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视,你会看些什么
现如今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接受信息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电视机早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的日用品,电视台为了吸引大众的目光是各出奇招。电视节目的花样百出,让人们在选择时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观看。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视节目,当我们打开电视的时候,你会选择看些什么?是关注养生,还是娱乐综艺;是看电视剧,还是电视购物或者是随机观看电视节目。按照常理,那么多的电视台、频道、节目,那么多的选择,观众的需求应该被满足。可是,事实却是很多观众打开电视并不知道该看些什么,并难以看到好的、有意义的电视节目。这样尴尬的境地原因在哪里?这就是今天本版所要讨论的话题。
观众打开电视会看些啥?
不喜欢看广告
张馨予 8岁
我是辽源市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写完作业之后,妈妈会允许我看会电视,这是令我很开心的事情。打开电视,我会直接播到中央一台,因为会演我最喜欢的《熊出没》,当演广告的时候我会转台到少儿频道,这样两个台换着看,就不用看广告了,我看电视的时候父母都会让着我的,都是我想看什么,他们就和我一起看什么,但是,我很不喜欢看广告。
喜欢明星出现的娱乐节目
杨佳慧 18岁
我是辽源市第五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现在因为上高三课业比较忙,看电视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一般都是周末有时间能看看电视。周末的时候电视里面播出最多的就是各种我很喜欢的娱乐节目,我看娱乐节目主要是看明星,我的朋友们大都是因为节目里有自己喜欢的明星才会去看,我们在一起也会互相讨论,有时候好朋友强力推荐的节目也会看看。
访谈类节目是我的最爱
李琪 27岁
我平日里比较喜欢看访谈类节目,这类节目一般采访的对象都是成功人士。例如:商界精英、娱乐明星、科学家等。我喜欢看这类节目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会想要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照亮自己的前路,因为平日里也接触不到那么多的成功人士,所以通过电视节目里面采访的成功人士来了解他们成功的辛酸苦辣,以此来鼓舞自己;另一方面是娱乐性,没事儿的时候我也会好奇明星的生活,看明星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他是怎么从普通的百姓成为明星的。
喜欢看有内容的电视节目
杨慧 36岁
我平时比较喜欢看像《法证先锋》《潜行狙击》《仁心解码》《雷霆扫毒》等一些港台的电视剧。我会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我特别喜欢看他们办案的细节,特别细,演得很到位,而且内容也不夸张,很贴近实际。
养生类节目:目的能不能单纯些
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养生了。最近几年,电视里面出现了许多健康养生节目,很多号称是医学界权威人士在电视上为大家讲解养生知识。譬如,如何了解身体的内部结构,提早发现身体上的毛病的步骤;如何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等内容都是各类健康养生节目热衷的话题。这样的节目很受中老年朋友和家庭主妇的欢迎。通过节目传授的知识,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平日里吃的食物,更加有针对性地通过食补来养生,这本是一件好事儿。但是,现如今的健康养生节目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健康养生节目存在着数量众多,同质化严重;形式多样,娱乐倾向凸显;存在伪科学,植入广告现象等。
健康养生节目热了起来,不仅专家上了节目,半科学、半不科学的人上了节目,甚至一些伪科学的人也上了节目。一些健康养生节目会传递虚假或不科学、不正确的健康信息、传递植入式医疗、医药广告等。曾经以“排毒之父”而声名鹊起的所谓“台湾专家”林光常就曾因健康养生节目而火遍大江南北。“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一天一个鸡蛋,后果就是心脏病”皆是出自林光常,但最终因他的营养餐害人致死被台湾警方逮捕,判处7年监禁。又比如“张悟本事件”可能是因为节目制作准备不足、不够专业所造成的对观众的误导,但“蒜你狠”事件则是完全受商业经济利益的驱使,进行的虚假宣传。在一味追求电视收视率的影响下,一些健康养生节目也违背了自然科学伦理和道德。
健康养生节目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电视中健康养生节目传播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养生市场的需求,观众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但是,在面对现在健康养生节目中出现的各种乱象的时候,我们应该在肯定观众养生需求的同时,认真思考这些乱象背后的原因,希望传播媒介能够在其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娱乐类节目:“真人秀”让人有点儿腻
近年来,从其它国家刮来的“真人秀”大风,已然把娱乐圈的众明星刮得凌乱了。明星们各展身手,让观众们好一阵追捧。但是,现在的“真人秀”节目真可谓遍地开花、随处可见,让观众不免感觉有点儿腻了。
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娱乐类“真人秀”,这种节目类型大部分是一个人或以小组参与这样项目;生活服务类“真人秀”,这类节目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思所想紧密联系,它以解决单身男女情感为主题,注重实用性;公益类“真人秀”,这类节目就是为残障人士等提供帮助,以及保护环境等社会公益性质的节目;情感类“真人秀”,一般是以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问题及矛盾,不篡改现实内容,要真实记录,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使之和好如初来制作节目;亲子类“真人秀”,这种亲子类节目主要是以孩子参加为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明星亲子类节目亦是其中一种。
“真人秀”节目原本美好的初衷是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春风化雨般地传递;令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主义价值观进行反拨。但是,部分“真人秀”在节目制作过程到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时候却变得有些走形了。
当“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大家注重的不只是数量,更多的是质量。尤其在今年,从周五到周日,各家卫视的黄金档被“真人秀”占得满满当当,观众的要求自然也变得越来越高。不过,这么多档节目却没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观众应该会发现,很多“真人秀”大多缺乏原创特色,同质化、为娱乐而娱乐现象严重。在采访中,很多观众表示,本来还期待能从假期档综艺里发现几匹黑马,结果却发现被模式相近、玩法雷同的“大型游戏”倒了胃口。
而且,现如今各类“真人秀”节目的荧屏争夺战逐渐升级。一些节目过于偏重依赖明星拉动收视,即使在一些以普通人作为比赛选手的节目中,明星嘉宾也出现喧宾夺主之势;另一方面,有的节目成为明星比拼炫富的平台,颇受争议。
观众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有质量、有水平、有创新的节目,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在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要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防止把节目办成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无聊游戏,不能助长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萎靡之风;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创新创优,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心理,坚决纠正一窝蜂式的盲目引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纠正单纯依赖明星的倾向,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风气;要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真人秀”节目不应变成低俗娱乐秀场,不得设置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序良俗的节目规则与低俗噱头等。
好的节目能够受到观众的追捧,也能给观众带来启迪和教育意义,电视娱乐节目在这方面更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电视台要广泛听取观众意见,对于自身不足要加以改正,真正让我们的娱乐节目做到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娱乐精神。
影视剧节目:电视“雷剧”让人躲闪不及
现如今的电视剧行业给观众呈现的剧作越来越样板化、越来越夸张化、越来越玄幻化。正所谓:“凡事第一个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去做的人是蠢材。”然而,我国的电视剧行业好像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观众喜欢看抗日剧,屏幕上就是各种抗日剧;观众喜欢看偶像剧,屏幕上就是各种偶像剧;观众喜欢看穿越剧,屏幕上就是各种穿越剧。为了收视率的增加,各大电视台已经迷失了方向,也让观众们看的倒了胃口。
现在的电视剧的类型有警匪、反腐、清宫、怀旧、革命、商战、青春、部队、农村、悬疑、家庭题材。这么多的题材供观众选择,本应该愉悦观众身心的电视剧,现在却变了味道,每次看完一部电视剧都会怀念以前的经典电视剧。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怎么电视剧变的索然无味了呢?
究其原因,人们会发现很多电视剧除了名演员之外,编剧、导演、制作等一切要素能凑合就凑合,电视剧变得越来越粗糙;收视率成了标杆,创作成了买卖,市场变得越来越浮躁了。多年前的电视剧在中国以免费收看的方式向最广泛人群提供文化娱乐消费的发展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下,收视率和样板化依然左右着电视剧创作。现在打开电视,所谓现实剧就是夫妻矛盾和婆媳矛盾,所谓年代剧就是敌我冲突和血恨情仇,无论现实还是历史,主人公都是好战分子,扯着嗓子在喊,好像我们从来不是羞怯斯文的民族,一夜之间都红了眼,失落了长久积淀的民族修养。一根针能够杀死一个队的日本兵,光靠双手就能打败所有的人,这样夸张的剧作是怎么被搬上银屏的。在重现历史题材的时候,请各位能不能多尊重历史,不要夸大。
收视率原本是电视剧市场价值的判断标准,但这些年来渐渐成了左右内容和品质的标准,这让电视“粗粮”在市场上畅通无阻。数量有限、结构失衡的几千个样板化电视剧影响着全国数亿家庭的收视口味。以抗战剧为例,过去的经典依然令人难忘,对比今天,带给观众最强烈的感受是电视剧行业给观众的这碗粮食越做越粗。如果不是国家广电总局一直在大力控制电视剧的过度娱乐化,那么“雷剧”“神剧”之势必将会越演越烈。
我们的电视剧播出渠道是国家资源,制作机构大多属民营资本,要想寓教于乐,提高国民素质,需要把播出渠道的引领作用和制作机构的文化良心、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唯收视率马首是瞻,这种的做法使得美好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
文化繁荣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百花齐放。电视剧作为影响面最广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之一,它的创作也需要百花齐放,但现在中国电视剧的路越走越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我们的创作还远未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高度。观众想看到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节目,而不是各种“神剧”“雷剧”。
期待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出现
在这样电视节目竞争激烈的年代里,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各大电视台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观众喜爱看什么就一窝蜂地拍摄什么,没有了自身的立场,原本的电视节目旨在引导人们,而现在的电视节目却本末倒置,围绕着观众转,失去了自我。
不可否认,现今存在的很多电视节目还是很好的,弘扬了当代社会的主旋律,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为观众提供了多种选择。但是一些节目却令人不太满意,一些节目中存在的“尿点”,就像是“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一样,破坏了整体的节目效果,倒足了观众的胃口。
为什么以前特别老经典的电视节目能够让人难以忘怀呢?那些经典的电影、电视剧,即便是黑白的,没有绚烂的技巧,依然被大家争相追逐、经久不衰。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想要看到的不是画面的效果,而是想要看到其中最真实的情感;想要看到的是无声却震撼心灵的;想要看到的是不夸张的事实;想要看到的是不需任何添加自然的作品。拿电视剧来说,以前经典的电视剧往往拼的是演技、拼的是生活的经历、拼的是刀枪棍棒的真实。诚然,技术的进步能够更完美的演绎许多危险的动作,也保证了安全,但却失去了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像一道鲜汤,添加了各种各样的调料,虽然也很美味,但是却变得不纯粹了。
作为一名最普通的观众,最希望看到国家的兴旺昌盛,希望我们的电视行业能够当得起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希望我们的创作能够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高度。观众们期待着能够有更多有意思、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期待着能够摒弃糟粕、再创佳绩的电视节目。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 锋 实习生 杨 鑫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
观众打开电视会看些啥?
不喜欢看广告
张馨予 8岁
我是辽源市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写完作业之后,妈妈会允许我看会电视,这是令我很开心的事情。打开电视,我会直接播到中央一台,因为会演我最喜欢的《熊出没》,当演广告的时候我会转台到少儿频道,这样两个台换着看,就不用看广告了,我看电视的时候父母都会让着我的,都是我想看什么,他们就和我一起看什么,但是,我很不喜欢看广告。
喜欢明星出现的娱乐节目
杨佳慧 18岁
我是辽源市第五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现在因为上高三课业比较忙,看电视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一般都是周末有时间能看看电视。周末的时候电视里面播出最多的就是各种我很喜欢的娱乐节目,我看娱乐节目主要是看明星,我的朋友们大都是因为节目里有自己喜欢的明星才会去看,我们在一起也会互相讨论,有时候好朋友强力推荐的节目也会看看。
访谈类节目是我的最爱
李琪 27岁
我平日里比较喜欢看访谈类节目,这类节目一般采访的对象都是成功人士。例如:商界精英、娱乐明星、科学家等。我喜欢看这类节目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会想要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照亮自己的前路,因为平日里也接触不到那么多的成功人士,所以通过电视节目里面采访的成功人士来了解他们成功的辛酸苦辣,以此来鼓舞自己;另一方面是娱乐性,没事儿的时候我也会好奇明星的生活,看明星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他是怎么从普通的百姓成为明星的。
喜欢看有内容的电视节目
杨慧 36岁
我平时比较喜欢看像《法证先锋》《潜行狙击》《仁心解码》《雷霆扫毒》等一些港台的电视剧。我会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我特别喜欢看他们办案的细节,特别细,演得很到位,而且内容也不夸张,很贴近实际。
养生类节目:目的能不能单纯些
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养生了。最近几年,电视里面出现了许多健康养生节目,很多号称是医学界权威人士在电视上为大家讲解养生知识。譬如,如何了解身体的内部结构,提早发现身体上的毛病的步骤;如何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等内容都是各类健康养生节目热衷的话题。这样的节目很受中老年朋友和家庭主妇的欢迎。通过节目传授的知识,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平日里吃的食物,更加有针对性地通过食补来养生,这本是一件好事儿。但是,现如今的健康养生节目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健康养生节目存在着数量众多,同质化严重;形式多样,娱乐倾向凸显;存在伪科学,植入广告现象等。
健康养生节目热了起来,不仅专家上了节目,半科学、半不科学的人上了节目,甚至一些伪科学的人也上了节目。一些健康养生节目会传递虚假或不科学、不正确的健康信息、传递植入式医疗、医药广告等。曾经以“排毒之父”而声名鹊起的所谓“台湾专家”林光常就曾因健康养生节目而火遍大江南北。“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一天一个鸡蛋,后果就是心脏病”皆是出自林光常,但最终因他的营养餐害人致死被台湾警方逮捕,判处7年监禁。又比如“张悟本事件”可能是因为节目制作准备不足、不够专业所造成的对观众的误导,但“蒜你狠”事件则是完全受商业经济利益的驱使,进行的虚假宣传。在一味追求电视收视率的影响下,一些健康养生节目也违背了自然科学伦理和道德。
健康养生节目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电视中健康养生节目传播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养生市场的需求,观众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但是,在面对现在健康养生节目中出现的各种乱象的时候,我们应该在肯定观众养生需求的同时,认真思考这些乱象背后的原因,希望传播媒介能够在其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娱乐类节目:“真人秀”让人有点儿腻
近年来,从其它国家刮来的“真人秀”大风,已然把娱乐圈的众明星刮得凌乱了。明星们各展身手,让观众们好一阵追捧。但是,现在的“真人秀”节目真可谓遍地开花、随处可见,让观众不免感觉有点儿腻了。
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娱乐类“真人秀”,这种节目类型大部分是一个人或以小组参与这样项目;生活服务类“真人秀”,这类节目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思所想紧密联系,它以解决单身男女情感为主题,注重实用性;公益类“真人秀”,这类节目就是为残障人士等提供帮助,以及保护环境等社会公益性质的节目;情感类“真人秀”,一般是以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问题及矛盾,不篡改现实内容,要真实记录,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使之和好如初来制作节目;亲子类“真人秀”,这种亲子类节目主要是以孩子参加为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明星亲子类节目亦是其中一种。
“真人秀”节目原本美好的初衷是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春风化雨般地传递;令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主义价值观进行反拨。但是,部分“真人秀”在节目制作过程到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时候却变得有些走形了。
当“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大家注重的不只是数量,更多的是质量。尤其在今年,从周五到周日,各家卫视的黄金档被“真人秀”占得满满当当,观众的要求自然也变得越来越高。不过,这么多档节目却没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观众应该会发现,很多“真人秀”大多缺乏原创特色,同质化、为娱乐而娱乐现象严重。在采访中,很多观众表示,本来还期待能从假期档综艺里发现几匹黑马,结果却发现被模式相近、玩法雷同的“大型游戏”倒了胃口。
而且,现如今各类“真人秀”节目的荧屏争夺战逐渐升级。一些节目过于偏重依赖明星拉动收视,即使在一些以普通人作为比赛选手的节目中,明星嘉宾也出现喧宾夺主之势;另一方面,有的节目成为明星比拼炫富的平台,颇受争议。
观众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有质量、有水平、有创新的节目,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在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要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防止把节目办成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无聊游戏,不能助长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萎靡之风;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创新创优,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心理,坚决纠正一窝蜂式的盲目引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纠正单纯依赖明星的倾向,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风气;要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真人秀”节目不应变成低俗娱乐秀场,不得设置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序良俗的节目规则与低俗噱头等。
好的节目能够受到观众的追捧,也能给观众带来启迪和教育意义,电视娱乐节目在这方面更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电视台要广泛听取观众意见,对于自身不足要加以改正,真正让我们的娱乐节目做到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娱乐精神。
影视剧节目:电视“雷剧”让人躲闪不及
现如今的电视剧行业给观众呈现的剧作越来越样板化、越来越夸张化、越来越玄幻化。正所谓:“凡事第一个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去做的人是蠢材。”然而,我国的电视剧行业好像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观众喜欢看抗日剧,屏幕上就是各种抗日剧;观众喜欢看偶像剧,屏幕上就是各种偶像剧;观众喜欢看穿越剧,屏幕上就是各种穿越剧。为了收视率的增加,各大电视台已经迷失了方向,也让观众们看的倒了胃口。
现在的电视剧的类型有警匪、反腐、清宫、怀旧、革命、商战、青春、部队、农村、悬疑、家庭题材。这么多的题材供观众选择,本应该愉悦观众身心的电视剧,现在却变了味道,每次看完一部电视剧都会怀念以前的经典电视剧。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怎么电视剧变的索然无味了呢?
究其原因,人们会发现很多电视剧除了名演员之外,编剧、导演、制作等一切要素能凑合就凑合,电视剧变得越来越粗糙;收视率成了标杆,创作成了买卖,市场变得越来越浮躁了。多年前的电视剧在中国以免费收看的方式向最广泛人群提供文化娱乐消费的发展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下,收视率和样板化依然左右着电视剧创作。现在打开电视,所谓现实剧就是夫妻矛盾和婆媳矛盾,所谓年代剧就是敌我冲突和血恨情仇,无论现实还是历史,主人公都是好战分子,扯着嗓子在喊,好像我们从来不是羞怯斯文的民族,一夜之间都红了眼,失落了长久积淀的民族修养。一根针能够杀死一个队的日本兵,光靠双手就能打败所有的人,这样夸张的剧作是怎么被搬上银屏的。在重现历史题材的时候,请各位能不能多尊重历史,不要夸大。
收视率原本是电视剧市场价值的判断标准,但这些年来渐渐成了左右内容和品质的标准,这让电视“粗粮”在市场上畅通无阻。数量有限、结构失衡的几千个样板化电视剧影响着全国数亿家庭的收视口味。以抗战剧为例,过去的经典依然令人难忘,对比今天,带给观众最强烈的感受是电视剧行业给观众的这碗粮食越做越粗。如果不是国家广电总局一直在大力控制电视剧的过度娱乐化,那么“雷剧”“神剧”之势必将会越演越烈。
我们的电视剧播出渠道是国家资源,制作机构大多属民营资本,要想寓教于乐,提高国民素质,需要把播出渠道的引领作用和制作机构的文化良心、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唯收视率马首是瞻,这种的做法使得美好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
文化繁荣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百花齐放。电视剧作为影响面最广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之一,它的创作也需要百花齐放,但现在中国电视剧的路越走越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我们的创作还远未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高度。观众想看到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节目,而不是各种“神剧”“雷剧”。
期待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出现
在这样电视节目竞争激烈的年代里,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各大电视台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观众喜爱看什么就一窝蜂地拍摄什么,没有了自身的立场,原本的电视节目旨在引导人们,而现在的电视节目却本末倒置,围绕着观众转,失去了自我。
不可否认,现今存在的很多电视节目还是很好的,弘扬了当代社会的主旋律,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为观众提供了多种选择。但是一些节目却令人不太满意,一些节目中存在的“尿点”,就像是“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一样,破坏了整体的节目效果,倒足了观众的胃口。
为什么以前特别老经典的电视节目能够让人难以忘怀呢?那些经典的电影、电视剧,即便是黑白的,没有绚烂的技巧,依然被大家争相追逐、经久不衰。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想要看到的不是画面的效果,而是想要看到其中最真实的情感;想要看到的是无声却震撼心灵的;想要看到的是不夸张的事实;想要看到的是不需任何添加自然的作品。拿电视剧来说,以前经典的电视剧往往拼的是演技、拼的是生活的经历、拼的是刀枪棍棒的真实。诚然,技术的进步能够更完美的演绎许多危险的动作,也保证了安全,但却失去了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像一道鲜汤,添加了各种各样的调料,虽然也很美味,但是却变得不纯粹了。
作为一名最普通的观众,最希望看到国家的兴旺昌盛,希望我们的电视行业能够当得起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希望我们的创作能够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高度。观众们期待着能够有更多有意思、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期待着能够摒弃糟粕、再创佳绩的电视节目。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 锋 实习生 杨 鑫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