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母亲河”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东辽河是我们辽源人的“母亲河”。她饱经雨雪风霜,却格外坚强;她历经千难万险,却以那宽厚的身躯守护着这方沃土;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优秀的辽河儿女。对于“母亲河”,我们每个辽源人都应该去保护她,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她的身躯和形象。那么,关爱“母亲河”,为了“母亲河”,我能做些什么?答案很简单,哪怕是节约一滴水,或者支持响应相关部门的规定政策,不去水源地游泳、烧烤、垂钓、放牧,对身边损害“母亲河”的行为进行劝阻……
东辽河精神培养了优秀的东辽河儿女
秦品馥 76岁 《老城故事》作者
秦品馥,《老城故事》作者,我市较有名气的民间故事家。对于辽源历史了如指掌的秦老师,对东辽河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
秦老师说,1952年12月,我市正式更名为辽源市,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东辽河发源地就在我市境内。东辽河在满语中叫“赫尔苏河”,意为“海边盐池所生之草”。早年的东辽河水深浪急,鱼虾众多,沿岸的居民们靠捕鱼就能生活,东辽河为辽源百姓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下大力度修建河堤、以及在辽源沿岸修剪景观带等,这些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市民们能更好地与“母亲河”亲近。辽源民间流传的许多传说都与辽河有关,例如:锁龙井传说、金龟王传说、王八脖子山传说、半拉山传说等。《山海经》上也记载东辽河有几千年的历史,养育了无数优秀的辽源儿女,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吉林省第一个共产党员张锦春,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军司令常永林,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许长富,见证了八女投江的徐云卿,孝子马青山以及现在著名的军旅作家韩静霆,著名演员闫学晶等都是辽源人,他们都是辽河儿女,是我们辽源的骄傲。
保护“母亲河”——坚决不去水库烧烤
孙宇飞 22岁 企业职员
孙宇飞,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性格开朗且爱玩爱热闹的他喜欢在春夏季节里邀上三五好友去公园里、河水边等可以亲近自然的地方自助烧烤。但说到去杨木水库烧烤,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可以。
孙宇飞说:“美丽的东辽河是我们辽源人的‘母亲河’,而‘母亲河’又是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我们如果违背相关部门的规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或是对水源污染的事情,那不就是自己‘坑’自己嘛!杨木水库是东辽河支流的一级水源地,不是休闲度假的游乐场所,更不是烧烤的地方。一是烧烤会对水源造成严重污染,二是在水库区域内私自进行一些休闲活动,很容易造成人身危险。很多市民不了解去水源地游玩会引起巨大的危害,如,去烧烤的人会污染周围的水质;如果在水源地附近烧烤时,不小心掉到河里,水流比较急的时候,人都会被冲跑;烧烤随地扔的垃圾不收拾,会影响水库的环境。市民要正确认识到在水库烧烤是不对的,政府更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了解其危害性,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让市民意识到去杨木水库上游游玩,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大家就会逐渐减少并且避免去,也就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源头。”
坚决响应有关部门的号召——保护水源地
冯兴国 56岁 市水库管理中心渔政科职员 东辽县辽河源镇河兴村3组村民
冯兴国,既是生活在辽河源头的农民,又是水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多年来,他见证了东辽河的朝朝暮暮,亲历了杨木水库水源地被个别当地村民或市区的市民破坏、污染等现象。对此,他有着自己的看法。
冯兴国说:“杨木水库作为我市的一级水源地,理应全民爱护。但就咱杨木水库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说,周边共有4个村子,其中辽河源镇的荣华村、河兴村的10余户居民与水库都是几十米的距离,最近的只有10多米的距离。从人性化的角度想,有人的地方就必然产生垃圾,有了垃圾就难免会造成环境污染。很多居民是世代都在这里生活。虽然水库不是旅游景区,但每到夏季的三伏天,咱辽源除了这个水库之外好像也没有太多消暑纳凉的好去处。但从水利工程的专业角度来讲,水库要以分水岭为界,1公里之内是不能有居民居住的。更不应该将水库看成是旅游景点,随意来往。无论怎样的理由,总之,想关爱辽河,保护好水源地,就应该抛开‘情’和‘义’严禁一切个人行为。而且每个辽源人都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市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政策和号召。其他人我只能是呼吁,作为村民和水库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的我敢保证,我自己和我的家人都会无条件响应号召。”
关爱“母亲河”——不去水源地游泳
杨盼玉 35岁 超市营业员
杨盼玉本是一个不太喜欢过多发表什么言论的人。可是当她听说夏天里有人三五成群、搭帮结伙地带着自己的宠物狗去杨木水库水源地洗野澡时,当即就明确地表示不能理解那些人这样的做法。
杨盼玉说,带着宠物狗去杨木水库水源地洗澡,还给狗的身上打上沐浴露,真的理解不了。真的想不通那些人到底是为了遛狗还是为了省自己和狗的洗澡费?这些人真是太奇葩了,这样的事情应该有执法部门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坚决不能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广大市民请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就算咱们不能为保护“母亲河”做出多大的贡献,但也不要破坏供养我们的“母亲河”呀。我现在没有养狗,就算日后开始养狗,我也不会带着狗去水源地洗澡。谁家里都不差那点水,我看啊,那些人根本就是图自己的一时痛快。如果人人都像那些人那样自己带着宠物去水源地洗澡,真的不敢想象,我们的“母亲河”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每家每户喝的自来水又会是什么情况。
保护“母亲河”——从不去垂钓开始
胡文旭 23岁 辽源籍东北师范大学学生
胡文旭,辽源走出去的大学生。高中时期去过杨木水库一次,然而,就是那一次的所闻所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文旭说,几年前我曾经去过杨木水库。当时我还在上高中,有一个同学家就住在辽河源镇。一次去他家,他带着我们去杨木水库边钓鱼,当我们走到河边时,就看到河里面有苞米秆子、酒瓶子、农药瓶子,岸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垃圾。看到这样的情景后,我们当时是一点钓鱼的心情都没有了。记得当时还有“滚滚东辽河,水深没脚脖”的顺口溜。就冲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当年的辽河水真的不深。
虽然近几年我在外地上大学,在家的时间很少,但是我了解到,现在市委、市政府为了治理东辽河,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水源地,已经在杨木水库水源地修建了封闭防护网。水源地没人践踏了,污染就越来越少了,水源地的水自然就干净了,我们市民喝的水更放心了。几年前,是因为水源地的环境不太理想没有了钓鱼的心情,现在即将大学毕业的我懂得了,水源地根本就不是钓鱼的地方,水源地的水是供全市人民生活的,如果随意往来,随便垂钓,那还得了?所以,我保证自己不去水源地钓鱼的同时,也会向我的朋友和亲属宣传,给他们讲解这其中的利与弊。
关爱“母亲河”——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
孙福敏 59岁 东辽县辽河源镇河兴村7组村民
59岁的孙福敏和祖辈的几代人都生活在东辽河的源头。见到过东辽河水湍流的气势磅礴,也见到过因自然干旱和人为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水面明显下降。作为离东辽河源头最近的辽河儿女,他认为保护东辽河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节约用水也是人人都能做到并最基本的行为。
孙福敏说:“人几天不吃饭可以活下去,但如果几天不喝水恐怕很难继续维持生命。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节约每一滴水,保护水源地的一切。东辽河,是我们辽源人的“母亲河”,而由东辽河分流出来的杨木水库则是供养全市市民用水的第一水源,我们如果不爱护东辽河,不保护杨木水库环境就等于在毁自己的家园。虽然我自己家有天然的水井,但是我们全家都很节约水,对于杨木水库的环境也很关注。下雨了,我会因为水库有水而高兴,干旱了,我就和水库的管理人员一样着急。据说,现在杨木水库里有3456万立方水,但去除大概500万立方的泥土、河沙等,实水也就剩余不到3000万立方水。而且连续几年来,水位都是逐年递减的趋势。所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为了我们自己,每个辽源人都应该有这个预见性,不要把‘节约用水’只看作一个口号,每个人都应该以实际行动去节约每一滴水,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愿做保护“母亲河”的义务宣传员
陈玉春 63岁 龙山区寿山镇热闹村6组村民
年过花甲的陈玉春是村里较有威望的人,十里八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或者对于一些新思想、新政策,他的话总比别人要起作用。对于保护“母亲河”,他愿意做一名义务讲解员。
陈玉春说:“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离不开水。我们这里离杨木水库水源地也不算远,水源地环境的好坏和我们周边村民都有直接关系。我个人觉得,我们农民就应该保持农民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和节能环保的习惯。尤其像我们这些离水源地近的地方,就更应该严格要求了。比如,春天耕地时给种子喷农药的农药瓶子,用完了应该集中装都一个袋子里然后统一扔到垃圾点。但现在还有很多农民种完地了,给种子喷完农药,瓶子就随手一扔,扔的甚是‘潇洒’。有的扔到了沟里或是山坡上,还有耕地离水库近的也是随手一扔。如果要是下雨或是刮大风,那空瓶子就会很容易飘进水库里,想想挺可怕的。这样的问题,我和乡亲们以前探讨过,农民在春天种地时,确实非常累,打完农药,谁还能想着把空瓶子装袋子里背回家?再说,农民向来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性的生活早已形成了习惯,想一下子改变,确实有点难度。我想到一个办法,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施行农药瓶等有害器皿的回收制度。同样作为一个农民,我可能以前也有过对水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行为。但是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现在全市上下对水环境治理的大动作和大力宣传,我决定做个有觉悟的农民,不仅要管好自己和家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珍惜水、保护水源地环境,而且我也愿意做一个义务讲解员,对我们村以及我所能接触到的人群,进行关爱‘母亲河’,保护水资源的宣讲。”
关爱“母亲河”——不在水源地附近放牧
崔小奎 41岁 龙山区寿山镇杨木村1组村民
半工半农的崔小奎是个典型的庄稼汉,虽然学历不高,但也许是因为多年在外打工的经历,也许是因为从小父母教育的好,同为农民的他思想觉悟比有些城市居民还要高。关于保护母亲河,他认为应该全面禁止在水源地周边放牧,并承诺从他自己做起。
崔小奎说:“过度放牧,家畜经常去山上吃草,植物被破坏,土地就会沙漠化。土地荒漠化的速度一加快,水土就会严重流失,水土流失了,生态环境就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我们的东辽河怎么能源远流长?水源地周边是禁止放牧的,但到目前还是有个别的村民不以为然,自以为是地到水库旁边的山上去放牧。我也是农民,我家也有家畜,但我从不到水源地附近去放牧。就算多走一段路,到远一点儿的平地上去放一放也可以让牛羊吃饱。对于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村民,我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就那么执拗呢?就算咱有天然条件,咱家都喝天然的大井水,可作为辽源一级水源的杨木水库就在咱家门口,如果这儿的水质不好,环境恶劣,坑了市里的市民们不说,咱们离的最近,对咱自己也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对于水库周边禁止放牧这个问题,我首先承诺能做到,我希望乡亲们也能做到,方便他人的同时就是在方便自己。”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王 超 实习生 杨 鑫 采写
本版图片由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
东辽河精神培养了优秀的东辽河儿女
秦品馥 76岁 《老城故事》作者
秦品馥,《老城故事》作者,我市较有名气的民间故事家。对于辽源历史了如指掌的秦老师,对东辽河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
秦老师说,1952年12月,我市正式更名为辽源市,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东辽河发源地就在我市境内。东辽河在满语中叫“赫尔苏河”,意为“海边盐池所生之草”。早年的东辽河水深浪急,鱼虾众多,沿岸的居民们靠捕鱼就能生活,东辽河为辽源百姓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下大力度修建河堤、以及在辽源沿岸修剪景观带等,这些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市民们能更好地与“母亲河”亲近。辽源民间流传的许多传说都与辽河有关,例如:锁龙井传说、金龟王传说、王八脖子山传说、半拉山传说等。《山海经》上也记载东辽河有几千年的历史,养育了无数优秀的辽源儿女,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吉林省第一个共产党员张锦春,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军司令常永林,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许长富,见证了八女投江的徐云卿,孝子马青山以及现在著名的军旅作家韩静霆,著名演员闫学晶等都是辽源人,他们都是辽河儿女,是我们辽源的骄傲。
保护“母亲河”——坚决不去水库烧烤
孙宇飞 22岁 企业职员
孙宇飞,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性格开朗且爱玩爱热闹的他喜欢在春夏季节里邀上三五好友去公园里、河水边等可以亲近自然的地方自助烧烤。但说到去杨木水库烧烤,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可以。
孙宇飞说:“美丽的东辽河是我们辽源人的‘母亲河’,而‘母亲河’又是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我们如果违背相关部门的规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或是对水源污染的事情,那不就是自己‘坑’自己嘛!杨木水库是东辽河支流的一级水源地,不是休闲度假的游乐场所,更不是烧烤的地方。一是烧烤会对水源造成严重污染,二是在水库区域内私自进行一些休闲活动,很容易造成人身危险。很多市民不了解去水源地游玩会引起巨大的危害,如,去烧烤的人会污染周围的水质;如果在水源地附近烧烤时,不小心掉到河里,水流比较急的时候,人都会被冲跑;烧烤随地扔的垃圾不收拾,会影响水库的环境。市民要正确认识到在水库烧烤是不对的,政府更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了解其危害性,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让市民意识到去杨木水库上游游玩,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大家就会逐渐减少并且避免去,也就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源头。”
坚决响应有关部门的号召——保护水源地
冯兴国 56岁 市水库管理中心渔政科职员 东辽县辽河源镇河兴村3组村民
冯兴国,既是生活在辽河源头的农民,又是水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多年来,他见证了东辽河的朝朝暮暮,亲历了杨木水库水源地被个别当地村民或市区的市民破坏、污染等现象。对此,他有着自己的看法。
冯兴国说:“杨木水库作为我市的一级水源地,理应全民爱护。但就咱杨木水库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说,周边共有4个村子,其中辽河源镇的荣华村、河兴村的10余户居民与水库都是几十米的距离,最近的只有10多米的距离。从人性化的角度想,有人的地方就必然产生垃圾,有了垃圾就难免会造成环境污染。很多居民是世代都在这里生活。虽然水库不是旅游景区,但每到夏季的三伏天,咱辽源除了这个水库之外好像也没有太多消暑纳凉的好去处。但从水利工程的专业角度来讲,水库要以分水岭为界,1公里之内是不能有居民居住的。更不应该将水库看成是旅游景点,随意来往。无论怎样的理由,总之,想关爱辽河,保护好水源地,就应该抛开‘情’和‘义’严禁一切个人行为。而且每个辽源人都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市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政策和号召。其他人我只能是呼吁,作为村民和水库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的我敢保证,我自己和我的家人都会无条件响应号召。”
关爱“母亲河”——不去水源地游泳
杨盼玉 35岁 超市营业员
杨盼玉本是一个不太喜欢过多发表什么言论的人。可是当她听说夏天里有人三五成群、搭帮结伙地带着自己的宠物狗去杨木水库水源地洗野澡时,当即就明确地表示不能理解那些人这样的做法。
杨盼玉说,带着宠物狗去杨木水库水源地洗澡,还给狗的身上打上沐浴露,真的理解不了。真的想不通那些人到底是为了遛狗还是为了省自己和狗的洗澡费?这些人真是太奇葩了,这样的事情应该有执法部门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坚决不能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广大市民请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就算咱们不能为保护“母亲河”做出多大的贡献,但也不要破坏供养我们的“母亲河”呀。我现在没有养狗,就算日后开始养狗,我也不会带着狗去水源地洗澡。谁家里都不差那点水,我看啊,那些人根本就是图自己的一时痛快。如果人人都像那些人那样自己带着宠物去水源地洗澡,真的不敢想象,我们的“母亲河”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每家每户喝的自来水又会是什么情况。
保护“母亲河”——从不去垂钓开始
胡文旭 23岁 辽源籍东北师范大学学生
胡文旭,辽源走出去的大学生。高中时期去过杨木水库一次,然而,就是那一次的所闻所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文旭说,几年前我曾经去过杨木水库。当时我还在上高中,有一个同学家就住在辽河源镇。一次去他家,他带着我们去杨木水库边钓鱼,当我们走到河边时,就看到河里面有苞米秆子、酒瓶子、农药瓶子,岸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垃圾。看到这样的情景后,我们当时是一点钓鱼的心情都没有了。记得当时还有“滚滚东辽河,水深没脚脖”的顺口溜。就冲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当年的辽河水真的不深。
虽然近几年我在外地上大学,在家的时间很少,但是我了解到,现在市委、市政府为了治理东辽河,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水源地,已经在杨木水库水源地修建了封闭防护网。水源地没人践踏了,污染就越来越少了,水源地的水自然就干净了,我们市民喝的水更放心了。几年前,是因为水源地的环境不太理想没有了钓鱼的心情,现在即将大学毕业的我懂得了,水源地根本就不是钓鱼的地方,水源地的水是供全市人民生活的,如果随意往来,随便垂钓,那还得了?所以,我保证自己不去水源地钓鱼的同时,也会向我的朋友和亲属宣传,给他们讲解这其中的利与弊。
关爱“母亲河”——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
孙福敏 59岁 东辽县辽河源镇河兴村7组村民
59岁的孙福敏和祖辈的几代人都生活在东辽河的源头。见到过东辽河水湍流的气势磅礴,也见到过因自然干旱和人为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水面明显下降。作为离东辽河源头最近的辽河儿女,他认为保护东辽河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节约用水也是人人都能做到并最基本的行为。
孙福敏说:“人几天不吃饭可以活下去,但如果几天不喝水恐怕很难继续维持生命。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节约每一滴水,保护水源地的一切。东辽河,是我们辽源人的“母亲河”,而由东辽河分流出来的杨木水库则是供养全市市民用水的第一水源,我们如果不爱护东辽河,不保护杨木水库环境就等于在毁自己的家园。虽然我自己家有天然的水井,但是我们全家都很节约水,对于杨木水库的环境也很关注。下雨了,我会因为水库有水而高兴,干旱了,我就和水库的管理人员一样着急。据说,现在杨木水库里有3456万立方水,但去除大概500万立方的泥土、河沙等,实水也就剩余不到3000万立方水。而且连续几年来,水位都是逐年递减的趋势。所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为了我们自己,每个辽源人都应该有这个预见性,不要把‘节约用水’只看作一个口号,每个人都应该以实际行动去节约每一滴水,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愿做保护“母亲河”的义务宣传员
陈玉春 63岁 龙山区寿山镇热闹村6组村民
年过花甲的陈玉春是村里较有威望的人,十里八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或者对于一些新思想、新政策,他的话总比别人要起作用。对于保护“母亲河”,他愿意做一名义务讲解员。
陈玉春说:“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离不开水。我们这里离杨木水库水源地也不算远,水源地环境的好坏和我们周边村民都有直接关系。我个人觉得,我们农民就应该保持农民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和节能环保的习惯。尤其像我们这些离水源地近的地方,就更应该严格要求了。比如,春天耕地时给种子喷农药的农药瓶子,用完了应该集中装都一个袋子里然后统一扔到垃圾点。但现在还有很多农民种完地了,给种子喷完农药,瓶子就随手一扔,扔的甚是‘潇洒’。有的扔到了沟里或是山坡上,还有耕地离水库近的也是随手一扔。如果要是下雨或是刮大风,那空瓶子就会很容易飘进水库里,想想挺可怕的。这样的问题,我和乡亲们以前探讨过,农民在春天种地时,确实非常累,打完农药,谁还能想着把空瓶子装袋子里背回家?再说,农民向来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性的生活早已形成了习惯,想一下子改变,确实有点难度。我想到一个办法,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施行农药瓶等有害器皿的回收制度。同样作为一个农民,我可能以前也有过对水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行为。但是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现在全市上下对水环境治理的大动作和大力宣传,我决定做个有觉悟的农民,不仅要管好自己和家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珍惜水、保护水源地环境,而且我也愿意做一个义务讲解员,对我们村以及我所能接触到的人群,进行关爱‘母亲河’,保护水资源的宣讲。”
关爱“母亲河”——不在水源地附近放牧
崔小奎 41岁 龙山区寿山镇杨木村1组村民
半工半农的崔小奎是个典型的庄稼汉,虽然学历不高,但也许是因为多年在外打工的经历,也许是因为从小父母教育的好,同为农民的他思想觉悟比有些城市居民还要高。关于保护母亲河,他认为应该全面禁止在水源地周边放牧,并承诺从他自己做起。
崔小奎说:“过度放牧,家畜经常去山上吃草,植物被破坏,土地就会沙漠化。土地荒漠化的速度一加快,水土就会严重流失,水土流失了,生态环境就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我们的东辽河怎么能源远流长?水源地周边是禁止放牧的,但到目前还是有个别的村民不以为然,自以为是地到水库旁边的山上去放牧。我也是农民,我家也有家畜,但我从不到水源地附近去放牧。就算多走一段路,到远一点儿的平地上去放一放也可以让牛羊吃饱。对于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村民,我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就那么执拗呢?就算咱有天然条件,咱家都喝天然的大井水,可作为辽源一级水源的杨木水库就在咱家门口,如果这儿的水质不好,环境恶劣,坑了市里的市民们不说,咱们离的最近,对咱自己也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对于水库周边禁止放牧这个问题,我首先承诺能做到,我希望乡亲们也能做到,方便他人的同时就是在方便自己。”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王 超 实习生 杨 鑫 采写
本版图片由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