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曲动心旌
——访市政协原副主席申守勤
本报记者 李奎福
市关工委副主任、市政协原副主席申守勤说起30年来的社会发展,令他感触颇深的是文化事业的变化和升华。他说,在辽源历史的进程中,关东文化、中原文化、满族文化、长白山文化、东辽河文化等都在这片热土上交相辉映,互相融合。1983年以来,我市注重挖掘以东辽河文化、煤文化、鹿文化和转型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充分发挥这些文化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提高知名度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申守勤说,多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和弘扬东辽河文化,适时成立了东辽河文化研究会,考察文化遗存,运用各种有效形式打造这一文化符号。同时,对东辽河源头又进行了修复和建设。辽源煤田从1911年进行开采,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辽源人民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优质煤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弘扬煤矿工人艰苦创业精神,围绕煤元素做了很多文章,煤文化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辽源文化的组成部分。东丰县以梅花鹿著称于世。野生梅花鹿很早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人工驯养梅花鹿200多年来,辽源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鹿文化。它已经成为我市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提高域外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申守勤说,我们是转型城市,因此而诞生的转型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这种文化体现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上。讴歌转型精神、转型理念、转型进程与成就和转型经验与模式,成为这一文化的主要内容。可以预见,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围绕转型大做文章,一定会开辟出一个灿烂的文化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