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种工作 叫作钱多、事儿少、离家近(就业篇)

    大学毕业了该干什么?该去哪里?有的毕业生选择考研,有的选择就业,也有的无奈地在家“宅”着。不同的选择自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选择亦有不同的归宿。为了生活、为了理想、为了希望、为了亲人,大学毕业生们都在作着选择,这些选择无关对错、无关优劣。今天,本报特刊发此版,让我们去看一看这些大学毕业生“选择”背后的故事,以期对将要毕业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启迪。

未来路

——原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01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又是一年毕业季,此情此景成追忆。今天,你们将背起行囊告别母校,从求是园出发,奔向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作为校长,既为你们过去的点滴成长感到欣慰和自豪,更为你们精彩的明天真诚祈愿和祝福!诸位同学,未来充满未知,也充满期待,光明与黑夜交错,鲜花与荆棘同在。无论怎样,“每一种色彩都应该盛开,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浇灌,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未来路,志存高远。几年前,曾读到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一起到铁路公司工作,20年后,吉姆成了公司总裁,而大卫仍然是普通工人。同事好奇地问其中的原委,大卫感慨地说:“二十多年前,我只为每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一直为这条铁路而工作”。故事很小,却耐人寻味,因为这样的故事可能随时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一个学生,如果只为分数而学习,最多能够得到好的分数;但如果为知识、为未来而学,那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感悟,并会得到更好的分数。作为一个公务员,如果只为晋身而奔波,或许会得到渴望的职位;但如果为造福一方而倾力,则还将收获信任与尊重。事实上,人生的真正赢家总是那些胸怀远大,不断追寻生命真谛的人,他们能够不断超越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享受其中的乐趣。我希望你们记住:充分利己,最多只能算是谋生,利他奉献,才能成就事业与人生。
    未来路,合作分享。过去的几年中,你们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本领;走出校门,你们将面对更多新的挑战,学会合作,学会宽容,与人为善,结伴同行,你们的人生将更加多彩。普林斯顿大学曾做过一项分析,发现在成功的因素中,专业能力、知识和经验只占四分之一,而良好的合作和与人为善的精神将更有助于成功。科学史上有一个经典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两个机构都在进行DNA结构的研究:一个是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沃森和克里克,另一个是加州理工的鲍林。鲍林教授是著名的化学和晶体学家,曾两次获诺贝尔奖,他对化学键有深刻的理解,从专业知识和对问题的理解上,鲍林是有利的。但双螺旋关键的衍射实验是在伦敦工作的富兰克林做出的,由于鲍林教授并不了解这些信息,错失了二十世纪一个最伟大的发现。最近一项统计也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是通过合作研究获得的。实际上,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团队精神、合作共享都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本领只是利用你自身的能量,只能提供一种机会,而合作共享将会给你带来无限外在的能量,给予你更多的可能。
    人们常讲,大家都能看得见的机会并不是机会。真正的机会都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关键在于你是否远见卓识,能够看透这层纸,并还要有一根能够捅破窗户纸的手指。驾驭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独立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开拓,不断进取。
    出发吧——孩子们!

“为了陪伴父母,我想留在家乡”

    上学那么多年,与父母聚少离多,看着他们鬓角的白发,让孩子们意识到父母已经不再年轻。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工作就是为了陪伴在父母身边,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父母。

    袁嘉潞是一名吉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今年开始面临就业。她说:“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找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由于我刚步入社会,经验太少,很多用人单位不会选择我。我现在先到《吉林农村报》进行实习。我学习的就是新闻专业,去报社实习可以把所学应用到实践里,为自己积累经验。”
    袁嘉潞说,家里的老人现在身体不是很好,一旦外出工作,看望老人的机会就少了。老人老了就喜欢儿孙围绕在身边,喜欢儿孙满堂的感觉。每当看到姥姥在为一家人忙碌还露出灿烂笑容的面庞,袁嘉潞就舍不得离开家乡去远方工作。
    袁嘉潞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些小的规划,她打算在实习期间考取教师资格证,有了教师资格证能为自己多一个选择的机会。袁嘉潞表示,将来如果没有留在媒体工作的话,她还可以出去支教,毕竟不能在家当一名“啃老族”。
    “我的父母在盼望着我平安的时候,我也会惦记着能够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导我们:父母在,不远游。我不想在未来的日子里后悔。留在家乡没有什么不好的,既可以照顾父母,又能够增加自己的实践经历,在哪里都一样能够打磨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相信自己能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稳重,成为父母的骄傲。”袁嘉潞说。

“选择考研就要坚持走到最后”
    夏世欣是白城师范学院的学生,今年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在面对选择继续升学深造,还是选择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问题的时候,他选择了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他说:“现在的研究生可以分为几类人,一类人是因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本科的学历已经不够用了,得到硕士学位之后,就业的前景能更好一些,要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研究生占有的优势就是可以在事业单位考试时免除笔试;一类人是对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较为喜欢,选择继续深造,多了解专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还有一类人是自己暂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只好继续学习,来逃避家长不厌其烦的唠叨。”
    经历了高考以后,紧张的学习生活似乎离大学生们越来越远了,很多大学生已经认为学习生涯到此就是终点,选择读书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夏世欣的家人都希望他可以考取研究生,但是他却对学习兴趣不大。他认为,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怎么还要学习呢?然而,现在3年过去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考研这条路。在反复纠结后,他决定再一次体会高三的感觉,走上艰辛的考研路。他开始重新捡起书本,但是远远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简单,书本放下容易,捡起来难。当想要再次学习的时候,夏世欣发现自己已经变得力不从心了。他现在不仅每天早上要早起,不停地背诵大量的知识点,还要了解现在的时事政治,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学习是劳心劳力,但是他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学习是为了给家里人看,现在他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做打算,所以学习起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因为他认为考研究生对于自己选择当老师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他说:“无论考取研究生是否能够成功,这样的学习生活都能够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当看到不少同学开始实习,夏世欣感觉自己的压力特别大,考研的学生本身心理压力就够大了,还听到那么多同学开始赚钱,而他自己却还在伸手向家里要钱,顿时五味杂陈,但是他说:“既然是自己做的决定,不管前途如何艰辛困苦,我都决定毅然决然地走下去。家里拿出来的钱不能打水漂,我一定要做出成绩来,让父母以我为傲。”

“为了她,我回家工作”
    爱情使人冲动,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为了女朋友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的他,现在过得幸福吗?他有过后悔自己做下的决定吗?
    袁赫检目前已经工作一年多了。刚刚迈出校门的时候,他的亲戚帮助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山西一个煤矿工作,在那里他每月工资大概在7000元钱左右,这对于一个刚刚迈出学校大门的学生来讲,这样的工资已经比较不错了,尽管这个工作做起来辛苦一点儿、但还是可以承受的。在单位工作了大约3个月,他谈恋爱了,女朋友是他的高中同学。刚刚进入热恋期的人,无时无刻想着在一起,但是两人一个在工作一个在校学习,相隔较远。为了不饱受相思的痛苦,袁赫检放弃了那边的工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家乡。
    现在的袁赫检在我市某铝业企业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在3000至4000元钱左右。我问他:“现在的你,有没有后悔过放弃那边高薪的工作?”他告诉我:“生活的这样幸福,有什么后悔的,有她在我的身边,我就拥有了一切。钱可以再赚,如果没有了她,我赚再多的钱也不幸福。我按照自己的心意回来,可以和她朝夕相处,这样的幸福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换了工作的他,在新的行业里面也做的不错。现在,袁赫检心想如果他没有回到家乡,来到新的岗位,也许他一直都不会知道,在另一种行业里,他也能做得如此出色。现在的袁赫检很有干劲儿,为了两人美好的明天,他们一起努力去筑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挑战自我,学习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给予他的知识,现在他的生活很充实。
    我问袁赫检的女朋友:“当初他选择回来,你有没有阻止,你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呢?”他的女朋友告诉我:“当时并没有阻止他,因为我也想和他能经常见面。但是,当他回来之后,没有找到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是真的有后悔过。现在他发展得还不错,我们过得也很幸福,也就不后悔了。”
    袁赫检是为了爱情回到了家乡,他收获的不止是爱情,他也收获了许多不同的工作经历。他说:“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有可能还会换工作或者是自己创业,人生就在于敢想敢拼。工作可以再找,可是自己心爱的人不能错过。能够收获这样完美爱情,就算再多换几份工作,我也是很开心的。” 

“为了看世界,我要去远方拼搏”
    她不愿意回到那小小的家乡,不想被束缚住,想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依靠自己的力量,哪怕失败、受伤也在所不惜。拼搏使人的生命更有价值,拼搏可以使逆境转为顺境。
    她就是王嘉,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今年开始是她走入社会的第一年,目前,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做一名采访实习生。
    回想当初,在大三的时候,王嘉就为自己的未来进行了小的规划。她说:“世界那么大,该去闯一闯,闯一闯别人总说的‘大城市’,就算再苦再累,也要自己的人生有一段别样的精彩。”为了能够在实习的时候去大城市,当时还是一名大三学生的她就开始给北京各种传媒公司、电视台、报社投递简历。公司通知她进行视频面试,能让她高兴好久,但是那段时间可谓是她人生的最低谷,当时面试了大概有30多家公司。有的面试官问她:“你有怎样的工作经历?以前是否干过传媒这一行业?对于我们公司了解多少?”她当时就在想:“在简历里面我都写了还没走出校园,能有什么工作经验,这不是在难为人吗?”她有的时候也会因为被拒绝而感到沮丧,但是她还是会努力振作起来,继续面对。经历了许多的刁难,她从未选择放弃,她抓住了一个机会,进入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就算没有工资也要去,就当作是积累工作经验。 
    王嘉刚到北京的时候还在想:“工作是不是特别难,同事会不会不好相处,自己没有经验是不是大家都不愿意帮助我。”但是在进入单位以后,她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周围遇到的都是好人,对于不懂的事情,他们热心的帮助她,现在的她已经了解了许多的事情,做起事儿来也得心应手。她说:“作为一名实习生,是需要适应期的,在开始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不明白的,被忽视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在上班,没有人有义务必须教你,慢慢地他们会分配给我一些简单的任务,同事们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我,是他们的帮助使我尽快地融入这个大家庭里面,我很感谢他们。”
    拼搏是实现梦想的最佳途径,作为学生的王嘉没有经济来源,自费来到电台,就是为了提升自己。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她只是想要不被束缚在家乡,不想放弃学习了4年的专业。她不想放弃所学,听从家里安排找个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王嘉认为努力了就不后悔,就算失败了,当回忆起来的时候,那段时光也是幸福的。现在的她工作很稳定,已经融入大集体当中,她无比庆幸当初自己所做的决定。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  锋  实 习 生  杨  鑫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