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乘车 让老生不再常谈
本报记者 张莹莹
排队乘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老话题。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文明日益体现,市民的文明素质在乘车这种常态化的行为中得到提升。
就目前社会现状来讲,城市大多数公交车人满为患,加之个人道德修养参差不齐,也就导致了“挤车族”和“硬上族”的出现。因此,当今社会,文明、安全乘车依旧是我们大力倡导的社会行为与规范。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我市交通银行、红旗剧场、地税、联贸大厦、市医院、欧亚等公交站点,乘车市民较多,公交车一进站,人群便蜂拥而上,你推我搡,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车上“抢”到座位的沾沾自喜,携伴的来个“拿包占座”,没“挤”上车的顿足懊恼……“文明乘车、老幼先行”的行为准则全然抛在脑后。而在四百货、北门、二医院、东艺郦园、辽河半岛、外环等公交站点,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都能秩序上车、文明排队。
关于文明乘车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市民李女士表示,早高峰如果“抢”不上车,就没办法准时送孩子到校,也就没办法准时到岗工作,一天的生物钟全乱了;退休工人王金海说,自己乘车经常排在最后,上了车总有年轻人给让座,心里暖暖的,这是社会在进步;学生一族建议,提前15分钟到站点乘坐前一班公交车,就能避免在同一时段拥挤;有些市民则表示,无秩序上车坏了心情,文明排队刻不容缓,要从身边人做起,提升乘车“幸福感”。
针对这一现象,市公交公司虽然早在我市的交通要塞增设了很多车次,但文明乘车还需从市民自身做起。如果市民文明乘车、秩序排队,那么就可以实现“零负担”乘车,不需“热身战斗”,这种轻松来源于每位市民的公德心、道德感。
众所周知,我们不能期待用某种制度去约束人们文明乘车。排队候车应渐成自觉行动,形成习惯仍需多方引导,文明乘车便会渐成风尚。