染网络空间,这是文明的底线,也是对青少年的呵护。

    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 超 采写
    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