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东岩眼中的“花朵”

“五老”的青春之歌
迟东岩眼中的“花朵”

本报记者 于蕾 夏景明


    在福镇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迟东岩的眼中,被她帮扶过的孩子都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只因家庭贫困,让她们在成长的路上少了些许阳光和雨露。但迟东岩相信:只要我们都能用无私的关爱去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总有一天,“花蕾”会抵住风雨,竞相绽放。

    6年前,迟东岩在入户走访核查时,还没上小学的王迎认识了她的“迟奶奶”。王迎6岁时,母亲去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家庭十分贫困。迟东岩得知这个贫困家庭的境况后,发动社会好心人为其奉献爱心,其中迟东岩个人捐款、捐物合计金额近万元。有了“迟奶奶”的关爱,王迎说:“我是个幸运的孩子。”


    李研是迟东岩毫无血缘关系的“外孙女”,但在李研成长的路上,迟东岩却给予了这个苦命女孩儿如亲人般地关爱。特别是李研母亲临终前给女儿留下的那句话:“迟姥是我们家的恩人,这份恩情你永远都不能忘。”李研觉得迟姥就是她的亲姥姥。如今,李研大学毕业并已在北京成家立业,她的苦尽甘来让迟东岩无比欣慰。虽然相隔千里,却隔不断浓浓的“祖孙情”,只要有时间,祖孙俩就煲起“电话粥”,亲切如常。


    迟东岩所帮扶的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郊区和农村,通过“家访”,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适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近5年,迟东岩已累计帮扶困难学生家庭45户,为84名特困儿童解决了生活困难问题。最近,她和社区“五老”正马不停蹄地进行走访核查工作,争取年末前再开展一次帮扶活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年,迟东岩一直保持着写工作日志的习惯。特别是在接任社区关工委工作后,她总是白天干活,晚上回家做好详细记录,包括工作计划、活动内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帮扶方案等。如今,迟东岩已写满20多本工作日志,记录着迟东岩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吃榆树叶充饥、靠卖刺梅果交学费、没穿过一件新衣裳……这是迟东岩记忆深处的童年生活。今天,当她从事关工委工作后,她告诉自己: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成为第二个自己。给困难家庭办低保、将孤残儿童和留守儿童列为固定帮扶对象,今年,她个人就拿出帮扶资金3200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她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温暖每一颗纯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